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超
【摘? ? 要】閱讀貫穿了學生從始至終的學習生涯,而閱讀的精神和方法更是在不同的學科中、在不同的學習階段中都展現出了重要的價值。因此,以小學語文教學為起點,致力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能夠最大限度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生活,優化學習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18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閱讀學習模式尚未有效地建立起來,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也尚未得到有效的激發,所以很多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往往是不想閱讀和不會閱讀的情緒。這種情緒的存在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并且不利于學生在其他學科領域和生活領域的拓展與提高。因此,現階段我們教師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適合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方式,構建高效系統的閱讀教學體系,最大限度改善學生的閱讀學習模式和學習情緒。
一、指導學生用對基礎的閱讀工具,提高閱讀的效率和科學性
一方面,對于小學生群體來說,閱讀學習中最大的困難或許就是閱讀過程中不認識生字,不認識生詞的情況帶給學生極大的挫敗感和厭煩情緒,導致學生最終厭惡閱讀,放棄閱讀。另一方面,小學生群體閱讀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為了理解其中深刻的道理,而是為了借助閱讀這樣一個過程來不斷查漏補缺,發現自己所缺乏的閱讀能力,發現在打基礎過程中的漏洞,從而進一步提高語文學習的科學性和針對性。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指導學生開展閱讀學習的時候,其中一項重要工作就是給學生介紹科學的閱讀學習工具,并指導學生用對工具、用好工具,保證閱讀過程的正確性和科學性,并進一步提高閱讀效率。
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根據學生學習階段的不同,為學生篩選合適的閱讀學習工具和形式。例如,針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指導他們就閱讀中的問題積極詢問家長,指導他們學會用字典和詞典,保證閱讀的準確性。而針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合理地推薦相關網絡公開課、介紹閱讀資源網站等,進一步掌握將文章讀對、讀懂的能力。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不斷收獲閱讀成就感,并有效提升閱讀的效率和科學性。
二、有效兼顧“閱”與“讀”,注重閱讀教學方法的傳授
閱讀是一項需要技巧和方法的活動,閱讀包括無聲的“閱”和有聲的“讀”,只有教師同時兼顧了對學生這兩個方面學習方法的傳授,學生才能夠充分掌握閱讀的技巧,不斷提高閱讀的技巧性和方法性,最終實現全面綜合的發展。
在“閱”的方面,教師一來要積極引導學生開展有規律的看書活動,如每周閱讀學習一定數量的文章和書籍,幫助學生逐漸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二來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的方法和習慣。譬如指導學生邊看書邊劃出文章中用得好的句子和詞語,或者邊看書邊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與心得。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每周交一篇簡短的讀書筆記,以此來形成對學生閱讀學習的監督,并幫助學生在“閱”的過程中獲得思想觀念成長和知識文化的增長。
在“讀”的方面,教師一方面要為學生創造能夠開口說和朗誦的機會,讓學生在感受文字音韻美和節奏美的同時,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挑選好的段落讓學生跟讀,安排學生進行分角色和分段落朗讀等。另一方面,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朗讀過程中的發音、吐字和斷句問題,提高學生文章朗讀的可觀賞性,培養學生會讀、敢讀的能力。
三、積極創設適合閱讀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從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教室環境、課堂環境出發,借助改變教學風格,融入閱讀教學精神的方式來創設合適的閱讀教學情境,往往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并在潛移默化間影響學生的閱讀學習態度和閱讀學習方式。
一方面,我們語文教師要善于對教學的空間環境進行合理布局,為學生創造更加貼合的、舒適的閱讀學習環境。比如教師在教室兩邊的墻上張貼名人名言來豐富學生的文學知識;在教室后方布置作文角、圖書漂流角或者讀書筆記分享角,給學生提供更多有助于書籍篩選、筆記優化和思想提升的途徑與素材。同時,教師還要及時更換這些內容,幫助學生及時更新學習內容,不斷發掘閱讀學習的樂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合理地以教學推進的各個環節為出發點,通過巧妙設置閱讀學習相關的矛盾點和好奇點來推動教學氛圍使其具有趣味性和靈活性。如教師時常借助多媒體來給學生播放經典文章朗誦視頻、閱讀文化紀錄片等,都十分有利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積累。
四、善于開發課外閱讀素材,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相較于課內的閱讀文章和素材,課外的閱讀素材種類更加多樣和豐富,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閱讀探索積極性來說具有顯著的推動力。因此,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說,及時豐富和開發課外閱讀素材,也是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這個目標的實現則需要教師高效貫通課內外的閱讀素材,實現借助課內教學內容打開學生課外學習之門、借助課外閱讀過程優化課內教學方式的目標。
五、開展基于閱讀素材的實踐性活動,豐富學生的閱讀學習體驗
教師以閱讀素材和文章內容為出發點,將趣味豐富的實踐活動結合到學生的閱讀學習和自由閱讀過程中,往往能夠有效改善學生的學習過程,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吸引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來。課堂上,我們教師要以教學的文章為基礎,科學設計基于課內文章的情景表演活動、課本劇演繹活動以及小演講活動等,鍛煉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養。而在課外,教師則要通過建立閱讀學習小組這種形式來引導學生開展更加多元化、有創意的實踐活動或者調查互動。這樣一來,學生既能夠將書本中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又能夠從實踐環節中發現閱讀的獨特魅力和價值,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閱讀興趣。
總而言之,學生是否具備扎實的閱讀素養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學生未來的學習提升與日常生活的開展。再加上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更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來不斷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的閱讀學習習慣與學習方式。而在這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習群體在性格、能力和基本素養上的特殊性,堅持閱讀教學方式適合小學生的思維,具備發展性的潛力,展現語文的真正價值。
參考文獻
[1]魏培紅.剖析閱讀素材? 提升閱讀素養——淺談如何圍繞閱讀幫助學生掌握更多語文知識[J].考試周刊,20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