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逸菲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綜述法、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西安市為例,對14屆全運會申辦成功以來,西安市區域的經濟發展、政治發展和社會文化發展進行了分析,并針對全運會對西安市城市建設發展不均衡現狀提出了建設性對策,目的在于合理高效利用全運會推動城市的全方位、全方面發展,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讓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熟知并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
關鍵詞:14屆全運會;健康城市;西安市
一、前言
14屆全運會成功申辦以來,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全運會是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大型體育賽事,全運會的舉辦對我國健康城市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本文研究西安市區域的發展,西安市區域可以借助全運會所帶來的契機來發展本城市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與此同時,西安市城市可以大力推廣體育知識,大力普及體育運動。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14屆全運會對健康城市發展作用。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2.邏輯分析法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健康城市的定義和標準
1.健康城市的定義
對健康城市的定義,專家學者各執其詞,綜合而言就是指:從城市規劃、建設到管理等各個方面都以人的健康為中心,保障廣大市民健康生活和工作,成為人類社會發展所必需的健康人群、健康環境和健康社會有機結合的發展整體。
2.健康城市的標準
(1)給市民提供清潔安全的環境;
(2)提供各種休閑、娛樂的活動場所,來增加市民之間的互動;
(3)保護文化遺產并尊重所有居民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特征;
(4)使市民享受健康服務,爭取改善健康服務質量;
(5)賦予市民選擇有利于健康行為的權力,使市民享受健康服務;
(6)讓人們健康生活和減少疾病隱患。
(二)14屆全運會對西安市區域健康城市建設發展作用分析
1.經濟發展方面
①為市民提供清潔安全的城市環境
自14屆全運會申辦成功以來,從2015年全運會申辦成功一直到2017年西安市區域的空氣質量正逐年改善,2017年西安市區域的PM2.5平均濃度(微克/立方米)分別是:“大同市是33”,“烏蘭察布市是31.7”,“張家口市是31”,從中可以得出西安市區域的空氣質量正逐步處于上升期。
②給市民提供休閑、娛樂活動場所
對于全運會的即將來臨,國家加大投資支持力度,運動場地和器材數目大幅增加,以便于給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隨著運動的普及,西安市區域旅游業也迎來了空前發展。
(1)場地器材設施的數目。以張家口市為例,張家口市滑雪場地比較少(大概5、6個)、賽道也比較短、滑雪種類比較單一、缺乏創新等等。(2)旅游產業大興發展。
③帶動體育產業高速發展
14屆全運會的舉辦給西安市區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冬季運動開展活動中主要表現在下列兩個方面:
(1)體育用品的營銷量。一方面自14屆全運會申辦成功以來,全運會已經逐步進入人們的視野,激起了人們對運動的樂趣;另一方面,人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健康,自覺主動參加各類體育鍛煉,由于人們加強鍛煉的理念深入人心,對體育用品的需求越來越大。
(2)體育產業的大興發展。自14屆全運會申辦成功以來,體育用品業的銷售量正在成倍的翻番,隨著運動步入人們的視野,產業也得到了跨越式發展。
2.政治發展方面
市民健康行為方面:
身心健康。自2015年全運會申辦成功以來,西安市城市的市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運動已經步入人們的視野,人們加強自身鍛煉的觀念也深入人心。
精神面貌。在2015年全運會申辦成功到2022年全運會舉辦成功,西安市城市的市民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自覺主動的參與到運動的建設中。
3.社會文化發展方面
保護文化遺產并尊重市民生活特征:
健康城市和體育文化、體育賽事有著密切的關系,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為塑造健康城市的發展。14屆全運會一方面促進2008年奧運會遺產的利用,另一方面能促進“雙奧運”品牌遺產的形成。
四、結論與建議
1.全運會對西安市城市建設發展的影響
14屆全運會是我國即將要在北京-張家口攜手舉辦的大型體育賽事,我國人民群眾無一不歡欣鼓舞。本文主要是研究西安市城市建設,全運會給西安市城市建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會,西安市城市可以借助全運會來發展本地城市各方面的建設。大力發展運動,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打造更加節能環保的低碳全運會。大力開展經貿活動,促進體育產業和旅游業的發展,并且能夠更加高效的帶動城市的經濟。
2.西安市城市建設發展不均衡
①沒有合理布局城市功能。西安市城市建設要借助全運會來發展,本文中沒有特別突出城市交通功能所占的比重。全運會是國際體育盛會,交通是城市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所以必須得建立完善的城市交通系統。
②沒有實施綠色發展。城市生產、生活、生態功能動態平衡都少不了綠色發展的實施,綠色發展的需求也體現在城市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促使14屆全運會秉承綠色發展理念。
參考文獻:
[1]程燕飛.北京奧運的投資狀況與經濟效應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9,12(1):34-36.
[2]楊越.奧運會對主辦城市的主要經濟影響研究[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5,7(5):25-30.
[3]張永韜.大型體育賽事對城市(區域)的影響研究評述[J].體育與科學,2013,17(3):18-23.
[4]任海.論類運會對舉辦城市和國家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06,9(1):4-6.
[5]王誠民,郭晗,姜雨.申辦全運會對我國運動發展的影響[J].體育文化導刊,2014,8(11):53-56.
[6]顧久賢.2022年條奧會的舉辦對區域消費需求與行為影響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16,23(37):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