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楊婷 劉明坤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的研究方法,對我國的戶外運動事故報告的事故信息進行分析。對此,提出應對的策略有:完善行業的法律法規,加強戶外組織管理,建立健全應急救援體系;建立戶外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天氣的預告;加強對戶外組織機構的資質審查,完善對從業人員的考核制度;規范戶外裝備的生產銷售,建造合格場地設施;普及戶外知識,加強安全教育。
關鍵詞:戶外運動事故;應對策略
2014 年 10 月 20日國家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文中提到將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2016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把發展戶外運動作為完善健身休閑服務體系的重點之一,隨后國家體育總局聯合 8 部委印發《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登山戶外運動作為群眾性項目,以此為契機,有了飛躍式的大發展,參與人數呈現井噴式增長[1]。戶外參與者的不斷增加,導致戶外安全事故也隨之增多,這不僅讓參與者受到傷害,也限制了戶外運動的健康發展,因此對戶外運動事故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應對的策略,對提高參與者對戶外運動的認知,保障參與者的生命安全,促進戶外運動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事故現狀
近年來我國戶外運動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呈現上升趨勢,事故數由2009年發生事故19起,死亡44人;增長到2014年的55起事故,死亡70人,此后兩年事故數和死亡人數有所下降,這與2015 年中國登山協會采取了各種措施舉辦了全國初級山地救援技術培訓班、山地救援技術交流賽、安全教育計劃公益講座、安全宣導員、初級戶外指導員等培訓有很大相關。事故數和死亡人數均在2014年達到高峰,總體來看,近年來我國戶外運動事故數量和死亡人數呈逐步增多的趨勢。(見表1)
根據事故報告的詳細事故信息來分析戶外運動事故的發生過程,研究導致事故發生的共同因素,從而分析出事故的應對策略。根據事故報告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1)參與者經驗欠缺,戶外技能不足;(2)參與者的違規行為;(3)領隊或教練無帶隊資質;(4)相關法律法規的欠缺;(5)應急救援體系不健全等[2]。這些因素導致了戶外運動事故的發生,據此,提出了以下的應對策略,來規避戶外運動事故的發生,為戶外運動的健康發展提供指導和借鑒。
二、應對策略
(一)普及戶外安全知識,加強戶外安全教育
首先針對戶外參與者要普及戶外安全知識,讓參與者對戶外運動有一個正確的認知,了解戶外運動的風險,讓參與者樹立戶外安全意識,正確的參與戶外運動。其次加強對戶外組織機構和戶外從業人員的戶外安全教育,強化安全意識,在制定戶外活動計劃、選擇活動線路、與參與者溝通、提前計劃與準備、應急預案、突發情況處理等方面進行指導教育。
(二)規范戶外裝備生產,建立準入機制
首先規范戶外裝備的生產銷售流程,加強對戶外裝備的質量檢查,建立健全我國的戶外裝備的質量檢測和質量認證體系,保證戶外裝備的安全,為人們參與戶外活動提供安全保障。其次,建立活動目的地的準入機制,戶外俱樂部需要提前向活動目的地的主管部門遞交申請,對活動參與人數、人員具備的能力、領隊情況、天氣狀況及、活動的詳細策劃及對活動目的地的了解狀況、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等方面進行說明,得到允許才可進行活動,同時當地部門需要對活動參與人員進行戶外安全教育和出具活動安全須知,以此來確保活動的安全進行。
(三)建立戶外俱樂部的等級考核制度,加強對從業人員的培養
首先要完善我國戶外運動俱樂部的等級制度,建立等級標準和資質認證體系,根據俱樂部現有的人員數量、領隊數量、領隊資質、舉辦過的活動情況等幾方面的因素綜合考量,將俱樂部劃分為不同等級,并對不同等級的俱樂部嚴格規定其舉行活動的內容。通過將俱樂部進行分級可以嚴格規定俱樂部舉辦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降低活動的風險。同時每年對俱樂部舉辦的活動數量,活動的安全性,工作人員數量,工作人員具備資格證書等幾個方面按照規定對戶外俱樂部進行嚴格考核,對俱樂部的合格情況和等級進行重新評定,以此來決定俱樂部在下一年所能舉辦的活動情況。其次要加大培訓力度培養更多的戶外從業人員,完善對戶外從業人員的培訓體系與考核制度,明確規定戶外活動從業人員應具備的資質、能力、經驗、技術等,培養專業的戶外從業者,通過立法來嚴格規定戶外相關從業人員需要持證上崗,以此來確保活動的安全性。
(四)建立對戶外運動安全預警系統,加強對天氣的預告
首先,建立起戶外環境監測網,加強對戶外環境的監測及時更新變化情況。戶外運動在自然環境中進行,天氣的變化、災害的發生,給戶外運動帶來威脅,所以預警機制在安全保障體系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對預見可能出現的戶外安全問題提前防范和控制,避免戶外運動安全事故的發生。其次,加強對天氣的預測與報道,戶外活動受天氣的影響較大,及時準確的預報天氣情況,讓戶外運動的組織者和參與者提前做好計劃與準備,以應對突然的天氣變化,減少因天氣原因造成的突發事故。
(五)加強對戶外行業的管理,規范戶外活動
首先,加強戶外運動的立法工作,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戶外運動安全政策法規系統是指導戶外運動健康發展的基礎,對戶外安全管理工作起指導和規范作用。為戶外運動安全管理提供法律依據,保障戶外運動安全、健康、有序的發展。要從活動的策劃、人員招募、活動的組織實施等方面做出嚴格詳細的規定,嚴格規定活動必須由持證上崗的領隊來帶隊。還要在對違規活動違規人員的處罰等方面做出詳細規定。其次,加強對戶外俱樂部及戶外組織的監督管理和對從業人員的考核,要嚴格按照相關法律和俱樂部等級考核制度對戶外俱樂部和戶外組織進行嚴格的監督和管理。要嚴格規定戶外相關從業人員要具備從業資格才能上崗。第三,大力開發戶外活動的資源,減少違規穿越和偷登行為,加強對現有戶外資源的管理,加大力度建設登山健身步道,建設安全的戶外互動資源,對現有的活動資源加強管理,確保戶外活動的安全。第四,建立戶外應急體系及救援機制,我國的救援力量處于發展階段,公眾救援能力不足是目前國內戶外運動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目前已經成立了中國登山協會山地救援專業委員會,救援力量作為保障登山戶外運動參與者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無疑是至關重要的,有效的救援會減少重大事故的發生。
三、結語
要避免事故的發生要從多方面來共同努力,包括安全教育,制度完善,人才培養,加強管理等。現在在健康中國背景和戶外運動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正是加強對戶外運動的管理,從根本上減少戶外運動事故的好時機。
參考文獻:
[1]中國登山協會登山戶外運動調查小組.中國登山戶外運動事故報告[R].北京:中國登山協會,2009-2016.
[2]劉明坤,杜楊婷.我國戶外運動事故的致因分析[J].當代體育科技,2019,9 (07):236-237+239.
[3]彭召方,劉鴻優,國偉,陳曉洋,田涔涔,江玉輝,李波,羅芳全.我國山地戶外運動風險評估指標體系與預警系統的構建[J].體育學刊,2018,25 (01):68-73.
[4]熊建設.法律視閾下我國戶外運動健康發展的政策控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50 (10):37-41.
[5]馮魏,仝二寶.我國戶外運動安全事故的特征分析與對策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1 (02):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