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中
摘要:學校以國家課程校本化的實踐研究為抓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學校的校本課程的頂層設計,把欣賞教育的理念融入了校園文化建設和常態教學管理,潛心精細管理和常規優化的堅守,致力于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相融合的常態有效教學的研究和實踐,優化校本研訓的形式和內涵,以自主發展和項目推進助推教師隊伍建設,為農村學校減負增效生態發展尋求新引擎。
關鍵詞:聚焦;常規優化;精細化;分層;隊伍
金壇區白塔中學創建于1960年,一所透著書香的農村小規模學校,位于江南水鄉金壇北郊,學校秉承“讓每朵花蕾都綻放”的辦學理念,踐行“善行樂學”的校訓,聚焦每個學生的發展,著力因材施教,穩步實施常規優化,扎實推進常態有效教學的研究和實踐,精細化管理效能常態彰顯。學校先后獲得了“江蘇省初中課程建設特色學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榮譽稱號,連續六年獲得“金壇區中小學常規管理一等獎”。
(一)科學謀劃?制度優化促發展
學校以章程建設和三年主動發展規劃為抓手,細化部門職能,對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做了進一步的細化、實化。2016年完善了《金壇區白塔中學中層干部競聘上崗實施方案》,2018年主要修改完善了《金壇區白塔中學獎勵性績效工資考核發放辦法》、《金壇區白塔中學教學常規考核方案》、《白塔中學第四輪三年主動發展規劃》,以系列制度完善為導向,穩步推進學校管理方式的精細化轉型,放大了制度的功能,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明確了學校的發展方向與建設目標,有力助推學校生態可持續發展。
(二)別出機杼?打造德育新標桿
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總目標,注重校園德育氛圍的創設,堅持育人為本,以習慣養成教育為基礎,不斷豐富德育教育內涵,倡導感恩和勵志相融合的德育研學活動,提升德育效能。
學校德育工作以學科德育化,德育課程化為路徑,德育活動為載體,“掃好地、寫好字、做好人”潤物無聲。以”食育課程”為抓手,習慣養成教育為主線,”白中講壇””主題班會””感恩教育””勵志研學”等系列德育形式綜合運用,讓學生親近社會學會擔當,悟道人生啟迪心智。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服務中心,實施心理健康教和心理咨詢活動,開設“知音社”、“溯源社”等社團活動課程,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的同時也培植了學生的悟性靈性、培養孩子團隊意識、合作精神,豐盈學生人格。
(三)真抓實干?開發課程求突破
學校始終堅持“國家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自主化”的課程整體建設目標,建構和完善學校課程建設體系,著力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差異,先后開發“文科閱讀” 、“理科實驗”等校本課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生的綜合學力。助力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學校社團目前已初步實現自主化和菜單化,有科技制作、籃球、合唱等十多個社團可供學生活動。本學期,學校又規劃并開設了“入學課程”、“食育課程”、“故鄉的橋”等校本微課程,進一步推動校本課程的建設。學校課程的開發與建設,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特殊需求,使學生得到了更全面的發展。
2015年以來,學校有近70名學生在省市級各項比賽中獲得好成績,如學生杜遠巧獲得江蘇省作文競賽一等獎并榮獲江蘇省最美少年榮譽稱號,王玥平獲得“金鑰匙”科技競賽江蘇省特等獎等。
(四)務實創新?優化常規抓質量
為全面貫徹落實區教育局提出“兩個推進”工作要求,學校以“全面優化常規管理”為目標,以“打造高效課堂”為突破口,有序推進,全面提升教學效益。通過學校管理的精細化運作,提升各項工作的“有效性”,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夯實基礎。為此,學校在教學常規方面力求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集體備課重實效。打造常態高效課堂的關鍵是提升備課質量,為此學校及時調整備課方式,主要是突出實用性,規定文科組(周三)、理科組(周四)下午第二、三兩節課統一進行集體備課與個人二次備課,地點全部放在圖書館,教師先熟悉教材,自主備課,然后各備課組成員集思廣益形成通案后,教師個人再結合各班學情進行二次備課,形成個性化教案。二是教學改革顯高效。積極建構,分層教學和小組合作相融合的常態課堂教學模式,彰顯學生主體地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突出適時的精準輔導,扎實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有目標任務導向的學生自主晨讀和習題課,學生自主管理和教師適時輔導檢測,收獲的是實效;分層實施的課前預習檢測和課堂優化設計的問題導向教學相得益彰,展現的是積極靈動的互動課堂;新授課堂中的學生自主小練習,分層要求,即時學情反饋,及時精準輔導,促進課堂教學高效。三是作業分層講時效。學校倡導作業分層布置,鼓勵作業多樣化。要求教師精心選擇、針對訓練,把“減負”工作落到實處。學生收交作業要及時,教師批改作業要及時,作業評講要及時,二次批改要及時,并附有激勵性的適時點評。四是精準輔導有長效。學校要求教師在輔導學生時,做到由課內輔導向課外輔導延伸,注意分層輔導,注重學法指導,強調心理輔導。同時以限時作業的形式對周末作業控量提質,倡導教師對學生作業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進行遠程答疑和微視頻教學輔導,家校合作顯張力。
(五)桃李爭妍?建設隊伍樹新風
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著力提升教師師德修養和專業能力,為學校持續發展積聚能量。一是注重師德師風建設。開展“道德講堂”培訓活動,邀請外校名師和學校優秀教師做師德報告,緊扣“四有好教師”標準,開展“白中好教師”評選活動,促進廣大教師綜合素質的提升。2015年以來,學校多名教師獲得常州市級、金壇區級綜合榮譽。其中,夏斌老師獲得“金壇區首屆十大最美教師”,石磊、潘霞老師先后獲得“金壇區十佳青年教師”等榮譽稱號。二是加強校本研訓工作。學校要求每位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及時進行教學反思,深入開展教學研究工作,以教養研,以研促教。2017年,何麗華老師獲江蘇省初中數學評優課一等獎;2018年,張榮琴老師獲江蘇省“杏壇杯”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展評一等獎;蔣婷老師獲常州市初中物理實驗操作大賽二等獎。2019年,高菊菊老師獲常州市初中化學技能大賽二等獎;潘霞、夏斌、蔣婷等五名老師分獲“五四杯”微課評選一、二、三等獎。張榮琴、黃志琴等多名老師曾獲“五四杯”論文評比二等獎。三是注重教師梯隊培養。學校把教師梯隊建設工作放到學校發展的重要位置。積極引導教師制定生涯規劃,組建青年教師發展營,以學科骨干教師為主體打造校本導師團隊,充分發揮現有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激發青年教師發展內驅力,專家引領和校本項目提升等多種培養方式綜合發力,促進教師抱團發展,厚植了師徒相長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學校培養了常州市學科帶頭人1人,常州市骨干教師1人,常州市教學能手2人,常州市教壇新秀1人,金壇區學科帶頭人1人,金壇區骨干教師2人。今年又有四位中青年教師參加了五級梯隊評選。四是注重班主任隊伍建設。建立班主任選聘與競聘、任職資格考核評價等機制,以班主任工作例會和沙龍活動為主陣地對班主任進行專業知識培訓,不斷提升班主任的管理藝術和能力。潘霞老師被評為“常州市骨干班主任”,并成立名班主任工作室。蔣婷等多位班主任在市區級班主任基本功大賽中獲一、二等獎。五是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學校重視教研組、備課組、班主任等團隊建設工作。開辟多種途徑,努力打造一支支“學習型先進團隊”。 2017年,學校語文教研組,2018年數學、英語教研組分別被評為“金壇區優秀教研組”。
“不忘初心”,白中人以“第四輪三年主動發展規劃”為契機,繼續大力推進常規優化工作,大力推進有效課堂教學,為學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牢記使命”,白中人謹記“讓每一朵花蕾都絢麗綻放”的教育理念,大力推行賞識教育,全面施行素質教育,為學生全面發展謀求新的增長點。
參考文獻:
[1]鄒立國,馬寶元.初中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之精細化管理[J].新課程·中旬,201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