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雅蓉
【摘 要】群文閱讀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促使語文課堂教學由單篇向多篇教學方式的轉變,使教師和學生有了新的發展空間,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一片新天地,是小學語文教學從“少慢差費”走向“多快好省”的一條新途徑。
【關鍵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實踐提升
在小學階段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升閱讀速度,鍛煉閱讀能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為學生的終身閱讀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確定主題方向,精選群文組合
所謂“群文閱讀”,是指“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圍繞議題進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在北師大教材中,教材單元整組、開卷有益等群文閱讀教學本身就有主題。而課外閱讀、略讀課文等群文閱讀教學,則需要教師從文章內容、人文內涵、表達方式等多種角度來確定主題,并圍繞主題精選文章進行組合。
從文章內容角度定主題。以人物為主題,如“我眼里的魯迅”,“愛我的爺爺”;以時間為主題,如“多彩的春天”,“話四季”;以事物為主題,如“小真的長頭發”,“故事中的母狼”,“萬花筒中看狐貍”,以事件為主題,如“送別組詩”,“龜兔賽跑”。
從人文內涵角度定主題。以愛的教育為主題,如“真誠”,“親情”的群文閱讀;以成長教育為主題,如“再憶童年生活”,“名人小故事”等。
從表達方式角度定主題。如“童話中的擬人”,“繞來繞去的詩文”,“漢語兒歌中的聯想”,“有趣的問答詩”,“故事中的一波三折”,“故事里的象聲詞”,“寓言中的對比”,“各式各樣的色彩詞”等。
如執教《各式各樣的色彩詞》群文閱讀課時,老師從繪本《亂七八槽的變色龍》入手,通過聽故事啟發想象,初次感受色彩詞的奇妙;再品讀詩歌《太陽》,找出色彩詞,圖文對應,配樂朗讀中感悟色彩;在此基礎上學習課文《火燒云》片段,并歸納出色彩詞的類型;最后通過對比統整,運用色彩詞說話,從讀到寫,落到實處。一節課緊緊圍繞“色彩”主題,以一篇帶多篇,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領略色彩賦予生活的美。
二、優化文本結構,提高語文能力
在群文閱讀中,優化不同文本的結構,能提高整體的功能。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采用多樣化的群文閱讀結構來讓學生進行學習。比如,采用舉一反三的教學方法,先學習一篇文章,再讀一組文章;也可以采用反復重讀的方法,先讀一組文章,再重讀這組文章。
舉一反三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如群文閱讀課《童話故事中的反復》,老師先指導學生閱讀童話故事《和甘伯伯去游河》,故事中甘伯伯撐船分別帶兩個小孩、兔子、貓、狗、豬等小動物過河,師生共畫文章的情節結構圖;再指導學生分別閱讀《彩虹色花》,《小老鼠和大老虎》,《小猴子下山》一組文章,有的小組用便利簽畫童話故事的情節結構圖,有的小組用繪畫的形式畫出情節圖,學生在比較中發現童話故事中“反復結構”的表達方式。這種教學結構,以一篇帶多篇,教師容易教,學生興趣高,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反復重讀式的群文閱讀教學結構。如執教《抓詩眼,品詩韻——送別組詩》一課時,老師先指導學生從《贈汪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芙蓉樓送新漸》等友情詩中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讀一讀,找出文中的詩眼,品讀詩中的韻味,寫出自己最深的感受與同伴交流。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每首詩的詩眼以及朋友間的不同情誼。這種教學結構,充分利用文章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 讓學生在反復閱讀中提高語文能力。
三、設計有效問題,學會辯證思考
群文閱讀教學時,需把多篇文章看成一個閱讀整體,設計有效的問題,將多篇文章橫向聯合起來,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文本,培養學生提取信息、重整信息、評鑒創意等高層次的閱讀能力。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
如蔣軍晶老師執教《草莓新聞群文閱讀》一課時,老師以購買草莓為導入,以“如何正確讀新聞”為議題進行教學。他把四則關于草莓的新聞串聯起來,讓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讀新聞”、“討論新聞”、“辨析新聞”等環節,引領學生橫向閱讀,鼓勵學生批評性閱讀。學生們在閱讀、思考、討論、擬寫中不斷訓練著尋找信息、統整信息、評價信息的能力。整節課圍繞著議題,巧妙地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讀新聞,學會對比報道,學會辯證思考。
又如蔣軍晶老師教學《創世神話》群文閱讀時,在引導學生感受各國創世神話的民族性、本土性等特點之后,讓學生深入思考:不同地域、民族的創世神話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共同點?創世神話只不過是先人想象出來的,為什么距離這么久了我們還要讀?從而引導學生在群文閱讀中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四、探究整本書閱讀,提升閱讀素養
《語文課程標準》從制定之初,就把“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作為閱讀教學建議明確提出。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最好是開展整本書閱讀,師生同讀,教師可以寫讀書推薦導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讀書過程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寫批注、寫書評,教給學生讀書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在讀書分享會上交流讀書感受,讓學生的閱讀成為習慣,潛移默化,受到熏陶。
《不老泉》名著導讀課上,老師以聊課的形式揭開《不老泉》的神秘面紗,激發學生閱讀興趣,通過細讀序幕,讓學生在靜讀默想中把握人物和故事情節,最后留下懸念,推薦閱讀,延續熱情;《草房子》名著閱讀交流課上,老師進行“探究整本書的閱讀教學策略”,與孩子走進“草房子”,品讀人物特點,感受文中洋溢的真善美,掌握閱讀整本書的一些方法,比如人物關系梳理法、便利簽提示法、提要讀書法等,錘煉學生閱讀素養。
通過群文群文閱讀課堂,師生開啟了豐富多彩的閱讀世界之門。讓我們都來當學生語文學習的啟蒙者,引領學生盡情享受群文閱讀的快樂,更好更快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紅芬.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訓練[J].內蒙古教育,2015年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