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彩屏
【摘要】目的:觀察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中關于手術室護理配合的應用策略。方法: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50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250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25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行手術室護理配合干預)對比兩組患者各項手術室指標情況和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時間、出院時間指標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患者中加強手術室護理配合,可全面確保手術順利實施,并且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達到有效保障患者身體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策
[中圖分類號]R47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6-0-02
隨著我國醫療水平和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在臨床醫學中的應用越加廣泛,目前已成為臨床醫學上的常見手術方式之一,治療效果極為顯著,同時還具有手術創傷性小的臨床特點[1]。該手術方式與傳統手術方式相對,雖說治療效果顯著,但由于需要使用的醫療器材相對較多,無菌要求也相對更高,這就讓手術室護理配合顯得至關重要[2]。為了有效確保手術治療能夠順利實施,并降低各項危險事件的發生率,加強手術室護理配合勢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討在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中關于手術室護理配合的應對策略,具體過程如下所示。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8月至2019年6月,在我院進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500例,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250例,男性患者162例,女性患者88例,平均年齡46.78±5.69歲)和觀察組(250例,男性患者164例,女性患者86例,平均年齡46.18±5.34歲)。所有患者均符合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適應癥,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顯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2)觀察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手術室護理,具體內容為:①術前護理配合:患者在進行手術治療前,護理人員需以耐心溫和的語氣為患者進行手術方式和手術進行過程中需注意的相關事項講解,讓患者對接下來的手術治療有一個全面性的了解,以此來達到提高患者手術治療依從性的效果。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做好一系列的術前準備,例如提前備好手術過程中需要的相關藥品與醫療器材,并且保證接下來的手術過程都在無菌環境中進行,確保手術安全性;②術中護理配合:患者在進行手術室,護理人員需充分關注手術室的溫度和濕度,并進行合理調節,并配合麻醉師完成對患者的麻醉工作處理。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需幫助醫療人員為患者建立氣腹,并在手術過程中密切關注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避免危險事件發生,且在意外事件發生時能夠第一時間反應,并作出有效的解決措施;③術后護理配合:手術順利完成后,護理人員需等患者清醒后將其送回病房,并及時為患者進行排痰處理,以此來防止術后肺部感染等并發癥發生,對手術治療效果造成不良影響。除此之外,還需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各項指標詳細記錄,并聯系病房護士完成交接工作。
1.3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治療后,在不同手術室護理配合下的手術指標情況和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手術指標主要包括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出院時間。術后并發癥主要包括惡心嘔吐、切口感染、腹腔出血等。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中分析,各項手術指標比較采用t檢驗,并以(_x±s)表示,并發癥情況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各項手術指標對比 經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109.33±12.54)mL、手術時間為(60.16±5.74)min、下床活動時間為(24.52±2.46)h、出院時間為(7.48±2.34)d;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為(93.14±10.36)mL、手術時間為(35.47±4.92)min、下床活動時間為(13.25±3.35)h、出院時間為(5.32±1.24)d。可見觀察組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和出院時間等相關手術指標情況均明顯優于對照組(t=17.682,P=0.001;t=51.638,P=0.001;t=42.874,P=0.001;t=12.896,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切口感染以及腹腔出血再次開腹止血的患者總發生人數為12例,發生率為5%;觀察組患者惡心嘔吐、切口感染以及腹腔出血再次開腹止血的患者總發生人數為32例,發生率為13%。可見,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3.907,P=0.001),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屬于一種新型微創技術,具有手術切口較小、術中出血量較小以及術后恢復較快的臨床優勢[3]。但由于該手術方式相對復雜,對醫療人員與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度相對較高,因此,加強手術室護理配合極為重要。
手術室護理配合主要分為三大階段,分別為術前護理配合、術中護理配合和術后護理配合。實施術前護理配合,主要是有效落實手術過程中需要使用到的醫療器械和藥物,并對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以此來提高患者的手術治療依從性[4-5]。術中護理配合主要是配合麻醉醫師、主治醫師等相關人員展開手術,并關注患者的身體情況,確證手術順利進行[6]。術后護理配合主要是關于術后并發癥的相關預防措施,從而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情況,提高患者術后生活質量。本次研究顯示,在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患者中加強手術護理配合的應用效果明顯單純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可有效減少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下床活動時間和出院時間,同時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腹腔鏡下行膽囊切除術患者中加強手術室護理配合,可全面確保手術順利實施,并且可有效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達到有效保障患者身體健康,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李進林. 手術室護理配合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中的效果觀察及價值[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9, 19(83): 318-319.
[2] 崔小艷. 手術室護理配合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中的效果及其對手術時間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08): 33+36.
[3] 隨瑩瑩, 姚青, 饒娟娟. 對行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患者進行手術室護理配合的效果研究[J].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23): 217-218.
[4] 楊永珍.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器械護士與巡回護士的配合觀察手術室護理[J].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3): 119-120.
[5] 謝曉, 陳卓萍.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對策探討[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03): 134+139.
[6] 梅婉秋.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的手術室護理配合及患者滿意度評價[J]. 智慧健康, 2019, 5(27): 152-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