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波
【摘? ? 要】陶行知先生提出來的生活理論教育實際上就是提倡“生活即教育”的主體思想,這為進一步開展物理教學活動的內容指明了方向。而基于此教學觀念下的生活化教學情境又表明了“物理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生活需要物理”這一理念,該理念實際上也為物理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也是將物理知識有效應用于物理教學活動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物理? 情境教學? 簡析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043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遷移到新的教學情景中去。創設教學情景,把原來枯燥的、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趣。
一、巧設導入情境,點燃求知火花
一堂課的導入是否成功,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好壞。“驚奇是了解的開端和引向認識的途徑”。一般來講,物理教學內容相對復雜,新課導入也相對困難。因此,新課導入的方法應該遵循多樣性的原則。可以開門見山,直擊要點;可以順藤摸瓜,演繹推理;可以引入生活經驗,使學生感覺似曾相識;可以出其不意,卻在意料之中。但無論如何,備課時教師一定要站在學生角度,用學生的“心”備教師的課,抓住一個巧字,點燃求知火花。比如教學相對運動內容時,可以列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法國飛行員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顆德國的子彈的真實故事;講液體浸潤時,解釋日常生活中人們為什么說“落湯雞”而不說“落湯鴨”的道理;講實深與視深時,引用毛主席詩詞名句“魚翔淺底”例證。這樣有趣的演示實驗和有趣的故事,可使原本比較枯燥抽象的授課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產生很強的感召力,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快樂輕松地學到物理知識。
二、問題引領,深入探討
高中學生在經歷中小學階段的知識累積后,已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且也擁有了較強的知識運用能力;在高中物理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可以向學生拋送問題,引領學生靈活地向外發散思維,調動知識儲備,探尋知識間的內外聯系,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深入挖掘物理知識的奧秘。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置一些既有難度又有梯度的問題情境,適當地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彼此相互交流、相互啟發,多層次地分析問題,注重物理學習的重難點,向外發散思維增加練習頻率。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這一知識時,筆者先行向學生拋送了一個問題,“不同的物體下落速度快慢是否相同”,后在交流討論中發現,不同學生有著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是從物體下落的高度位置上來看待問題,而有的則是從外力的作用上來看問題;在相互交流時學生的學習情緒一下子得到了調動,還促使了教師教學壓力的減少。
三、創立教學方式多樣化的情境
教師除了要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要創立多樣化教學方式的情境來活躍課堂的氣氛,讓學生激發起學習的興趣。一個好的方案就是教師可以采用板書和多媒體教學并用的教學方式。我認為,板書課本上的重要知識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性,學生在跟隨教師板書的節奏時能很好地對知識點加以記憶和掌握,但是純板書的教學比較耗時,課時是不允許我們這么做的。這時課件教學法就可以很好地彌補板書存在的費時、費力的弊端,做到高中物理知識點簡明而清晰的展示,但達不到板書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效果。所以將二者結合起來,把重要知識進行板書,而簡單和不重要的知識用課件讓學生瀏覽,既能很好地掌握課堂時間,又能讓教學變得十分有效。
四、創設直觀情境,增強直觀感受
高中物理知識的抽象性比較強,也涉及許多的物理實驗,學生在面臨這些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時通常不能在腦海里建立起形象具體的認知。因此,物理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將物理課程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制作成課件,適當地插入一些圖片和視頻,將抽象的理論知識通過直觀的方式生動地展示給學生,從而使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和掌握,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授“太陽與行星間的引力”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通過播放太陽與行星間運動的實驗視頻,將行星運行的軌道直觀呈現給學生,當學生對行星運行的軌道有一定了解后,就可以結合引力表達式對行星受太陽引力進行計算。教師通過創設直觀情境,能將復雜晦澀的知識轉化為直觀的畫面,再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講解,使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五、結合生活創設情境,引發學生積極思考
高中物理教材內容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在傳授知識時,可以結合生活創設情境,便于學生輕松理解生活化的知識點,進而快速掌握物理教學內容,這樣學生不僅跟上了教學進度,還提高了學習效率。可見教學中依據生活中的事物滲透物理知識非常重要,從而引發學生積極思考知識,思維更活躍,注意力時刻保持集中狀態,更加主動地分析知識點,逐漸意識到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包含物理知識,驅使學生積極探索知識,漸漸地提高探索能力。由此可知,立足于教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如:在學習“力的合成”時,就可以講解在拔河比賽中多個人共同用力,促使力的合成,便可獲勝,促使學生深入理解知識,便可扎實牢記知識點,必然會提高物理教學效率。
在高中物理情境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要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打造出適合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具體教學情景,尤其要將生活中的物理學事件和場景引入到課堂中來,也要讓學生從課上走到課下,在實踐活動中去發現更多的物理現象,帶著物理學的思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難題,真正將物理學的作用發揮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創新和創造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春花.情境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名師在線,2017(24):64-65.
[2]張泗芳.問題教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探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7):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