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霞
摘要:為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應重視教學互動、加強師生間相互了解。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傳統的知識講授式教學已經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會使其產生英語學習枯燥的印象。為創設生動課堂,應重視因材施教、提升教學引導效率以及培養學生合作能力。在此,本文展開對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策略
1、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意義
新課改深入推進,更重視教學互動。為提升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提問題。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學情,更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其良好的語感。在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同時,學生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體,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學習方法和相應技巧。
要注意,教學互動并不是局限于學生之間的交流,而是多邊溝通。譬如:通過學生的提問,使教師捕捉到學生的困惑點和知識掌握的薄弱點,進行充分的學習交流,并及時調整教學方向。同時,課堂互動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率,可以給性格內向的學生改變的機會,幫助其建立學好英語的自信。從而,構建良好的師生、生生間的伙伴關系,促進教學相長、學生的共同進步。
2、簡析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策略
2.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強調“教師需為學生構建生動課堂[1]”。中學生大多向往和諧放松的學習氛圍和貼近生活的教學活動。教師應重視師生間的情感溝通,營造輕松歡快的教學氛圍。唯有尊重學生,以平等的視角對待學生,給予每位學生自主思考和提出問題的機會,才能保證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師生間的互動可以改變學生的心理氛圍,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教師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對他們實施關心和教學鼓勵,可以讓學生產生愉悅和滿足的心情,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譬如:在七年級上《Is this your pencil?》教學中,可將學生的物品收集到一起,創設辨別物品所有者的對話氛圍,促進學生展開口語練習,使學生了解指示代詞、參與教學游戲,讓英語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使學生掌握-Is this your school bag?-Yes,It's /No,it isn't句式。此外,在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有效性的過程中,教師的注意力應該著重放在性格靦腆的學生身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指導和學習幫助,以期使他們克服膽怯、羞于表達的問題,從而參與課堂學習活動,進行英語的聽、說練習。
2.2合理安排施教內容,促進學生的熱情參與
語言教學存在一定的難度,人數太多會導致教師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因此,要按照所談論問題的難易程度、規模和重要性確定課堂互動的人數。如果是普通的簡單問題,安排同桌之間互動即可,若是比較困難解決的,可調動整個班的學生,也可將學生分小組交流。同時,交流的問題要貼近生活,要有一定的吸引力。
教師將生活的小細節與英語課文中的知識點結合起來,譬如:比較流行的書籍、歌曲、電影等。對于性格內向或口語較差的學生,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引導,或讓活躍的學生帶動氣氛,使不敢發言的學生很自然地參與到討論中。此外,互動的時間要適當,長時間的自由互動會導致偏離主題,這便要求教師合理把握各個環節的時間,保證有充分的知識講授時間,同時為保證互動的效果,要在討論后留有時間,引導同學總結知識點和經驗,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2.3精心設計課堂內容,照顧到各層次的學生
每位中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由于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英語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英語課堂教學內容設計中,教師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接受能力,綜合把握學生的英語學習整體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多種途徑,指引和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關注個人差異,適應學生的不同需求[2]。
例如:在八年級上《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的教學中,可讓英語綜合能力強的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課件自主學習,教師應對其加以有效指導;讓思維能力略顯欠佳的學生結組學習,使他們觀看多地名勝古跡,依據提示,應用-Where did you/he/she they go on vacation?-I/She/He/They went to…句式回答問題,教師需巡視合作情況、適時介入學習討論;主要與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的學生共同學習,通過梯進式的引導,使學生掌握新詞匯、句式,能運用-Did you go with anyone?-Yes,I did/No,I didn't句子。在互動學習中促進學生的不斷進步、超越自我。
2.4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他們共同進步
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培養學生英語學習合作意識,有助于共享優質學習經驗、促進學生的思維碰撞。其中,教師要考慮的是如何分組,小組的規模較小,提供的信息量就越少;小組規模過大又不能很好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成員的主動參與性就會降低。還有的教師習慣讓學生進行自由組合,認為這樣分組可以使有共同愛好、認知水準的學生湊到一起,學生在討論時就會自主打開心扉,暢所欲言,但也會降低互動學習效率、讓那些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處境較為尷尬。
為此,需要教師的科學分組、有效分工,給予每位成員均等的發表見解、提問的機會。例如:可依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分組[3],教師則需關注大家的互動學習進度與氛圍,避免“跑題”、“卡殼”問題。
3、結語
總之,初中是幫助學生打好英語基礎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給予高度重視,把握互動教學在英語課堂的應用策略,充分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改善課堂效果,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這便需要教師具有教學反思意識、關注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并且能夠在日常的教學課堂中總結經驗,并不斷進行改善,使英語課堂教學互動更具針對性與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夏霜.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研究[D].西華師范大學,2019(4):24.
[2]劉力達.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討[J].智庫時代,2017(9):25.
[3]閆瑞.英語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展研究》科研成果集,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