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
【摘? ? 要】群文閱讀是當前各個階段語文教學中呈現出較好效果的教學模式。而群文閱讀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有具體的教學表現,那么本文中我就從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入手,具體針對高中教學特性,學生特點談談如何做好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的應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 群文閱讀? 探究? 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39
眾所周知,自20世紀70年代我國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我國的現代教育教學逐步走向成熟,在學科分類規劃和各學科內容的設置方面不僅和學科接軌,也更多地結合我國學生的特性和未來社會發展需求進行了個性化的凸顯。就以本文中所探究的語文學科來說,語文可以說是一門貫穿我國歷史發展的學科,從最初漢字的產生來說,語文中的文字教學就已經在傳承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進入學科教育的范疇,從家庭式教育到封建社會的私塾教育再到現代成熟的學校教育,我國各階段的教育設置中語文始終在學科中占據一席之地,并且伴隨著我國歷史的發展進程深入而更加重要。時至今日,語文成為我國學校教育中的主要學科之一,和數學、英語在考試中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是不論是從國民情感還是文化傳承的角度來看,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在中華兒女的心目中情感是絕對不同的,語文所蘊含的漢字和文學代表了中華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和歷史的傳承。
從當前的新課程改革以及伴隨呈現的高考制度改革來看,相對于以往傳統應試教育教學體制中刻板化的知識考察不同,新時期“以人為本”的教學核心理念下,我們更關注的是學生學科素養和能力的構建,那么在高考中我們也就更加注重通過語言和文學兩個部分去考察學生的審美能力、創造能力、舉一反三能力等,而這些都依賴于學生的學科思維和知識素養。并且,高中生已經處在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的交接點,未來更多的是依賴于自主性的學習,所以在高中語文的日常教學中我們也就更加傾向于文學思維和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構建。而從當前素質教育所呈現的各類教學模式來看,啟發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導學式教學等教學模式都是針對以上我所提到的思維和能力構建而產生的教學模式,而這些教學模式和高中語文教學的融合能夠具體地呈現以文章閱讀為載體的群文閱讀教學。以下我就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歷談談這些教學模式的實際應用。
一、課前導學,培養學生的宏觀閱讀意識
群文閱讀,顧名思義就是將文章進行多篇組合式學習和探究,從異同的對比中概括出內容和情感最一般的規律。而群文閱讀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學生的日常閱讀習慣,所以我們在教學最開始的預習階段就要介入群文閱讀,從而讓學生適應綜合閱讀模式,形成宏觀意識。
首先,我們要想實現抓住課前導學,去培養學生的宏觀閱讀意識,就要先從導學案的質量抓起。導學式教學,基本依賴導學案給學生一個明確的預習方向和目標,并且穿插部分練習和鞏固內容,這對教師的備課能力要求較高。那么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之下,我們的導學案制定就要秉持目的明確這一基礎要求。群文閱讀往往涉及多篇文章,或者是以某一作者、主題、體裁等為核心,展開輻射性閱讀探究,所以課前是一個廣泛搜集資料的階段,那么導學中就要呈現出明確的要求和閱讀目的,進而讓學生在資料搜集,綜合閱讀篩選信息方面有目標,提高課前預習的效率,為課堂實際參與奠定基礎。
其次,在課前導學方面,我們還要給學生按照自身興趣自由發展的空間。對于高中階段來說,就如上文所講,新的高考制度針對的是學生能力和素養的考察,反而會無形中導致知識范圍的擴大,所以群文閱讀導學中,我們既可以結合既定的主題根據教學需要讓學生展開幾個固定方向的資源搜集,還可以讓學生在時間、精力允許的情況下實現自由探究,從而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也為課堂教學過程中更為靈活的探究做好準備。
二、課堂探究,培養學生的個性思維和自主能力
高中階段,課堂依舊是各類教學模式呈現最大有效性的核心陣地,而群文閱讀的基礎就是群體性的參與討論和探究,從而實現思維交互,達到啟發的目的。所以群文閱讀中,我們應通過合理規劃課本文章,實現有效的探究,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學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首先,在群文閱讀中,我們可以結合教材中固有的單元進行呈現。因為新課改之后,課程教材內容推陳出新,文章的安排和內容選擇更趨于合理,而高中教材改革過程中基本延續了分類閱讀的基礎理念,每單元往往囊括的都是同一題材、體裁的文章,并且對于新高考來說,教學大綱的要求依舊是核心,所以群文閱讀過程中我們可以以基礎的必修課本中的單元為劃分依據,提煉主題,然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從內容、情感等多個方面實現學生文學思維、審美思維等的塑造。
其次,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我們還可以實現課內課外的拓展,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選修內容是群文閱讀最好的素材之一,除卻選修課本,我們還可以以作者、題材為參照,擴大課堂閱讀探究的范圍。結合課前的導學,在課堂上呈現更多的文章,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或者采取全體師生共同討論探究的方式進行閱讀,鼓勵學生發表看法、提出問題,在教學互動過程中引導思維的交互,思想角度打開,并且引導學生形成自主思考并解決問題的習慣。
三、課下鞏固,培養學生自主拓展能力
首先,群文閱讀在課下的拓展,通常體現為延伸性的閱讀,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我們能夠涉及的文章總歸有限,那么課下我們可以以課外閱讀的方式將課堂上同類文章的閱讀進行課下延伸,給學生閱讀目錄參照,引導學生課下閱讀,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閱讀范圍,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
其次,閱讀的目的在于理解和審美,所以課下的閱讀拓展中,我們還可以在科學估量學生的時間精力的前提下,隔三岔五給學生布置一定的閱讀表達任務,針對課堂群文閱讀的拓展內容讓學生針對自身的閱讀分享閱讀體驗,做好摘記等,從而在閱讀中不斷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形成自主閱讀的意識。
總之,對于高中語文教學來說,群文閱讀相較于其他階段具有更強的可信性,導學、啟發、探究并行的教學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文學能力。所以,作為教師我們還需要結合自己班級的教學實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讓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更契合于自身教學實際。
參考文獻
[1]魯金會.高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索——以“戰爭”主題群文閱讀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18(10).
[2]張苑勛.談高中語文教學探究式學習模式的運用[J].教育探索(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