劉思雨
【摘要】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且地大物博,這也導致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留存數量非常多。但這些物質文化遺產卻屬于不可再生資源,由于文物在出土后其原有的環境發生了改變,因此很難長久的保存。如何將這些貴的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存一直是一道難題。數字媒體技術的出現,使我國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了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可以對文物進行虛擬的展示和修復,這對于文物的傳承和傳播我國的文化有著重大意義。
【關鍵詞】 數字媒體技術;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應用
【中圖分類號】G12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34-0051-02
在我國數千年悠長的歷史中,許許多多的物質文化遺產流傳至今。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這些物質文化遺產都難以保存,一直以來,這都是困擾我國專家的一個難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和科技就一直在不斷地進步,數字媒體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更是為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盡管我國的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還不太完善,但是數字媒體技術確實為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
一、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科學內涵
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文明從未被間斷,因此我國擁有大量的物質文化遺產。盡管經歷了無數戰爭,但我國現有的物質文化遺產數量仍然非常足。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非常寶貴的資源,對于我國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在西方文化不斷侵略全球的今天,我國的現代文化也只處于起步階段,急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而在世界經濟和文化不斷融入的時代中,我國人民的生態文化和思維方式都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物質文化遺產生存的大環境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正在逐步被西方文化融合。因此,對我國而言,保護物質文化遺產就是保護我國文化的根基不受影響,這也是弘揚我國文化和精神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對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研究,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前人的生活以及工藝手法。過去由于在挖掘時缺乏科學的技術手段,因此,在挖掘文物時,很多時候都會破壞掉文物存在的原始環境,因此一些文物一旦出土就很難保存。但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能夠建立起相應的計算機網絡體系,這能夠達到修復文物的目的,并且還可以通過模擬展示的方法來進行文物展示[1]。
二、數字媒體技術在保護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應用方式和優勢
(一)文物復原
傳統的文物保護說的就是對文物進行相應的修復,并未對文物構造一個適合的外部環境,但是這樣的保護方法并不能夠很好地保存文物,對于一些殘剩較為嚴重和只流傳于文獻當中的文物,這種保護方式就無法起到作用。但是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就能夠復原文物殘缺的部分,數字化復原設計技術能夠根據文物殘片計算出整體的文物造型。而這一項技術從問世到初步試驗再到成熟之后,逐步運用于多個領域,在文物復原這一領域中也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我國有著世界極大奇跡,有著眾多的文明,其中更有著多種文物,而由于戰爭、人工不合理挖掘文物,或者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就導致了文物遭受到破壞,無法進行有效的恢復。但是在數字媒體技術成熟之后,并逐步運用在文物修復這一領域之后,我國的文物修復技術也發展得越發成熟,將這一門技術運用在眾多的文物修復中來,且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比如說陜西秦始皇兵馬俑的復原中就利用了該項技術,自1974年挖掘開始,三十多年中,兵馬俑共出土兩千多件,但至今被修復的兵馬俑也僅有一半之多。如果按照傳統的修復手法,目前被挖掘出的八千多個兵馬俑,要想全部修復需要100年的時間。但是利用數字媒體技術,研究人員只需要利用激光掃描儀進行掃描,從散落的兵馬俑碎片中挑選一些進行掃描,計算機可以對兵馬俑碎片當中的碎片斷裂面數據進行提取,并將各個斷裂面點連成曲線如果斷裂面的數據符合,就表示對接成功。為了提高激光掃描匹配的精度,程序中還特別增加了人工干預程序。當計算機確認這兩個部分完全相同時,在兩個部分完全組合之前,必須進行人工識別,人工識別成功后,才能拼合在一起[2]。這種方式除了極大地提高了工作人員的修復效率外,還提高了準確性。
(二)數字虛擬再現
在大多數的考古活動中,所有的文化遺址中的文物都將作為考古學家考古研究的基本數據。但因為這些文化遺跡被埋在地下很長一段時間,因此,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風化、氧化,自然力量的原因也會導致文物產生損壞,而在發掘的過程中,由于人為的破壞,也會造成在遺址挖掘中一些重要文物的丟失。將數字媒體技術應用到挖掘現場,就能夠建立起三維場景和模型,這樣也能夠為考古學家對遺址的分析和研究提供原始的數據。且數字虛擬再現技術的運用,能夠讓人們仿佛置身于真正的場景當中,雖然本質上來說這一技術是對一定場景的現實情況進行數字化的再現,并不是真實存在的,但是這對于再現一些場景來說就有著極大的作用,能夠讓人們置身于一種真實的場景中,也方便了人們開展各項工作,了解實際情況,且這一場景雖然是虛擬的,但卻不是虛構的,是曾經真實存在著的一個場景,對于考古工作而言,其具有非凡的意義,具有較高的價值。例如北京圓明園的復原就是利用虛擬技術來再現的,專家在查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后,利用計算機將文獻資料中所記載的圓明園場景利用數字模型建立起來,然后通過各種光學的顯示,將這些數字化的模型疊加在現有的圓明園廢墟上,這樣就真實立體地還原出了圓明園的場景。
(三)數字化博物館
數字化博物館在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保護形式之一。對于一些正在進行考古挖掘的博物館來說,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有著非常大的影響作用,具體是指媒體技術能夠將這些信息進行分類制作,并且發布到網上。文物的信息采集工作也就是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將文物進行掃描,并將掃描到的數據上傳到網絡當中,也就是所謂的文物信息公開化,而這也能夠起到保護文物的目的。在網絡中發布相應的文物信息,也能夠方便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及參觀者就能夠及時在網上搜索和了解到考古發掘活動的最新狀況。數字博物館的構建對于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有著重要作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夠將數字化的技術與互聯網技術進行完美的結合,讓傳統博物館的社會職能能夠得以體現。
數字化博物館簡單來講就是在網絡中建立一個虛擬的博物館,也有人將其稱之為網上博物館。但這兩種說法都過于片面,沒有真正的概括出數字博物館的含義。數字博物館是時代發展的產物,也是現代博物館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時代的到來帶給了博物館新的機遇和挑戰,數字博物館其實就是對知識博物館的補充。數字化博物館所涉及的不單單是技術方面的知識,更加包含了現代博物館所具備的各種社會職能[3]。
(四)彌補了傳統博物館展示方法的不足
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虛擬復原這方面有著顯著的優勢,其打破了在傳統博物館中展出文物的各種限制,并且能夠在展覽中充分展示文物的各部位信息。一些特殊的文物由于特殊性,并不能夠在博物館當中被展覽,但通過數字媒體的虛擬復原技術,參觀者就可以通過手機或電腦屏幕看到文物的多方面信息,這也滿足了不同參觀者欣賞文物的需求,并且也達到了文化傳播的功能,而這也恰恰是文化遺產保護的根本目的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真實的文化遺產被完全替代,盡管現有的技術已經能夠將這些文化遺產1:1的復原,但虛擬的展示,永遠比不上參觀者看到真實物品所帶來的激動心情和愉悅享受,虛擬的文物也永遠沒有真實文物所蘊含的文化底蘊。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的應用與傳統文物的展示之間是互補的關系,而不是替代的關系,這二者是共同發展的。
(五)技術大傳播方面有著突出的優勢
數字媒體技術是一種人機界面的形式,在這種模式下,人與計算機進行交互,非常和諧,能夠達到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按照現有的科研成果以及發展趨勢來看,數字媒體技術將持續對人們的生活造成巨大影響。而隨著數字媒體技術被應用得越來越廣泛,在博物館的展示和文物的保護當中,數字媒體技術也將有著越來越多的應用。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機軟硬件技術的提升,讓實體博物館的展示內容在網絡中進行成為可能。
三、結語
各個國家的物質文化遺產都代表著這個國家的歷史和文明,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對于我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說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與創新,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手段也有了越來越多的途徑和方式。數字媒體技術在我國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當中的應用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也使我國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能夠更加順利地進行,并且能夠使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達到永久性的目的。在未來,數字媒體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當中的應用還將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王博.探討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8):179-180.
[2]王冠植.試論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J].衛星電視與寬帶多媒體,2020,(05):206-207.
[3]魯麗彬.數字媒體技術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9,31(23):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