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凌云
內容簡介:
《記承天寺夜游》是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 11課短文兩篇中的第二篇。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實詞、虛詞解釋,所以完全可以自己疏通文意。
本文是一篇抒情小品,作者在寫景上獨具匠心,我們需要反復誦讀,借助聯想和想象,進入的到文章美好的意境,這也是本文的重點所在。
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提升文言文翻譯的能力;
2、理解文章內容,感受作者豁達胸襟和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分析文章景物描寫的特點并把握古文描寫的意境美。
教學方法 :
1.注重誦讀,逐漸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自主互助“先學后導、五步教學法”的使用。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師:蘇軾與月有著不解之緣,有“明月兒時有 ,把灑問青天”的豪邁;還有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借月表達對弟弟的美好祝愿,今天我們來學蘇軾另一篇與月關的古文吧!
生:《記承天寺夜游》
(板書課題:記承天寺夜游)
師:根據導學案,請同學們回答詞語解釋
(導學部分,學生已經預習相關基礎知識,包括作者簡介、詞語解釋和寫作背景。 )
(學生分組作答后要給預習較好的組加分)
生1:念:考慮,想到? ?相與:共同,一起? ?中庭:院子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 ? ?蓋:大概是? ? ? 但:只是
耳:語氣詞,相當于“罷了”
師:再請同學介紹一下本文作者。
生:蘇軾(1037年-1101年),字子瞻,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正如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宋高宗時追贈太師;宋孝宗時追謚“文忠”
師:回答的準確、詳細,非常好,可以加分。
師:誰來回答本文寫作背景 ?
生:本文寫于神宗元豐六年,作者被財黃州已有四年。元豐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蘇軾的有關新法的詩句,說他以詩誹謗朝廷,八月,朝廷將他逮捕入獄,經過長時間的審問折磨,差點丟了腦袋。十二月獲釋出獄,被貶黃州任團練副使,做著有職無權的閑官,此情況下寫就此文。
師:回答很好,那我們自由朗讀一下,感受作者文中描寫展現的優美意境。
生:(自由朗讀,組長正音,組內解決問題)
師:請組長帶領大家疏通文意后,最先完成者將成果展示給大家。
生:(疏通文意時,將大屏幕展示原文,組員合作,強調重點字詞解釋。)
(可分組完成,組長要有組織調動的能力,教師巡回輔導。)
師: 理解文意基礎上,請大家再讀課文,體味情感。
生:(組內范讀 全班展讀)
師:小組疏通文意后,組內分析文中用了幾種表達方式,各有什么作用?
生:(各組側重可有不同,自設問題層次分明,不強求各組完全一致。)
師:請分組作答。(此時分組研討后,大家已經有所思考,并發現文中最美的描寫之句,大家智慧的火花已經迸發了出來。)
生1:記敘: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和寫作的原因。
生2:記敘:交代了寫作的地點在承天寺。
生3:描寫,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生4:抒情,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師:好,大家回答的都很準確,那么,你們喜歡哪一句?
生:老師,我喜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師:為什么呢?
生:因為比喻 。
(此時問題已經引向描寫,找出全文亮點。)
帥:請同學們齊讀這句話。
生:齊讀、品味。
師:請小組探究此句描寫好在啊?
生:(組長引領分折、歸納、總結,教師巡回溝通、指導。)
師:請同學們來用展示自己組內研討的結果吧!
生:比喻的生動形象,空明澄澈, 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也是作者彼時心境的寫照。
(析的過程可多名同學相互補充。)
師:那么全文議論抒情的的句子又飽含作者怎樣的情感呢?找同學請以“我”的第一人稱說一說此時心境。
生1:“我的心情真好啊!終于有了自由,今天的月亮又是這么的明亮,還有什么比這更好的呢?”
生2:“我太喜歡月亮了,只要月亮高高的掛在天空,我的心就是那么的舒服,生活真的很愜意啊!”
師:看來你們倆的心情不錯啊!(大家都笑了)
生3:“我看見月光下竹影搖曳,真是讓人浮想聯翩啊,此時的環境真的有如仙境啊,我都感覺自己像個神仙了。”
生4:“我的好友和我在一起,還有什么比這更幸福呢?”
師:大家想象力挺豐富啊,還沒忘了身邊的好友,有沒有不同心境呢,來一個同學說一說。
生5:“哎!瞧給我閑的,一天天的沒事干,凈看月亮!”
(全班哄堂大笑)
師:蘇軾看來也有嫌棄自己的時候啊!
(此時即可引出關鍵詞“閑人”的理解了。)
師:此時的“閑人”是指什么呢?
生齊答:清閑的人。
師:這清閑里含著作者怎樣的情懷呢?
生1:不甘心。
生2:無所謂。
生3:無奈。
師:當一顆滿懷報國之志的雄心被打擊,當自己的人生有大起大落的時候,有多少人無奈、悲傷、指責、怨恨,而作者還是用一雙發現的眼睛去觀察這個世界,感受生活的美好,作者的胸懷是----?
生齊達:豁達,樂觀。
師:對,這就是豪放詩人蘇軾的豪邁人生,用樂觀和豁達對待生活的一切。
小結:在月的籠罩下,微風吹動,竹影搖曳,那明亮,那空靈的境界中,作者議論抒懷,有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閑、貶調的悲涼和人生的感慨。
學生拓展課后習題
將本文發揮想象,改寫成一篇白話散文。
(充分發揮學生想象,用完整而優美的語言描述作者所見、所聞、所感。可以根據自己的作者經歷的了解,發揮想象,合理拓展文章內容。)
(導、檢、析、結、練五步完成自主互助的教學過程。)
作業:將今天課堂的改寫白話文整理成文寫在作文本上。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中,學生以自主互助模式,通過“先學后導,五步教學法”,使學生提前有效預習,學習過程中多讀,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互助、探究、合作、共贏,不但感悟文章描寫的意境美,更感受到一代文豪內心的豁達和對生活的感悟。
分組互助的過程總會有同學發現問題,積極研討,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然提升了學習的有效性。
提問過程中,將問題分為不同層次,給相對實力弱一些的組較為簡單的問題加以回答,全員參與。關注各組長組內問題研討有效性,適當引導后加深了學生思考內容,拓寬了思考維度,師生互動促進教學研討的實施有效性。
拜泉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