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摘要:本文運用錄像觀察法、文獻資料法、數據統計法等方法對第十三屆全運會男籃半決賽廣東、新疆兩隊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的運用進行比較分析,著重針對傳切配合、突分配合、策應配合、掩護配合等戰術進行分析,從中發現兩隊進攻戰術的優點和不足,為以后各隊的訓練與比賽提供理論依據。廣東隊主要優點是經驗豐富,不足之處主要是進攻配合不默契,失誤多,命中率低;而新疆隊敢打敢突,配合默契,投籃命中率較高。
關鍵詞:第十三屆全運會;基礎配合;戰術
一、引言
籃球戰術體系的劃分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個人戰術行動、配合戰術行動和整體戰術行動。戰術基礎配合要求球員在場上利用不同的時機、不同的節奏、不同的路線,相互配合,創造時機,創造機會,以達到得分的目的。
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第十三屆全運會男籃半決賽中廣東、新疆兩隊進攻基礎配合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在本文的選題和研究過程中,從論文的研究需要、圍繞論文主題,查閱了相關籃球競賽,籃球運動等方面的書籍。了解前人對廣東、新疆兩隊球員之間的基本情況分析和球隊之間基礎進攻戰術配合的分析,使我在本論文研究中有一定的了解。
2.錄像觀察法
通過反復觀看第十三屆全運會男籃半決賽的錄像,運用回放、慢放、暫停等多種形式觀看比賽,仔細觀看兩隊之間進攻基礎配合的情況。
3.數據統計法
在觀看錄像中,分別記錄廣東、新疆兩隊在本次男籃半決賽中進攻基礎配合的運用情況和成功次數,同時在各自進攻中的傳切配合、突分配合、策應配合、掩護配合中一一做統計,并記錄。
4.對比分析法
通過統計出的數據,對比分析兩隊在比賽中基礎進攻戰術配合的優勢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建議。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廣東、新疆兩隊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的總體情況分析
籃球進攻戰術基礎配合是指由兩三名進攻隊員之間以創造最佳的機會,為同伴創造最好的進攻機會為目的,運用非常好的進攻戰術完成配合,這里主要包括傳切配合、突分配合、策應配合和掩護配合。
1.廣東隊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總體情況
據統計的數據可知,廣東隊在本次半決賽中運用四種進攻戰術配合的總次數為36次,其中有24次成功了,成功率為66.7%,其中掩護配合運用的次數最多,有16次;突分配合運用的次數僅次于掩護配合,為12次,突分配合的成功率是最高的,為83.3%;而在策應配合中,廣東隊也做得比較好,因為有易建聯大中鋒在進行組織策應,但在傳切配合中,廣東隊運用次數為零,說明廣東隊在傳切配合意識方面不夠成熟,不能靈活運用此進攻戰術。從總體數據來看,掩護配合和突分配合是運用次數最多的進攻形式,比較符合現代籃球運動的特點;策應配合運用次數比較少,說明廣東隊在面對新疆的區域聯防或人盯人防守時,通過掩護來打亂對方的防守,不斷提高進攻的質量。
2.新疆隊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總體情況
新疆隊運用四種進攻配合的總次數為31次,其中有26次成功了,成功率為83.8%,掩護配合運用的次數最多,已經超過傳切、突分、策應三種進攻戰術基礎配合之和,而突分配合運用的次數僅次于掩護配合,為9次,但在策應配合、傳切配合運用的次數相對較少,這說明新疆隊在進攻方面主要的打法是很好運用掩護配合和突分配合來實現進攻的成功率。所以從總體數據可以發現,掩護配合、突分配合能在賽場上靈活運用,比較符合現代競技籃球的特點,因為掩護和突分配合是進攻基礎配合的基礎,說明新疆隊在這方面的技能掌握得比較扎實,同時也要在傳切和策應配合方面下功夫,使自己的進攻效率不斷提升。
從兩隊在整體進攻情況統計的數據可以看出,廣東隊在半決賽中運用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的總次數為36次,新疆隊運用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的總次數為31次,所以可以看出,廣東隊運用基礎進攻的戰術比新疆隊多5次;在成功率方面,廣東隊運用基礎進攻戰術配合的總體成功率為66.7%,新疆隊運用基礎進攻戰術配合的成功率為83.8%,可見,新疆隊在基礎進攻戰術配合的成功率上高于廣東隊17.1%,這是新疆隊在本場半決賽中表現最突出和最成功的地方。
(二)廣東、新疆兩隊使用四種基礎進攻戰術配合的運用對比分析
1.廣東、新疆兩隊傳切配合的運用情況對比分析
廣東隊在本次男籃半決賽中,傳切配合在進攻形式中所占的比例為零,一方面說明廣東隊在傳切配合意識方面不夠成熟,不能形成良好的進攻配合;另一方面,說明在面對新疆隊的積極的防守時,廣東隊傳切配合進攻戰術難以運用,很多時候都是進行單打投籃結束進攻。
新疆隊在傳切配合進攻形式中所占比例較小,第1節有2次,第2、3、4節為零次,全場合起來有2次,而且兩次都成功啦,成功率較高,一方面說明新疆隊在第一節的時候,抓住防守者的弱點,積極運用各種形式進攻,趁對手沒有摸清自己的打法的時候,先打亂對方的陣腳,提高進攻效率;另一方面,當對方摸清進攻形式后,就會積極防守,導致雙方不斷的身體接觸,傳切配合就很難展開運用,所以在最后三節難以拉開傳切配合的空間。
2.廣東、新疆兩隊突分配合的運用情況對比分析
廣東隊突分配合在所有進攻形式中成功率最高,第 1 節運用了 5 次,有4次成功,第2節運用了3次,有2次成功,在第3、4節分別運用了3次、1次,而且都成功了。結合錄像可以發現,廣東隊在突破防守進攻受阻時,能快速將球分到外線,重新組織進攻,說明廣東隊突分配合默契。但廣東隊沒有很好發揮自己的優勢,運用突分配合次數逐漸減少。
新疆隊突分配合的成功率是最高的,4節突分配合表現比較均勻,而在全場中總的運用了9次突分配合,只有在第2節中有1次失誤,其他三節的成功率百分之百,再結合錄像觀察可以發現,新疆隊在突分中能將球分到外線,以遠距離投三分球結束進攻,而且新疆隊在三分球方面,表現得非常出色,命中率很高;說明新疆隊不僅配合默契,而且在突破分球中準確性高和隱蔽性強,最終達到完美配合結束進攻。
廣東隊和新疆隊在運用突分配合總的次數相差不大,而且成功率也幾乎相等,這說明在突分配合運用中,突分配合是最簡單、最基礎的進攻手段,非常容易掌握,也是獲得進攻成功率最高和最有效的方法。在第1節里,廣東隊運用了5次突分,有4次成功;新疆隊運用了2次,有2次成功;從數據可以看出,廣東隊在第1節運用突分遠遠超過新疆,而在第1節結束,廣東隊是領先新疆10分的,可見,突分配合在比賽中的重要性。在持球突破過程中,首先考慮投籃,同時觀察場上隊員的位置和跑動路線,以便及時、準確地傳球,這樣既能減少突破失誤,又能使空位球員得到發揮。在第2、3、4節里,兩隊在突分配合進攻中運用的次數相同,說明兩隊都有自身的突分能力和防守能力,而且隊員之間都能掌握時機及時跑到有利的進攻位置接球,進行進攻得分。
3.廣東、新疆兩隊策應配合的運用情況對比分析
廣東隊在第1節、第2節分別都運用了3次策應配合,而且全部成功,成功率為百分之百,由此可以發現,廣東隊在第1、2節能很好運用自己的優勢,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在第一節里,廣東隊的核心球員易建聯氣勢如虹,一個人拿到15分,比新疆隊在整個第1節得分還多一分。這說明廣東隊在第1、2節處理球權問題上做得比較合理,但在第3節,雖然球員之間也有策應配合的傳球意識,但配合不夠默契,失誤多,在第4節沒有進行策應配合,大多情況下單打投籃結束進攻。
新疆隊在本場半決賽中不善于運用策應配合來進行進攻,全場就運用了3次,分別是第2節2次,第4節1次。可見,新疆隊在處理分球時,不能讓外線持球隊員和內線球員形成默契配合,在很多情況下,都是運用單打進攻或直接中遠距離投籃結束進攻,值得一提的是新疆隊在第2、3節的中投或三分的命中率都比廣東隊高,所以新疆隊的比分從第2節開始就一直領先于廣東隊,直到比賽結束。
廣東隊運用策應配合的次數明顯多于新疆隊,主要是因為廣東隊有一個大中鋒—易建聯,他利用跨步或轉身積極搶占有利位置,協調同伴擺脫防守,增加策應配合的成功率。廣東隊在第1、2節分別運用3次策應配合,都是成功的,在第3節運用了2次,但都沒有成功,第4節運用了零次。而就新疆隊而言,在第1、3節運用策應配合的次數為零,在第2節運用了2次,2次都成功,第4節運用了1次,沒有成功。從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新疆隊沒有大中鋒來進行很好的策應,在廣東隊突出的防守時,新疆隊在這一進攻配合中多數情況下被壓制著,所以新疆隊只能用其他方式進行進攻。而在廣東隊方面,沒有保持住自己的優勢,在前半場不管是內、外策應,還是高、低策應,效果非常好;在后半場,不僅運用策應的次數在減少,而且成功率也不佳。這也是導致廣東隊最終輸掉本次比賽的原因之一。
4.廣東、新疆兩隊掩護配合的運用情況對比分析
廣東隊在第1節進行掩護配合的效率比較高,為66.7%;在第2、3節掩護配合次數在減少,而且成功率很低,這說明廣東隊在第2、3節掩護配合的意識不夠強,沒有發揮自己的優勢。從錄像回放顯示,在面對新疆隊積極防守,利用身體對抗時,廣東隊在進行掩護后需要掩護隊員繼續進攻,這樣,在傳球方面就容易被搶斷或掩護配合不默契失誤,而易建聯在內線持球經常被夾擊,只能把球分給外線隊員,創造投籃的機會,但在本場比賽中,廣東隊的命中率很不理想,這是導致廣東隊輸掉這場比賽的重要原因。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從數據分析可知,新疆隊在進攻戰術基礎配合的成功率明顯高于廣東隊,而且新疆隊的掩護配合次數最多,超過其他三種進攻基礎配合之和,說明新疆隊能發揮自己的優點,打法靈活、多變,不斷提高命中率,配合默契。而廣東隊突分配合命中率是最高的,但沒有好好把握,運用次數不多,在運用其他配合的打法上失誤多,配合不默契,導致命中率低下。
(二)建議
廣東隊應該在隊員之間相互配合進攻方面加強訓練,培養隊員之間對進攻戰術和防守戰術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減少失誤率,提高命中率,另外,球隊要多鍛煉一下替補球員的能力,保持球隊間的平衡性。新疆隊不僅要保持自己的主動進攻,還要加強貼身防守的積極性、攻擊性訓練,同時,也要加強心理素質訓練,把握比賽的主動性。
兩隊都應該多多挖掘替補隊員的潛能,多讓替補隊員有上場的機會,創造替補隊員的得分點。同時建立良好的技戰術數據指標統計系統,為各隊教練員和后期科研人員在比賽和訓練中提供更科學的依據。
參考文獻:
[1]王靜.第28屆男籃亞錦賽中國隊戰術基礎配合分析[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2016,9 (7):5-7.
[2]藏衛國.淺談第30屆倫敦奧運會男籃進攻戰術配合特點[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12,6 (3):6-9.
[3]劉治.第12屆全運會男籃(成年組)八強隊伍攻防能力的綜合評價[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10 (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