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浩勝
摘要: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中職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校園精神為底蘊,融合學校的歷史、制度、風格和特色,能夠準確展示出學校的內涵與特色。目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已建成較為完善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行為文化,形成完整的體系,但是在突出職業特色,增強集體凝聚力等方面做得還有所欠缺。本文先對校園文化的內涵進行研究,然后分析了中職校園文化建設現狀,并指出存在的問題,從而達到完善中職校園文化建設方案的目的。
關鍵詞:校園文化;中等職業學校;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
校園文化作為社會主導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其獨特的形態,是學校師生基于特定價值觀念進行的物質與精神創造的過程及其結果體現。它主要以校園為基礎空間,以師生尤其是學生為主體,以課堂學習、課外活動、社會實踐等活動為基本形態,在學校長期的辦學實踐中積淀、凝聚而成的具有特色的組織文化。校園文化主要通過感染、激勵、熏陶等形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去影響學生,并使這種文化氣質內化為師生共有的思想信念、個人追求。
一、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成果
(1)制度建設比較完備
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是以師生活動為主體,融合學校的歷史、制度、風格和特色,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由學校所有成員共同創造而形成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中等職業學校的校園文化相對于普通中學有專業特點和職業特色,有獨特的辦學理念和特殊的精神內涵,有特定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的計劃,反映教工共同的信念追求,體現出校園獨特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是校園秩序的保證。
制度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備引領作用,能夠使教工及學生的行為和學校要求相一致,使學校推行的價值觀得到落實,從而形成良好校風。制度文化建設充分展現了學校的辦學能力和水平,各類中職學校都非常重視制度建設,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如教學管理制度、人事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等都比較完備,尤其重視學生管理制度。
(2)校園文化活動比較豐富
校園文化的主要體現形式是豐富多彩的校內師生活動。中職學校把校園文化活動作為管理學生的手段之一,利用各種活動充實學生的課余時間,讓學生有事想,有事做。因此,中職學校與普通中學相比雖然物質條件有所不足,但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主觀愿望更加強烈。此外,中職學生課余時間較多,缺少升學考試的壓力,校園文化活動的時間較為充裕。目前,中職學校在有限條件的基礎上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比如各種體育比賽、文娛培訓與表演、各類社團的自主活動、技能訓練與比賽、社會幫扶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等。這些活動使校園富有生氣,學生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而且能夠增長見識、培養能力。
(3)理論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目前國內進行校園文化研究的大多是高校的研究人員,他們理論功底比較深厚,雖然以高校校園文化的研究成果為主,但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也能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也有一批中職教師,通過校園文化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對中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有少量的論文發表,對中職學校校園文化體系的建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1)校園物質文化缺乏特色
校園物質文化展示了學校的整體面貌,包含校園內的自然環境、建筑設施、綠化景觀、衛生狀況、實訓場所、科研設施、校園標志物、圖書資料等等。它不但是中職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物質結果的直接體現,而且也體現了學校的辦學思想、教育理念、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中職學校校園物質文化建設不但要與普通中學區分,也要與其他的中職學校區分,突出專業及行業特色。但在很多中職學校,無論是樓房建筑、綠化美化,還是校訓,以及隨處可見的名人名言,都與普通中學相差不多。此外,校園自然環境也受學校所處地理位置的影響,古代書院大多依山傍水,國外很多知名大學也建于遠離市中心的小鎮或鄉村,就是因為優美的自然環境可以陶冶情操,同時減少外界環境對學生的干擾。中職學校校園環境建設應從學校選址開始進行整體規劃,選址于環境幽雅之處,富有人文色彩的建筑、寬敞整潔、設施完備的實訓基地、匠心獨運的人文景觀、安靜的圖書館、火熱的運動場、精心培育的花草樹木等等都應服從于整體規劃,這樣,才能使學校散發出獨特的人文氣息。
(2)校園制度文化認同度低
校園制度文化是規范師生行為,保障學校正常秩序的基礎。其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運行模式等方面,是維持學校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當制度未被認同時,制度只是管理者的手段,對師生只起到外在的約束作用。只有當制度被師生廣泛認同,才有可能內化為師生的要求,制度才會成為制度文化。
中職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各項制度雖然比較完備,但大多制度的制定過程缺乏民主公開性,沒有將制度制定的背景,制定的過程向教工公開,往往是制定前不提前征求教工意見,制定后直接向全校公示。教工作為校園文化的主體,缺乏對制度提出意見和建議的機會,不能參與制度制定,很難發揮應有的作用。另外,現有制度主要對師生提出限制性要求,而對他們享有的權利很少涉及。此外,制度應該有一定的延續性,這樣師生才能對制度充分認識,充分理解,才能更嚴格的遵守制度。但隨著社會的急劇變化,校園內的新問題層出不窮,往往是問題出現以后,才發現制度的滯后,于是為了解決問題,制度總是在進行修改和變動,極大影響了制度的延續性和認同度。
(3)校園行為文化影響不足
校園行為文化是教工在教育教學、學習、生活、實習等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活動文化,是學校作風、精神風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學校教育精神、價值觀的反映。校園行為文化影響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很多教師的知識面狹窄,缺乏主動學習的意愿。
目前,中職教師大多是大學畢業后直接到中職任教,社會經歷就是從學校到學校,因此他們的知識儲備主是專業基礎知識,缺乏對行業內新知識、新技能的了解和掌握。由于中職教育的起點較低,對學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因此對教師的知識水平要求不高,教師個人也就很容易的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不再進行主動學習。二是教師職業道德和學校的要求之間存在部分差距。大多數人們在日常生活以及平時理想中長期賦予教師神圣的角色定位,認為教師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現實中教師的社會角色僅僅是提供教育的職業,學習就是金錢與知識的交換。在中職學校,教育的功能更多的被認為是讓學生學會職業技能,道德培養被極大弱化,學生的行為水平很難滿足社會的要求。
綜上,中等職業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整體上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在突出職業特色,建設制度文化,激勵教師行為等方面還有所欠缺。中職學校只有堅持職業特色,全面發展獨特的校園文化,用環境來塑造改變師生的精神面貌和道德修養,才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達到以文化引領學校發展,以職業教育培養職業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何吉永,唐治敏.生態理念下的中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以成都天府新區職業學校新校區建設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9(33):67-70.
[2]楊金光.中職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9(17):146+98.
[3]高立寧.職校工作室文化:內涵、特點及其德育資源開發[J].職業教育(中旬刊),2018,17(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