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媛
【摘要】 目的:探討急診護理中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方法:從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醫院收治的80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40例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40例采用優質護理。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和護理滿意度。 結果: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觀察組為1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2.5%,觀察組為9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急診護理中實施優質護理服務效果顯著,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預后性較高,且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提高,值得在臨床推廣。
【關鍵詞】急診護理;優質護理;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5?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6-0-02
急診科室醫院是重癥病人最集中、病種最多、管理和搶救最重的科室,每天收治大量患者,工作量極大。急診患者病情較為危急,會伴有大量出血、疼痛嚴重等癥狀[1]。本文對急診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進行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醫院收治的80例急診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組的方法,分為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齡(48.56±2.01)歲;觀察組40例,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46.68±1.56)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不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1.2方法 (1)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主要包括:定期觀察患者生命指標,補液和藥物治療等。(2)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進行優質護理:①健康宣講。接診后對患者病情狀況進行全面評估,并詳細介紹治療方案,叮囑患者及時治療。治療期間患者的病情明顯改善,組織患者參加健康教育宣講座談,發放相關健康知識手冊,并告知后期護理注意事項。②用藥指導。主治醫生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出具體的用藥方案。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服藥時間、劑量、方法等,還要告知服藥之后的不良反應。護理人員指導患者科學服藥,叮囑患者定時、定量服藥,禁止停止服藥、改藥。在服藥之后,觀察和分析患者的各項身體指標,做好記錄。③心理指導。急診患者病情危急,對生命安全威脅極大。患者不了解自身身體狀況,就會產生焦慮、抑郁、緊張等不安情緒。護理人員先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制定心理護理方案,進行心理疏導,并耐心回答提出問題,安撫患者情緒,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④護理培訓。首先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明確優質護理目標和方法,在護理過程中保持良好心態,積極和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制定優質護理服務方案,提高患者滿意度。急診患者的病情變化不穩定,護理人員要加強風險意識,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和身體指標,出現問題及時反饋。急診工作繁雜且多,護理人員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熟練的操作能力,在緊急情況下不慌亂,保持穩定心態。護理人員還要定期做工作匯報,對問題進行反饋,不斷完善護理方案,提供更優質的護理。⑤優化排班制度。護理人員要明確優質護理對患者的重要性,在排班上按照個人意愿或者服務水平進行新老搭配,確保工作順利開展,患者的急救措施能有效落實。急診患者的病情變化加大,要加強巡視人員監視,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心理活動。根據患者變化情況,調整護理方案。⑥完善制度。醫院要完善急診科治療制度,允許患者先治療后繳費,確保患者能及時接受治療和護理,保證患者生命安全。急診科護理人員要強化人性化護理理念,提高護理水平。培訓內容包括:護理方式、心理護理、健康知識等。并對護理人員進行監督考核,保證優質護理在臨床上發揮最大效用。采用輪班休息制度,確保全天候對患者的護理,并對護理人員護理質量、護理態度和護理滿意度進行考察,提升護理效果。
1.3療效標準 采用不同護理方法之后,對患者的不良反應和滿意度進行對比。不良反應包括:惡心、頭暈、心律失常、呼吸困難等。護理滿意度評判標準: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評判,主要包括基礎護理、服務態度、心理護理等。滿分為100分,90~100分為十分滿意,60~89分為滿意,0~59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將數據納入SPSS21.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和滿意度用(%)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出現惡心1例,心律失常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對照組患者出現惡心2例,頭暈1例,心律失常3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χ2=5.556,P=0.01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十分滿意33例,滿意4例,不滿意3例,護理滿意度為92.5%; 對照組十分滿意5例,滿意20例,不滿意15例,護理滿意度為62.5%,χ2=25.507,P=0.00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診科工作緊迫,護理人員和醫生要在最短時間內對患者做出準確判斷和護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護理水平,對治療效果有明顯提高。急診患者病情復雜多樣,變化較快,患者和家屬的焦慮情緒會影響后期治療,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在良好的護理環境下,安撫患者情緒,引導患者積極接受治療[2]。急診科的工作量大,故護理人員要有較強的應變能力和操作能力,確保護理的有效性。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技術水平,加強對患者的監視力度,落實好護理工作。
常規護理是指定期觀察患者生命指標,補液和藥物治療等,此種護理也能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但是這種護理周期長,效果不明顯。因此要對護理人員進行培訓,提升護理服務水平,提高患者滿意度。
優質護理服務是以患者為服務核心,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給予患者健康宣講、用藥指導、心理指導等,減少患者的心理壓力,讓患者積極配合治療,落實好護理工作的開展。同時要做好對家屬的健康指導,要家屬積極配合護理,給患者精神上的支持,樹立患者信心。優質護理是站在患者的角度,根據患者的需求制定的護理方案。耐心解答患者的疑惑,給患者提供最有效和最滿意的護理,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患者盡快恢復健康[3]。通過研究顯示,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低于對照組。說明對急診患者采用優質護理效果顯著,提高了患者滿意度,降低了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有利于后期身體恢復。
綜上所述,對急診患者采用優質護理起到積極作用。這種護理方法,能減少不良反應發生率,提高滿意度,在急診科的護理中應該大量采用。并且在長期護理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問題,利用先進的技術和醫療手段完善護理方法,給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
參考文獻
[1] 于廣榮, 劉素珍, 朱麗娜.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應用在急診科護理中的效果[J]. 系統醫學, 2018, 39(03): 179-180+183.
[2] 韓存巧. 探討優質護理服務在急診患者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效果[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 6(20): 127+129.
[3] 張華. 急診護理中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分析[J]. 中國社區醫師, 2019, 35(04): 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