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訓福
【摘? ?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學生語文學習中表達能力的體現,作文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中語文教師提高學生語文整體水平的重中之重,那么,應該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寫作表達能力呢?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多種在實際應用中取得良好效果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高中語文? 作文教學?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5.061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作文的教學一直是教師持續關注的知識板塊之一。因為學生通過一定的作文的學習,可以全面開發相關的語言能力和文學素養。另外,在高考語文的試卷中,作文的分數值占據絕對的優勢。但是,寫作恰恰是令很多高中生感到非常苦惱的學習內容,因為很多時候他們感覺缺乏創作的靈感,面對既定的命題無法展開文章的寫作。那么,高中語文教師究竟應該如何教授作文知識才能幫助學生有效提升寫作技巧呢?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問題。本篇文章即針對這一問題從高中語文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的情感投入三個方面展開詳細的論述。
一、作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寫作興趣的激發
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鄭曉滄先生曾經有一句關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名言:“學生對于富有興趣之問題如能盡心力從事,縱使經時不久,亦能成其之佳良習慣?!笔聦嵳侨绱?,學生一旦建立了基本的興趣,在學習的時候就可以較輕松地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從根本上來講,想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應該真正清楚學生的興趣點究竟在哪里。了解了學生的興趣點,教師就可以因材施教。比如說,有的學生非常注重教師的表揚和肯定,教師就可以在學生寫作有一定進步的時候多表揚學生,增強學生類似于成就感的積極感受。學生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就會逐漸建立起寫作的興趣和恒心,穩步提升寫作水平。再比如說,學生對當下的一些時事新聞非常感興趣,教師就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將他們真實的想法巧妙地以文字的形式融入文章中,學生所寫的正是他們本身喜歡的素材,這也有利于學生建立寫作興趣。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著手,目標明確地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展開寫作教學。
二、作文教學中要關心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縱觀古今中外的文學發展史,一個個優秀的文學家在創作的時候總是會堅持一些良好的寫作習慣,比如專心致志地創作,善于搜集積累好的寫作素材,等等。同樣,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學生作文能力的增長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一定要關心學生正確寫作習慣的培養問題。
1.借鑒他人的好詞好句。學生在學習中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好詞好句,這些都完全可以轉化為自己平時的寫作材料。學生需要準備一個專門的摘抄本,隨時隨地記錄這些文學精華,在平時不斷溫習并恰當地借鑒。但需要強調的是,教師要培養學生借鑒他人優美詞句的習慣并不等同于讓學生抄襲他人的優美詞句。如果學生只是簡單抄襲的話,就等于是在死記硬背,這樣長久下去并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真正提升。學生可以拿別人的句子來用,但是不能完全照搬,應該保有自己的原創成分。所以說,我們之所以強調積累詞句這一習慣,是因為學生通過養成積累優美詞句的習慣,再通過不斷地誦讀回味,就可以逐漸形成較好的語感,慢慢找到屬于自己的寫作風格,從根本上提升寫作水平。
2.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當我們與學生交流為什么他們害怕寫作的時候,學生通常異口同聲地說:“不知道寫些什么?!边@就涉及學生思維發散的一個問題,其實針對一個題目,學生完全可以有很多能夠寫好的內容或者方向,但是學生的思維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激發。平時教師在授課的時候,要注意在講解語文知識點的時候多聯系多引申不同的方面以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經過長久的鍛煉后,學生的發散思維和邏輯必然會得到提升,自然就不再害怕沒有素材借鑒、沒有內容可寫了。
三、作文教學中要善于引導學生投入必要的情感
針對學生的創新能力一直處于較為緩慢的發展狀態,新課改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教師要在寫作教學中善于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筆者認為,學生寫出新意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定的情感投入。古人云:“我手寫我心。”歷史上很多文學大師的名作都是在有感而發的狀態下創作出來的。毫無疑問,一個人有情感需要抒發,才能下筆有言,滔滔不絕。如果學生單純為了寫作而寫作,為了完成要求而寫作的話,就很難真正抒發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因此,在高中語文的作文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善于運用一定的教學技巧引導學生投入必要的情感,這也是探索如何讓學生找到積極自覺的創作狀態的必經之路。
1.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問題。“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一樣的題材在寫作主體不一樣的情況下,從不同的視角和關注點出發都會有不一樣的創作路徑。但是能夠擺脫以往的間接經驗寫出自己新意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必要的情感投入。學生在寫作的時候真正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就會從自己擅長的角度分析事件和人物,逐漸達到“我手寫我心”的和諧狀態。
2.在分析寫作題目或者是材料的時候嘗試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高中時期的學生在情感上是比較豐沛的,針對很多時事熱點是非常容易產生共鳴的。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感特點在分析題目以及材料的時候更多地引導學生表達內心想法。這樣給定的作文題目對學生來講就不再是冷冰冰的字眼,而是有生命力的題目。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漸漸有了更多自己的靈感和情感,即使我們要求學生去針對一個屢見不鮮的題材進行寫作,學生從自身的經歷和情感出發也可以寫出不一樣的感覺和新意。
作文的水平是我們判斷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通過學生的作文,我們可以清楚了解到學生的語言功底、文學素養、創造能力乃至語言組織能力。所以,學生想要通過學習寫出一篇好文章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不斷地努力。作為教師,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排憂解難,學生與作文寫作相關的哪種能力尚待完善,我們就應該在那個方面多下功夫,積極思考和探究教學的技巧。
參考文獻
[1]孫陽.新時期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討[J].中國培訓,2016(6):253.
[2]唐靜.高中語文寫作教學策略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6(02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