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玲
【摘? ? 要】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提升能力的主要場所,因此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對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而言,應思考如何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通過閱讀不斷提升語文水平并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基于此,本文對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31
我國在20世紀末推行了新的基礎教育改革,再次強調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并對廣大教師提出了要以學生實際情況為基礎制定教學方案的要求,表示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和發展趨勢
第一,主要問題。不能全面考慮學生的需求是當前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各方面需求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但部分小學語文教師依然用過于傳統和標準的方式開展教學,對教材的依賴性過高,以至于思維能力和心智水平等還處在初級階段的小學生無法得到個性化發展。第二,發展趨勢。識字早已經不再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唯一目標,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要綜合閱讀、寫作、語言表達等多項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令學生在素質教育初級階段獲得更全面的發展。其中閱讀是小學生發展各項能力的基礎,因此,教師也要將培養閱讀能力作為重中之重,這也決定了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不斷思考如何才能做好閱讀教學,進而在閱讀的基礎上發展小學生的各項能力。
二、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一)改變教學方法,在互動中提高效率
首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不能再使用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否則會導致課堂氛圍過于沉悶,而且更不利于師生的互動。小學生的特點是活潑好動,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很容易影響學生的興趣,進而降低教學有效性,也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對課堂教學而言,互動可令課堂氛圍更加活躍,通過問題和學生積極互動,并且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這樣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才會得到顯著提升,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因此而提高。其次,信息技術已經進入小學課堂,因此,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使用板書教學的同時加強對信息技術的應用,這樣可令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生動,能夠有效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進而提升教學有效性。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北京的春節》為例,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解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現北京春節期間的景象以及北京的各種春節習俗,這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就對北京的春節有了更為清晰的了解。當學生觀看完,教師可以結合板書講解來繼續深化學生對《北京的春節》這篇課文的印象,同時也可以向學生提出北京的春節都有哪些傳統習俗,人們在春節期間都要做什么等問題,讓學生利用這些問題展開討論。當學生討論完畢并且給出個人的理解以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答案進行鼓勵性評價,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提升學生的信心。這種教學方法相較于單純為學生講解課文,可獲得更好的效果,由此也可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提升自身素養,改變教學觀念。教師是學生和知識之間的橋梁,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重視自身素養的提升。另外,當前有些小學語文教師的觀念還比較傳統,如不夠重視學生主體、不能有效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等,這些都會導致教學有效性的降低。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教師也要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為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提供充分保障。
教育和生活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因此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開展教育活動過程中不能脫離生活,要改變傳統的完全依賴教材的教學觀念,這樣才能夠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中的《臘八粥》為例,因為學生基本都有喝臘八粥的經歷,因此教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向學生提出我們一般在什么時候喝臘八粥、臘八粥里都有什么、為什么要喝臘八粥等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聯系自身喝臘八粥的經歷來學習這篇課文,而教師利用這種方式也可以使教學臘八粥這篇課文閱讀的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二)體現學生主體,加強正確引導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自己當成是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而不是主導者,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應只使用口述或者板書的形式,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并對知識進行探究。因此,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在自我探求中形成對文章的深刻理解。以統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下冊中的《匆匆》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閱讀一遍全文,然后思考文章中用了什么樣的語句來表達“匆匆”,作者朱自清在本文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當學生閱讀完畢并且給出了答案以后,教師可以正式開始這篇課文的講解,這樣學生就能在有了自己閱讀體驗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者真正想表達的是“時間轉瞬即逝,我們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小學生的好奇心非常強,通常都會主動去探索周圍的事物,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主動思考,這樣學生對閱讀就會產生更多的興趣,進而主動投入到閱讀學習當中。另外,不同學生其興趣特點都有一定差別,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仔細觀察,然后再用更有針對性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這樣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也可得到更為顯著的提升。
(三)巧妙利用故事,合理安排活動
小學生都非常喜歡聽故事,一個有趣的故事通常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出發開展閱讀教學,以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故事可以有很多種,比如說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經歷,與課文相關的故事等,以統編版六年級下冊《金色的魚鉤》為例,教師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收集長征故事,用講述長征故事的形式進行教學,這樣既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又能訓練學生的復述等多種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師要不斷思考如何才能夠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本文對此做了簡要分析,希望能夠給廣大小學語文教師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從而促進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鳳玲.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課外語文,2016,06(10).
[2]余青.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6,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