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傳麗 鄒雪 李谷
摘要: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等方法,對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于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面臨的困境,提出對策主要包括樹立新觀念;拓寬賽事資金的來源渠道;打造校園標志性體育賽事、提高賽事競技水平;培養賽事運營管理的專業人才。
關鍵詞: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賽事品牌
一、前言
自國務院2014年頒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來,取消賽事審批制度后,我國舉辦的體育賽事越來越多。2018年12月21日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國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的具體目標,我國體育競賽表演業迎來了新的“春天”,促進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對塑造校園文化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二、高校體育賽事的獨特價值
(一)有利于塑造校園體育文化、營造良好的體育氛圍
高校體育賽事是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的有效途徑,實施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能夠充分挖掘其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1]。高校體育賽事的舉辦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前來參賽或觀看,對塑造良好的體育氛圍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起到了獨到的作用。
(二)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
拓展特色體育文化活動、協辦大型體育賽事等方面,是拓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新途徑[2],讓學生接觸到新的項目賽事,有利于學生終身體育觀念的形成。
(三)有利于提升學校知名度
體育賽事屬于“眼球經濟”,能夠引起社會的關注,對提升學校知名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所面臨的困境
(一)校園“傳統觀念”的束縛
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很多人就會誤解成是想要將學校打造成一個營利機構,這種傳統觀念給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
(二)賽事經費有限
由于高校體育賽事的主辦主要是由政府撥款,因此經費有限使得高校體育賽事很難形成大的規模,影響力也較小。同時外界資本很難介入到校園中,使得贊助商和贊助的金額較少,賽事媒體推廣也沒有充足的資金來源,不能帶來很大的社會影響力,阻礙了賽事的產業化發展[3]。
(三)賽事整體競技水平有待提高
和世界各體育強國相比,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賽事所呈現的競技水平與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還有較大差距,從賽事的觀賞性、運動成績的優異、后備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都未成氣候[4]。
(四)缺乏賽事運營管理的專業人才
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需要借助專業的運營團隊實施商業運作,而我國的體育中介咨詢業以及體育經紀市場尚未成熟,同時體育經紀人隊伍良莠不齊,擾亂了體育賽事市場化的開展[5]。
四、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的路徑分析
(一)樹立新觀念
管理者要創新發展理念,體育賽事要立足高校,也要面向社會,讓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賽事質量得到全面保障[6]。營銷觀念認為營銷管理的目標就是讓顧客的付出更具價值、質量和滿意[7]。如果管理者能夠緊緊圍繞著高校學生這個大的市場主體開發賽事,實現賽事的產業鏈,例如售賣門票、紀念品、服裝等,打造品牌賽事,從而實現與消費者的共贏,提高賽事的可持續性。
(二)拓寬賽事資金的來源渠道
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放寬政策允許承辦規模較大的體育賽事的單位,以運動會或比賽的名義來征集贊助與廣告等行政撥款以外的收入,拓寬賽事資金的來源渠道為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打造校園標志性體育賽事、提高賽事競技水平
賽事要想產業化肯定要具有觀賞性,提升賽事的競技水平、打造精品賽事,對推動體育產業的快速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筆者認為建立高校的標志性賽事,提升賽事的影響力對于校園體育文化塑造及學生參與體育競賽的程度有著重要意義。
(四)培養賽事運營管理的專業人才
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需要有專業的營銷團隊、賽事管理團隊、賽事推廣團隊來支撐。因此我們可以將賽事交托給專業體育產業公司運營,又或者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形式來培養自己高校的專業體育運營團隊,從而為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運營提供人才儲備。
五、展望
雖然我國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體系還不夠完善,但只要用新的觀念新的態度去接納并加以完善,那么我國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會更加迅速,更加蓬勃。
參考文獻:
[1]張勍.我國高校體育賽事運作的影響因素及優化對策[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37 (03):46-51+103.
[2]王志明.拓展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新途徑[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4,34 (04):110-113.
[3]解維濤.我國高校體育賽事商業運作探究[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 (02):112.
[4]張娜.轉型期中國大學精品體育賽事的機制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 (05):125-126+159.
[5]方安.高校體育賽事產業化發展芻議[J].當代體育科技,2018,8 (27):221-223.
[6]徐陽.高校體育賽事商業運作策略探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 (02):119.
[7]侯晉龍.體育賽事營銷的本質及營銷觀念創新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 (05):59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