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新興
摘要:學校的發展,學生的發展,說到底就是教師的發展。民辦學校的發展,更離不開優秀的教師隊伍。要想推動民辦學校的發展,關鍵是讓教師實現專業發展,而實現這個目標的一種有效方式就是校本培養。只有將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放到學校的首要位置,并對校本培養模式進行創新,才能夠更好的讓民辦學校實現自身的發展。
關鍵詞:創新;校本培養;民辦青年教師;專業發展
學校的核心工作是教學工作,民辦學校的生命線是教學質量。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起到關鍵作用。民辦學校教師流動較大,青年教師偏多。創新校本培養模式,打造一支高素質的青年教師隊伍,是創辦特色民辦學校的重要途徑,是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
一、確定培養目標
(一)堅持九字方針
民辦學校教師流動性較大,為了更好的留住教師。我校堅持“招得來,留得住,用得好”九字方針。每年面向全國招聘優秀教師,提高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加強對教師隊伍的培養。提高教師在學校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及主人翁意識,讓每一位教師都有實現自身價值的機會。
(二)確定校本培養目標
學校培養的總目標是滿足學校、教師和學生的發展需求,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學校內涵發展。對青年教師培養與提高的總體目標:一年入門,二年過關達標,三年成熟,五年成為教育教學骨干。一年入門,指青年教師第一年過好常規關和教材關,能按常規和一般模式組織教學,全面進入教師“角色”。二年過關達標,指青年教師第二年總結經驗,加強對教法、學法的研究,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學效果原則上不低于同年級同學科平均水平,并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三年成熟,五年成為教育教學骨干的要求是,深化教材、教法、學法的研究,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為切入口,以輕負擔、高質量為目標,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成為校骨干教師,做一名優秀班主任。
二、構建多元化培養體系
多元化培養是指多層次、多內容、多形式和多方法的培養,對青年教師的成長將會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多層次
根據青年教師的特點,學校確立“教育引導,加強管理,悉心培養,鼓勵冒尖”的原則。實行“年級組、教研組、備課組帶教,以老帶新,新老掛鉤”的師徒結對,形成“校長負責,處室專管,骨干幫教”的多層次培養管理體系。
(二)多內容
首先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培訓與教育理論學習,轉變教師觀念,培養教師敬業精神。其次,加強基本功培訓,包括如何進行設計教學、如何導入新課、突出重難點、如何采用多種教法和學法等。最后,加強班主任工作培訓。每一位青年教師,都要面對班主任的工作。良好的班風,不僅是教學質量的保證,還能夠促使學風以及校風的形成,這都需要班主任有效地管理班級。
(三)多形式
首先強化校本培訓,學校集中培訓與學科組單獨進行學科培訓相結合。其次,學校充分利用市、區教育研修部門的培訓,豐富培訓內容,提升教育理論的培訓水平。最后,要充分發揮現代網絡媒體技術的優勢,并鼓勵青年教師不斷學習,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四)多方法
校級集中培訓與教師自主選擇培訓相結合,每學期開學前一周學校邀請名師名班主任給老師們進行集中培訓,提升老師們的理論水平與專業水平。我校開展學校開列菜單,教師自選套餐的自選培訓內容。教師可根據自身能力、興趣愛好,選擇自己需要的內容進行培訓或自學,師傅也根據徒弟的實際需要開展幫教。
三、開展有效的校本教研
開展有效的校本教研,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教師的成長離不開校本教研,教師個人要積極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身的研修水平。
(一)師徒結隊模式
學校的發展離不開師資建設。為了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培養,促進教師隊伍整體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從青年教師“思想素質、理論素質、業務素質、身心素質”四個環節著手,每學年初對新老師的培養采取拜師結隊的形式,開展“青藍工程”活動。通過師傅指導備課、聽課、評課和總結等環節提高教師整體的業務素質以及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同時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對電腦多媒體應用方面的優勢,讓他們互幫互助,揚長避短共同提高。
(二)同課異構模式
同課異構是對同一教學內容,在獨立和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采用不同的構思、不同的教法,在“異構-交流-研討-反思-創新”的螺旋式進程中相互比較、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形式。新課程理念下,要求教師有更高的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青年教師剛進入職務,缺少經驗和技能,為保證高效地完成教學,應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快速提高自身專業技能,盡快成長起來。
(三)課題研究模式
課題研究是為了解決教育教學的現實問題。一個教師對自身在教學實踐中碰到的問題進行一番思考,然后通過學習一些理論,再結合實際進行一些探究和創新,最后解決問題,這就是課題研究的過程。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地學習和鉆研,最后不斷地提升和發展自我。教學帶動科研,科研促進教學,積極參與教研課題研究是青年教師迅速成長的捷徑,是培育教學科研雙優型教師的必由之路。
(四)常態教研模式
教研活動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保證。堅持常態化教研,定時定地點集中開展各科教研活動和集體備課。堅持上常態化課,落實學校課改332內容。我們把教學常態分解為備課、上課、作業布置與批改、考試評價等若干項目,把每一個項目都作為校本教研的內容,不僅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還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從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成績。
四、結語
總之,堅持育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積極探索激勵教師的最佳途徑,努力搭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平臺,讓青年教師在實踐中茁壯成長,是學校一項長期而有艱巨的任務。要想促進民辦學校青年教師的專業發展,除了需要對校本培養模式進行創新外,青年教師自己還要懂得自我管理,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從根本上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和專業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席主安.開展校本教研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實踐研究.[J].教學研究,2019(4).
[2]朱玉.創新校本培訓模式促進中職青年教師專業發展.[J].師資培訓研究,2017(8).
深圳實驗承翰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