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愛華 竇偉
摘要:此文簡單介紹了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技術的優點、缺點以及具體的使用情況。
關鍵詞:智能制造時代;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現狀;創新
一、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一)優勢
1.提高生產效率
傳統的機械生產方式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人力成本高,但生產效率極低,現階段的自動化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勞動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新型機械化保障了自動化技術的成熟,能夠滿足不同產業對不同產品的需求,有效的利用了機器的準確性的特點,精準的控制操作生產的產品,彌補了人力制造質量良莠不齊的缺點,保障了產品高質量平均化。推動了機械自動化技術的發展[1]。
2.保證生產過程中的安全性
傳統的人力制造經常會因各種原因而引發安全問題,給多方都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機械制造則可以把危險程度降到最低,避免意外造成的損失而這種新型機械自動化生產模式設定有既定的工作程序,可以有效的減產自身,規避風險。
3.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隨著機械化模式在生活中的逐步推廣,人們擁有了更加便捷的生產方式,在一些領域通過自動化解放了大量的勞動力。在制造業中智能機器人對生產流水線工人的替代、自動化信息系統對手工作業的替代等。在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把更多的勞動力從重復無趣的生產工作中解放出來,而且可以減少錯誤、提高質量與速度、有助于提升生產力。還在一些地方降低了一些工作的危險性,用機械化自動化填補了高風險崗位或短缺崗位,特別是采掘、高空、探險及其他危險性很高的作業[2]。
(二)劣勢
①綠色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機械化生產過程中,它不可避免的會對環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因此應注意機械發展綠色化,謀求長遠利益,為后世謀福扯。②因缺乏實踐經驗,我國機械制造管理方法比較落后,企業本應在技術運轉方面采取更加先進的管理方式,但現實并非如此,技術的進步并沒有帶來與之相對的配套管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使用效果。③為應對日益復雜的市場環境,許多企業推廣發展了機械化,并實現了生產經營的自動化,這推動了企業的升級進步,但是,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缺乏多樣性,比較單一,應提高技術含量,進行創新,帶來機械產業多元化發展。
(三)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進行創新
必要性: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基石,是時代進步與發展的原始驅動力,一個民族的繁榮富強,離不開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領域的開展興盛,它們就是在國家發展的潮流中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而進發出濃烈色彩的,沒有他們在艱苦的時期探索求學,找尋出路,開拓創新,就不會有現在的大國。②創新是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隨著時代的變化,人類社會從原始的小農經濟,到后來工業革命產生的工業經濟,再到如今的以創新為標志的知識經濟,社會產業如今漸漸向高新技術產業方向傾倒,電子、信息科技、多媒體網絡、生物技術各個行業發展的如火如茶,知識經濟形態的重點正從有形資產至無形資產方面的轉變,國家如今迫切需要高素質人才,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培養我們的創新能力。③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從建國初期的五年計劃,到后來的人才強國戰略,文化改革等,已經實現了從弱國到大國的飛躍式,但是,這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資本主義大國的虎視眈眈,針鋒相對,恐怖主義的威脅,生態環境惡化這一系列的問題更需要我們去迎難而上,為了更好的應對接下來勢必會更加復雜的國際局面,我國應盡快提升國家硬實力、軟實力和國家影響力,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要求:創新精神需要自己有一定的知識理論基礎,不能憑空捏造,那就不叫創新了,叫空想。培養創新精神,鞏固理論基礎,需要廣泛閱讀,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將別人的只是融入到自身。要擁有質疑精神,學會自己動手創作證明。要培養觀察能力,發現生活中的小事情。國家對創新的支持:經濟:經濟基礎決定著上層建筑。唯有經濟發展才能從根本上造福全民眾,我國現在己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向高質量方向推進,實行著新型經濟制度與市場制度,更加切實的保護著企業的發展前進,有著充分的技術研究環境,建立經濟區,吸引外資企業入駐,擴大自動化機械市場;為大學生提供創業資金,鼓勵大學生進行創業,為機械自動化的發展研究提供新生力量。政治:政府在創新發展的萌芽期給予了充分的寬松自由權,實行著“不作為”,在高潮期,當企業間的競爭進入到白熱化階段時,為避免惡性、無序競爭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政府開始介入,規范行業發展。在創新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政府會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相關產業,提供人才和經費支持,為新型經濟的發展注入了蓬勃向上的力量,成了新興行業發展的“加速器”和“助力器”。
(四)對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的認識
自機械自動化出現之初就形成了一個討論“他是解放了勞動力還是讓人的勞動能力下降”。我認為機械自動化的發展只是單純的解放了勞動力,短暫來看有很多人因此事業,但從長遠來看是更多新興產業的發展,就比如對機械制造業進行監控,進行情報采集與分析,這些都需要有人去做,這些都是由此產生的新興崗位,產生了很多新的就業機會。這是對雙手的解放,但并非是讓人退化,因為人腦在這過程中要高速運轉,進行科技創新。這一新型技術的真正意義,應該是做到人類做不到的事情,在此基礎上,我們人類自身也應不斷進步與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豐富自己思維。我們要正確看待他們對人類就業的沖擊,它解放了勞動力,使人類社會從工業領域向智能領域轉變,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結束語
總之,我們需要準確認識機械制造以及自動化生產,使其可以更好地為人們服務,促進社會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鄭紫銅.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的未來發展思考關鍵研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9(02):62.
[2]王穎嫻.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的計算機技術運用研究[J].電子測試,2018(24):113-1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