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佳 許淑蕾 熱依娜
【摘要】目的:分析中醫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胃腸道反應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腫瘤化療患者,根據隨機分組法將100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除常規護理外增加中醫護理干預,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及胃腸道反應情況。結果:對照組胃腸道反應明顯比觀察組更嚴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胃腸道反應,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中醫護理干預;腫瘤;化療;胃腸道反應
[中圖分類號]R248.9?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6-0-02
目前,腫瘤臨床治療主要通過化療藥物將腫瘤細胞殺死,避免腫瘤細胞持續增殖,但在化療過程中會導致患者正常細胞死亡,出現胃腸道反應、神經毒性反應等并發癥,增加患者身體負擔,因此,在化療期間實施有效護理措施,改善患者不良反應尤為重要[1]。本研究特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腫瘤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中醫護理干預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腫瘤化療患者,所有患者細胞學、CT檢測、病理組織檢測均確診為惡性腫瘤,符合化療標準,化療前無嘔吐情況,患者及家屬對研究內容知情同意,自愿參與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精神疾病、溝通、認知功能障礙,消化道梗阻、顱內壓異常等因素造成的頑固性嘔吐。根據隨機分組法將100例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50例。對照組中26例為男性,24例為女性;最小年齡45歲,最大年齡86歲,平均年齡(65.5±6.3)歲;病程1~20個月,平均病程(10.5±2.1)個月。觀察組中25例為男性,25例為女性;最小年齡42歲,最大年齡83歲,平均年齡(62.5±6.0)歲;病程1~18個月,平均病程(9.5±1.3)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表現無較大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引導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向患者介紹病房結構、臨床醫生及護理人員,詳細講解化療藥物效果、化療期間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及應對方法,積極解答患者及家屬疑問,消除患者及家屬心理困惑。觀察組在以上基礎上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內容如下:環境護理。保持病房空氣流通,每天將病房窗戶打開通風,次數為2~3次,時間為0.5h;夏季將病房溫度調整到20℃左右,冬季將病房溫度調整到25℃左右,并加強病房巡查力度,一旦患者出現嘔吐情況,應及時對嘔吐物進行清理,并幫助患者做好口腔衛生。情志護理。中醫認為喜、怒、哀、樂等情緒與患者病情密切相關,受化療影響,患者多存在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導致血不載氣,氣不統血,臟器功能紊亂,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詳細向患者講解心態對病情的影響,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娛樂活動,通過看電視、聽音樂等方式,減輕自身心理壓力,轉移注意力,建立起積極治療信心。中醫膳食護理。中醫認為“三分治,七分養”,在護理中,可采取胃健脾膳食療法,緩解患者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日常飲食應盡量選擇清淡、開胃食物為主,如患者胃腸道反應較為嚴重,可食用山楂肉丁,取山楂100g,菜油250g,瘦肉1000g,鹵透燒干;黃芪山藥羹,取黃芪30g,山藥片60g,煎水煎煮,加適量白糖服用。艾灸、按摩護理。艾灸:取雙側足三里、內關、神闕進行隔姜艾灸,充分暴露穴位,置0.2cm鮮生姜片,將艾灸點燃置于艾箱,固定于姜片穴位處,直至患者穴位出現溫熱感,每穴位時間為10~15分鐘,每天1次,連續治療10天;推拿按摩:患者保持仰臥屈膝姿勢,充分暴露腹部位置,將滑石粉涂抹于腹部處,使用腹部旋轉法、腹部拇指揉壓法、摩脾胃法對患者進行按摩,每次3分鐘,次數為50~100次。
1.3觀察指標 (1)胃腸道反應評價標準:無,化療治療期間,患者未發現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不良反應;輕度,化療治療期間,患者存在輕微惡心、嘔吐反應,但對食欲無較大影響;中度,化療治療期間,患者存在明顯惡心、嘔吐反應,1~2次/天,對食欲造成較大影響;重度,化療治療期間,患者每天惡心、嘔吐次數超過3次,嚴重影響食欲;(2)采取問卷調查表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得分超過80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非常滿意;得分范圍在61~79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基本滿意,得分低于60分則表示患者對護理服務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做統計學分析,以均數±標準差(_x±s)表示計量資料;以(%)比較行χ2檢驗表示計數資料,P<0.05時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胃腸道反應情況對比 對照組胃腸道反應明顯比觀察組更嚴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對照組(50例):22例(44.00%)非常滿意,17例(34.00%)基本滿意,11例(22.00%)不滿意,總滿意度為78.00%(39/50);觀察組(50例):27例(54.00%)非常滿意,18例(36.00%)基本滿意,5例(10.00%)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0.00%(45/50);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比對照組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3571,P=0.0206,P<0.05)。
3 討論
腫瘤主要指致癌因子所造成的組織、細胞異常增生物,近年來,腫瘤患病率持續上升,據相關資料統計[2],全球癌癥新增患者中亞洲患者占50%以上,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探尋安全、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對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義。
中醫認為腫瘤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多因脾胃被化療藥物損傷,導致胃部不適,故在中醫護理時堅持“思傷脾”、“恐傷腎”、“憂傷肺”理念,在護理中積極和患者溝通交流,指導患者對情緒進行調整,調理機體氣血,疏經通絡,提升患者抵抗力,緩解患者胃腸道反應癥狀[3]。同時,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堅持“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觀念,通過日常飲食,補充維生素、蛋白質,加快細胞修復速度,提升機體抵抗力[4]。足三里屬于足陽明胃經,內關為手厥陰心包經腧穴之一,通過對足三里、內關等穴位進行艾灸、按摩,可使患者氣血保持順暢,平緩胃氣,從而改善患者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提升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腫瘤患者化療期間實施中醫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胃腸道反應,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永華, 張紅麗, 李姣, 等. 中醫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胃腸道反應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12): 84-87.
[2] 陳志玲, 曾珊, 方桂香, 等. 中醫護理干預對改善腫瘤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的臨床影響分析[J]. 中醫臨床研究, 2015, 23(29): 132-135.
[3] 楊韻潔. 中醫護理干預對腫瘤化療患者胃腸道反應的影響[J].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6, 14(3): 116-117.
[4] 程圓圓. 中醫護理干預對腫瘤患者化療期間的胃腸道反應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10): 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