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善亮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是能為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越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的內心要求。”最成功的教育應是無痕跡的教育。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真知,學會做人。那么如何做到呢?我想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
一、農村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的特點和成因分析
1、應試教育環境下產生的“學習能力差生”讓中職生失去信心
由于教育資源的區域不均衡,尤其是農村地區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和信息閉塞導致農村地區的教學質量低于城鎮。這部分學生在中小學校中往往被忽視,受關注和尊重的機會少。容易導致學生自暴自棄從而喪失應有的積極理想和追求。不少職校生在進入職業學校時就覺得自己是被淘汰的或者被遺棄的人,認為自己是將來沒有出息、事業上難有作為、幾乎沒有什么希望的人,因而往往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政治思想上不求進步,學習上不思進取,生活上自由散漫。
2、家庭教育的失位和社會環境造成的 “社會適應能力差生”讓中職生在集體生活中找不到合適的自我角色。
從社會角度看,不良文化思想對正在成長中的學生思想產生沖擊,隨著改革開放,西方糜爛腐朽的生活觀通過影視網絡等途徑傳入我國,使學生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時常出現。這樣的學生為了滿足個人私欲不顧制度約束我行我素。從家庭教育角度看當前中職學生屬于上世紀90年代出生人群,絕大多數屬于獨生子女,受到家長的寵愛,衣食無憂,生活中缺少挫折。這些學生在家庭生活中輕易得到滿足從而使之自我中心意識過強。由于在家庭生活中長期以自我為中心,一些職校生習慣于隨意支配、指使別人,進入職業學校后仍然希望別人圍著自己轉,但現實情況正相反,許多獨生子女職校生就會產生嚴重的失落感。由于缺乏合理正當的表現機會,一些職校生就試圖通過逆反的或對立的角色和行為如惡作劇、故意搗亂、夸張炫耀、標新立異、逆反言行等表現來突出自我的存在,設法引起別人對自己的關注,以此獲得異常的自我滿足感。自私自利心理普遍。
3、另類社會地位的尷尬讓農村中職學生失去尊嚴
農村職校生由于長期處在被別人瞧不起的地位,常常聽到的是指責和不滿,常常看到的是歧視的眼光,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矮人三分”,容易出現自暴自棄、破罐破摔等消極表現。可以說,與普高生相比,職校生的人格尊嚴問題比較突出。
二、對農村中職進行無痕教育的針對性建議
(一)言行感染,以身示則
古語有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師應看重修養,注意自己的言行,隨時隨地給學生做出楷模,言教輔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以此來影響學生,可以幫助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成長。
面對現代的中職生,教師的身正的示范感染作用遠大于對他們的不停說教,也遠大于學業方面。記得第一天進入教室,第一次的班集體大掃除,在新集體中同學們彼此之間都是陌生的、自我保護的,此時,作為班主要想發揮集體力量總是有些力不從心。我總是第一個拿起掃把、第一個端起桌子、第一個站上椅子……這一系列地舉動會在我們的同學心中樹立一種權威,樹立一種自信:認為自己有一位好班主任。同時也在潛移墨化中對學生進行教育。
(二)寬容與信任學生
法國的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寬容能包容一切,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記得有一次去寢室進行突擊檢查,進入305寢室,我驚呆了,地面上拖鞋東一只,西一只,床上的被子、穿過的衣服亂七八糟……心想:這群的孩子,也許是剛進入高中,剛開始寄宿,根本不知道要整理寢室;也許是他們根本不會整理寢室……那天305寢室扣了10分,他們都非常得擔憂,上班會課的時候,他們紛紛都低下頭。然而,我說:“今天,我們不在教室上班會課,今天的上課地點在宿舍……”我請了一位他們的師哥帶著他們參觀了高年級的寢室,并一一作介紹,同學們上完寢室課后,都說:“老師,我們知道了,以后我們一定會把寢室打掃干凈。”所以說,寬容與信任學生總是比懲罰、責罵收到效果更佳,而且對于學生來說,可能一生也難以忘記得。這就是教育的意義。
(三)創設情境,活動體驗,運用教育智慧與藝術,提升認識
現在有不少中職學生都有抽煙的習慣,一天我在檢查學生宿舍時發現了幾個煙頭,經檢查是本班的幾位同學所為,若按慣例:寫檢查、通知家長、上報學校給與紀律處分是常見的處理程序。但我再三冷靜地思考之后,面對惴惴不安的學生說:“現在有一項重要的任務,給你們兩周的時間,利用各種渠道搜集吸煙有害健康的材料,做成宣傳版面,在校園內公開展覽,只要完成得好,就取消對你們的處罰。”兩周后,圖文并茂、制作精美的“吸煙有害健康”的宣傳版面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關注,成為對學生進行“吸煙有害健康”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育載體,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我們不敢斷言這幾位同學此后將會與吸煙訣別,但是我們卻可以肯定的是,這種“美麗的懲罰”的教育效果遠遠好于常規的處理效果。因為這樣的教育過程是蘊涵著老師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藝術,又是學生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切身體驗和自覺自悟的過程。“在少年教育中產生困難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教育行為以赤裸裸的方式出現在他們面前,而人在這種年齡段從本性上就不愿意被他人教育。”
新時代的競爭力在不斷加強,物欲橫流的社會在挑戰教師的價值,為不讓社會的潮流所淘汰,為讓年青的學生們在新的社會挑戰中良好生存,我們教師應不斷地努力提升自身的品行和智慧,讓我們的學生品端德高,業精技強,成為未來社會化的精英。教師應該勇于挑起這一重擔, 平時更應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求自己,提高自己,從而真正做到“以身立教,為人師表”。
參考文獻:
[1]錢煥琦.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概論[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251.
[2]丁炳泉.關于高校政治輔導員新時期師德建設的探討[J]. 高教研究,2006 (7):10 - 11.
[3]吳增強等主編《現代學校心理輔導》,1998年版.
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船寮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