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德文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尤其是網絡經濟的快速發展,網絡對人們的生活起著重要的影響。青少年作為網絡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著網絡文化的影響。它給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關鍵詞:互聯網;青少年;負面影響
互聯網作為新時代信息傳播媒體,成為現代人類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并且對人們的工作、生活乃至思想觀念發生著廣泛和深刻的影響。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互聯網是開放的,信息龐雜多樣,既有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動、迷信、黃色的內容。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
一、網絡對青少年的積極作用
(一)有利于青少年非線性思維方式的形成
線性思維方式強調事物的先后順序,對事物的認識從頭到尾都遵循單一的順序。它是一種跳躍式的、綜合的非線性思維方式。從非線性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的同時必須考慮它與周圍事物的種種聯系,并透過這種網狀的聯系來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思維方式改變了傳統線性思維所固有的較狹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養青少年的發散性思維、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幫助他們正確地看待周圍的人和事,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對網絡的使用同時又可以培養青少年以一種系統的眼光看待問題和積極利用現代化工具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維意識,而這恰恰是信息時代所必需的。
(二)青少年的創造能力得到了發展
隨著國內幾大互聯網的崛起,年輕的網絡創建者們成為了青少年的榜樣。網絡創業的神話、網絡平等的故事激勵著大量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知識與創造力的重要性已越來越深地植根于廣大青少年的心中。網絡上的信息極其豐富,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青少年在這種浩如煙海的信息面前,不再看重“博聞強記”,計算機和網絡就是他們的記憶。他們面臨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獲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創造和運用新知識。網絡使青少年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革,無論是在創新觀念、鍛煉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實現創新內容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他們的智力得到了升華。
(三)滿足了青少年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
網絡高效、快速、方便、獨特的交流方式與當代青少年偏于好奇、樂于幻想、追求獨立的要求相吻合。因此,網絡一出現,便注定與青少年緊緊聯系在一起。網絡使得青少年和世界息息相通,使得他們在有限的學習、工作的重壓之外獲得了更廣泛的空間。當全世界繽紛多彩的信息資源集結在青少年的面前,他們的視野、心胸會與以往完全不同。
二、互聯網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
國內外的敵對勢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們黨和政府爭奪群眾、爭奪青年”。網絡在促進青少年快速成長和發展的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
(一)互聯網的全球性,導致青少年的思想混亂。
網絡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沒有地域、沒有國界的全球性媒體。在網上,由于技術的原因,現在沒有也很難做到進行嚴格的審查,也不可能對所發布的信息進行逐一核實,人們都在一個絕對自由的時空下接收和傳播信息,使得有用與無用的、正確與錯誤的、先進與落后的信息充斥網絡,淫穢、色情、暴力、丑惡內容也在網上廣為傳播。從《中國教育報》得知:互聯網上非學術性信息中,47%與色情有關;每天約2萬張色情圖片進入互聯網;網上60%的青少年有意無意地接觸過黃色信息,而接觸過網上黃色信息的青少年中90%以上有性犯罪動機或行為。同時,互聯網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特征,使得西方文化滲透加劇。信息泛濫、西化的結果,使廣大青少年無力判斷真偽,無力鑒別良莠,使發達國家利用網絡沖擊發展中國家的思想陣地,使廣大青少年有思想西化的傾向,民族觀念和愛國主義思想淡薄,給新時期青年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問題。
(二)互聯網的隱蔽性,導致青少年不道德行為和違法犯罪行為增多。
在一人一機的環境下,青少年不必與其他人面對面地打交道,從而沒有傳統社會的熟人圈子去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同時,網絡技術使人們的身分可以變成電腦上的一串字符,任何人都可以隨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別、年齡與人交流而不會被人覺察。據統計,目前,我國網絡犯罪以每年平均30%的速度遞增,而計算機犯罪大約只有1%被發現,而這1%中,只有4%會被檢控。在網上,無人知道你是男是女是好是壞是真是假。行為主體的這種相對隱蔽性,使得網上的不道德行為日益增多,網上犯罪層出不窮。
(三)互聯網的虛擬性,導致青少年非人性化的傾向。
網絡將各個地方的站點連在一起,形成一個虛擬的空間。這樣,就存在著實際的和虛擬的兩個社會,這兩種社會之間的強烈反差,造成了許多青少年逃避現實,不愿回到真實世界中來,長期以往,患上網上上癮綜合癥,身心疲憊、視眼呆滯,很少與現實社會交流,導致感情淡化,思維障礙,只會紙上談兵,無法面對真實的社會。
(四)互聯網的多樣性,導致青少年創新能力削弱。
互聯網已成為現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寶庫,是最大最廣的第四媒體,是資料最多、門類最全、規模最大的“圖書館”、“博物館”和“展覽館”。互聯網無所不包,這使得廣大青少年存在相當大程度的拿來主義思想,遇到感興趣的、適用的,自己需要的內容,只需下載、復制、粘貼,輕輕松松就能為已所用。極大地阻礙了人的創造力,創新性。
網絡世代的價值觀、生活方式、生產方式都會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這對我們青少年工作會產生相應的影響,帶來新的課題,我們應該做出積極的、超前的應對。只要我們揚長避短,未雨綢繆,對網絡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加以防范,創新工作方法,進行耐心細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能使青少年得以健康成長。
結語
總之,要加強對青少年的網絡思想道德教育,先要培養合格接班人和建設者,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青少年是一個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都相對薄弱的群體,他們容易被色情信息、暴力游戲等不良網絡內容所吸引,過分沉迷網絡形成網癮,不僅影響了自身正常的學習、生活、人際交往,還可能給社會帶來巨大危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擴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間和渠道,不斷地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思路,解決新矛盾,才能使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保持對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效地發揮其教育功能。面對網絡科技的洶涌到來,教育者始終要保持對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高度責任心和事業心,真正地去關心他們、愛護他們,時時處處為他們著想,并協同家庭、社會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網絡”,充分發揮電腦網絡的優勢,做到揚長避短,我們將盡可能地努力減少網絡對青少年的消極影響,多培養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洪守義:《青年行為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6月第一版。
[2]《網絡傳播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及建議》游敏。
[3]《青少年網絡情節的心理分析》教育理論與實踐.劉志華.2003年出版。
[4]《透視青少年“網絡成癮綜合癥”》新華文摘.朱美燕,朱凌云。
[5]《網絡心理教育芻議》中國教育學刊,崔景貴.200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