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存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做好一名服務型,創新型班主任,應轉變老師的教育教學理念、管理方式方法,應將管變為理,將說變為做,將面談變為筆談,將家訪變為訪家。
關鍵詞:做服務型;創新型;事業型;藝術型班主人
今年,學校安排我擔任高三二班班主任,時隔三年,我又回到班主任工作崗位,昨天作為一個管理者指導工作,今天又作為一個被管理者接受指導工作,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新時代,新課程背景下,怎樣做好一名服務型、創新型班主任,經過一年多的實踐,現將我的感悟總結如下;
崇信一中處于城鄉結合地域,城鎮學生和鄉村學生各占一半,學校為了做好分層教學,去年秋季學校將高三級理科學生經過考試選拔,分為一個高層班和兩個實驗班及七個平行班,我擔任高三二班實驗班班主任工作,面對由幾個班組合而來的學生,學生生活習慣,學習習慣,接受知識的能力都有差異,我思考了良久,在高三學習任務重,壓力大,學習方法不同的情況下,怎樣把這個班級帶好,把更多的學生送入各自理想的大學,這是我這一年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工作重點,經過反復思考,多次嘗試實踐總結,我決定從改變管理觀念,打破師生原有的關系入手,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生活觀,學習觀,價值觀,生命觀,為學生的成長,學習,生活做好我的服務工作。
班主任必須處理好三種關系,一是班級科任老師之間關系,二是之間學生關系,三是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系。學生由于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閱歷不同,都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從這個角度來看,客觀上存在著形成良好合作關系的可能,如果我們老師采取恰當的方式方法引導,應該可以達到雙贏效果。所以我們要轉變教育理念。將服務他人,與人合作作為我今年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在服務他人、與人合作中實現自身價值。
一、將“管”變為“理”
“管”帶著強制,“理”帶著開導,開學初,面對幾個班級組合而成的學生,他們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受教育程度因老師和班級的不同而不同,首先我講明高三級這一年我們共同的奮斗目標,制定班級公約(十不準),規范儀容儀表,統一學生的思想,明確一個目標和奮斗的方向,營造良好的班風學風,在師生共同努力下,班級很快有凝聚力,大部分學生已完全從他律走向自律,普遍尊重老師,,師生關系基本和諧,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得老師工作起來沒有壓力。沒有阻力,而又激情。開學初,學生及代課老師變化大,師生彼此不適應,如何盡快平穩度過磨合期,這是我開學初的重點工作,我處理的方式是舍身處地的為他們雙方著想,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適應,如開學第二周,我班的李昊,郭瑞娜由于基礎弱,高一,高二欠賬大,課堂聽不懂,老師講的快,作業多,壓力大等原因堅決要走平行班去,我及時聯系家長和代課老師,一邊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一邊同老師協商改變教法,讓學生在這個過渡期能適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適應,消除他們的疑慮,引導他們用正確的思維方式認識問題,同時,積極主動與老師溝通,介紹班級學生現狀和個體情況,減輕他們的思想壓力,減輕他們的包袱,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兩位學生沒有外流,學習成績逐步上升,班級考試成績逐步提高,學風進一步好轉,班級的向心力進一步增強。
學生是一個有思想的人,不可能不犯錯誤,對于學生犯錯誤,要“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先處理心情,讓自己心情平靜下來。擁有平靜的心態,在處理事情時就不會大發脾氣,給學生的心靈造成陰影。當心情平靜下來之后,首先要理解學生,然后接納學生,動之以情,讓他認識到錯誤并改正。對于學生犯了錯誤,要怎么教育比較好呢?我在網上看到過一個“三明治批評法”,我覺得對于學生改正錯誤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叭髦闻u法”是指把批評的內容夾在表揚之中,從而使受批評者愉快地接受批評?!叭髦闻u法”簡單來說分為三步,第一步肯定,第二步提建議,第三步提出鼓勵和期望。這種批評法,不僅不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反而會使其積極地接受批評,并改正自己的不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褒中帶著貶,貶中帶著表揚。
二、將“說”變為“做”
高考是一個系統工程,科學備考,提升質量是高三重中之重。由于高一、高二班主任、代課老師、年級、學校全方位的管理和教育,大部分學生遵守紀律,聽從管教,而且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管理不是管制,而是點燃,激勵,喚醒,高三復習容量大,進度快,考試多,因而勢必挫折多于成功,所以我將心理工作貫穿于復習備考全過程,反復觀察學生動態,多角度了解學生的實際,利用各種機會,采取各種辦法,與學生保持語言、情感的多頻率的推心置腹的交流,鼓勵他們的士氣,消除他們的疑慮,努力推動他們思想進步,性格成熟,幫助他們成長、成熟、成才。形成健全的人格。一直是我的心愿,今年疫情重,學生居家復習時間長,大多數學生離校時沒有帶資料,為了學生的健康和學習不受影響,我親自將書從教室取出,自駕車送到學生家里,有一次在送書回家的路上,險些車滑下山坡。接近三個月的假期,我每周來校給班級學生養的花澆水,打掃衛生,擺放桌椅,學生經過兩三個月來校后,看到教室和原來一樣,干凈明亮,教室里的鮮花還像原來一樣翠綠一片,開學第一次班會課上我告訴同學們,我將你們養的花和你們一樣培育,我的所作所為讓學生感到班主任沒有忘記他們,自然學生就會產生一種歸屬感,幸福感和責任感,學生家長把東西送來了,我親自把東西送到學生手里,學生有什么事情需要與家里聯系,我自費把手機交給學生,讓學生與家人聯系,我班的趙洋洋,父母在外打工,她一個人住校讀書,有一段時間,她情緒低落,我把她叫到辦公室,他說她想父母了,我趕緊拿出電話讓她單獨與父母視頻,這樣的事情,每隔一周都要進行一次。
三、將“面談”變“筆談”
贊可夫說,教育“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有效的作用”。在特定的時候“筆談”就會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良好效果,一次我在翻看我班秦攀化學筆記時,他的筆記后面某一頁寫了這樣的一段話,“這學期我對我班的趙洋洋有了好感,她的家庭情況讓我同情,憐憫,漸漸的我對她產生的愛慕之心,在這高三最后一學期,我該怎么辦?”為了不讓這位學生自尊受挫,為了不讓這位學生心情到影響,我決定采用筆談的方式。我用一張白紙在上面寫了這樣一段話,“你們正處于青春萌動期,這是很正常的,但現在到了決定你命運的十字路口,你要克制,要理性對待這個問題,不要因一時的沖動而影響你的前途,同時我揮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天涯何處無芳草,純真感情珍藏好。再過十年人斷腸,老師給你當紅娘'”。這位男同學看了后,主動找我談話,原來這位女同學家庭結構復雜,父母離異,她被寄養在奶奶跟前,缺少父母的關愛,經常向秦攀訴說自己家庭的情況,時間長了,這位男同學有憐憫,幫助,從而產生好感。我最后給他們倆分別寫了一句寄語:“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最關緊要的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愿你專心學習,拼搏高考,一舉成名,不要因小失大?!备呖纪戤吅?,這位同學考入重點大學。
四、將“家訪”變為“訪家”
以前我們常采用家訪了解學生家庭基本情況,在家的表現及學習情況,以便家校聯合更加精準的對癥下藥,教育學生。而我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采用訪家,訪家就是讓學生到我家來訪一訪,坐一坐,看一看,了解我家的情況,了解我每天的工作強度和壓力,熟悉一下我的生活與學習情況,學生看到老師上有老、下有小、老人有病,需要照顧,妻子腿疾行動不便,家務需要老師來做,孩子需要教育,整個星期天,洗衣、做飯、照顧老人、熬藥、打掃衛生等一切家務都需要老師來做,靜下心來看書已是掌燈時分,這一切學生看到眼里,聽在耳中、記在心上,看來老師的生活很繁忙,也不容易,周內起早貪黑還給我們加班加點上課、輔導、批改作業、備課,做學生的思想工作,學生看到老師為了他們的前途,夜以繼日,不辭勞苦地工作,從中受到遷移默化的影響,不好好學習,不好好做人,何以對得起老師及父母的一片苦心。
世易時移,變法亦移,時代在變,教材在變,教學方法、教育方法也要改變,實踐、反思、總結、創新、再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新時代的好老師。
參考文獻
[1]班主任之友2001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