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
【摘? ? 要】高中生物的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尤其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革新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于自身和學生進行正確的審視和評估,從而多方面提高教學質量,保證生物教學改革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教學現狀? 改革措施?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6.028
生物這門學科一直在我國的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不斷推廣,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也逐漸展開,各個高中成為改革的重點區域。生物課程在此次改革大潮之下,教學內容、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也出現相應的變化。尤其是隨著《普通高中生物教學大綱》和《課程教學標準》的頒布,對高中師生的教與學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階段高中生物的教與學過程中還存在不少缺陷。因此,本文中我主要從教學的角度對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幾點對應的解決措施。
一、教學現狀分析
作為一名高中教師,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現階段的高中生物教學對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僅僅是口頭上的呼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教師還是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而沒有對現有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下文中我將重點列舉其中三個最普遍的教學問題。
(一)忽視自身素養的提高
生物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學科,并且教育關乎下一代的成長,這就導致生物課本中所收錄的知識內容都是經過時間的驗證和專家的仔細推敲,并在實際應用中得到充分檢驗的,具有非常強的權威性,因此生物課本在課程改革過程中內容上的變動一般不會太大,往往涉及一些細微知識點的增刪。一般情況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必為適應新的教材內容而費心,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十年如一日地接觸同樣的知識點,一些教師甚至能夠達到將課本內容熟練記憶的程度。這就導致部分教師對生物教學產生輕視心理,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依靠以往的教學經驗來授課,不主動去研究課本并了解新的知識內容,久而久之就會導致知識視野受限,最終陷入經驗主義的教學誤區。
(二)重理論,輕實驗
生物在高中課程設置中處于附屬學科的地位,因此相對于語數外這一類主要學科來說,在課程時間安排上相對較少,但作為生物教師我們明白,生物課本中所蘊含的知識量卻一點也沒有縮減,這就導致在生物教學時間安排上出現“僧多粥少”的狀況。教師在教學中最重要的任務是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大綱規定的知識點講完,這就容易導致質量與數量不能兼顧的教學狀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不自覺地選擇最省時的教學方式,即壓縮實驗教學的時間來補充課堂理論教學時間。大量理論知識的灌輸不僅容易導致課堂教學趣味性的喪失,降低學生的學習動力,更加容易導致學生在生物學習過程中習慣“紙上談兵”,而實際操作能力卻基本沒有,最終影響學生的知識掌握效果。
(三)課堂教學“獨斷化”
生物專業性強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其知識教學過程的難度,尤其是一些概念中所涉及的專業術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僅僅依靠自身的能力非常難以理解,必須依靠教師利用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能,將有難度的知識化繁為簡,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力不從心而產生畏懼心理。這就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教師的依賴性較大,具體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教師容易陷入經驗主義的教學誤區。根據所學專業的不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存在明確的教學分工,如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般會長時間甚至是終生都只教授生物這一門學科,因此教師在自己學科范圍內可以看作專業型人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師教學經驗越豐富越能夠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效果,但實際上教學經驗的豐富往往會使教師陷入經驗主義的教學誤區,從而在教學過程中故步自封,難以進步。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產生錯誤評估,進而導致“一言堂”教學方式的使用。高中階段學生需要學習的知識量多,學習任務也就相對增加,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面臨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尤其是對于生物這類學習難度較大的學科來說,學生的依賴性容易使得教師產生“學生什么都不會”的心理錯覺,進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產生急躁冒進心理,表現在課堂上就是習慣于按照自己的步驟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從而忽視了學生本身接受能力有限。這種揠苗助長的教學方法不僅大大限制了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發揮,更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顧此失彼,事倍功半。
二、針對教學現狀的改革措施
(一)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自己打造成自己專業領域內的“精尖型”人才。作為生物教師來說,最基本的教學任務就是以課本教材為教學依據,將教學大綱中所要求的內容教授給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緊盯教材內容,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尤其是對于新課程改革后所增加的內容。因為這不僅是未來考試的重點,更代表了新時期未來發展狀況,需要學生掌握的新型內容,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意義。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修養,隨著時代的發展,生物領域中的研究成果也不斷地涌現,教師要不斷進行新知識的學習與吸收,從而開闊自身的視野,從而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知識的拓展做好儲備工作。
(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生物是一門實用性占主導的學科,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教學部分,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好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教師要保證學生的實驗課程時間,給學生動手實踐的機會,從而驗證在課堂中所學習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工作,尤其是對于復雜的實驗內容,教師要對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進行仔細的講解,從而保證學生實驗過程的準確性。
(三)教學方式民主化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推廣促進了“以人為本”教學理念在生物教學過程中的傳播,現階段的生物教學要更加尊重學生的學習個性,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營造民主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都有放飛空間,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隨著素質教育教學體制的不斷推廣,在我國高中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學弊端也會逐漸浮出水面,文章中所展現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響應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號召,不斷改進教學方式,從而為高中生物的教學改革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