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彥
摘要:現階段我國越來越注重素質教育,在幼兒園小班的教學活動中,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基礎,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是幼兒園教學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貫穿于幼兒園的所有教學活動中,對幼兒的健康成長有巨大的影響。由于我國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長對孩子容易出現過分溺愛的情況,忽視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家長對幼兒的過度保護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
引言:
幼兒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以及身體機能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受到的各種教育都會形成一些較為牢固的習慣,從而影響人的一生發展。因此,培養幼兒形成良好的自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在現在的家庭結構中,幼兒往往都是一個家庭的核心,受到了父母長輩過多的關愛,導致自理能力不強。本文主要針對幼兒園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現狀以及培養對策進行探討,意在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培養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綱要》中曾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目標做出明確指示,要使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和衛生習慣,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事情。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為日后的學習以及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增強幼兒的責任感以及獨自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幼兒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在幼兒以后接觸到陌生環境的過程中,減少幼兒的依賴性。培養現階段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全面發展型人才,需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進行培養,現階段的幼兒由于長輩的過分溺愛,甚至會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中吃飯、穿衣、洗漱等各種小事都需要家長的幫助,不知道飯前需要自己去洗手,飯粒如果掉在桌子上,也不會主動的撿起。父母做的過分周全,反而會影響了孩子的發展,不斷的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年齡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能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幼兒園小班的學生正是可塑性最強的一個時期,更容易接受教師的各種教育,在此時對幼兒進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的現狀
(一)家長過于寵溺孩子,常常包辦一切
部分家長會認為幼兒年齡較小,生活自理是孩子成長以后自然而然就能學會的事情,現在家長可以進行照顧,只關注了幼兒的智力發展以及各種特長課程的教育。在幼兒的生活里,家長承包了幼兒所有的事情,使幼兒沒有動手的機會,對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是一種極大的限制,也使幼兒過分的依賴父母,對幼兒成長產生了不利的影響。在孩子真正成長以后,會因為過分缺乏自立能力而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幼兒園小班的孩子更是由于年齡較小,家長會忽略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能夠做到一些小事的,使幼兒本該擁有的動手機會多被家長剝奪了,這樣會使幼兒養成懶惰等不良習慣,造成幼兒不能自理,依賴性很強,對社會的適應能力較差。
(二)孩子年齡較小,肌肉發育不完全
幼兒園小班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都沒有發育完全,肌肉發展也不完善,在自控方面能力較差,無法做到手眼協調,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無法做到完全掌握。孩子會在吃飯的過程中,因為無法熟練掌握餐具而吃得到處都是,在穿衣服的時候也分不清正反,幼兒沒有掌握自理的方法,不懂得如何做事情,家長總是會急于代勞,幼兒就更加無法得到發展,長此以往將會形成惡性循環,對幼兒的成長產生不利影響。幼兒園小班的孩子體質也較差,幼兒自己進行洗手以及吃飯等活動的時候常常會將身上弄濕或者是飯菜變涼了才吃,經常會出現感冒發燒等情況,家長不舍得讓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幼兒自理能力的發展。
(三)教師缺乏對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視
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較為活潑、難以管理,教師的工作壓力較大,沒有辦法完全照顧到每一個幼兒,也沒有對幼兒自理能力培養的意識,只是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照顧好幼兒,通常在幼兒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只是簡單進行解決。例如,孩子將飯弄到了桌子上的時候,教師通常只是會將桌子打掃好,并沒有注重給幼兒自己鍛煉的機會,幼兒不會參與到獨立完成事情的過程中,無法形成良好的責任感和自信心。教師沒有認識到適度管理的重要性,沒有充分重視給予幼兒自主鍛煉的空間的重要性,使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始終無法得以發展。
三、幼兒園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對策
(一)家校合作,共同培養幼兒自理能力
只靠幼兒園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是遠遠不夠的,家庭方面對幼兒園有著巨大的影響,幼兒園要做好和家長的溝通工作,利用家長會、線上交談以及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進行溝通,向家長宣傳自理能力培養的重要性,為家長講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幼兒的自立能力,達到幼兒園和家庭共同配合,為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作出更大的努力。教師要積極接受家長的反饋,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現,從而展開針對性的工作,不斷與家長分享經驗,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氛圍。
(二)投放教學材料,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肌肉力量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著重提高幼兒的手部肌肉能力,可以通過讓幼兒進行串珠子、夾夾子等較為細致的活動來進行鍛煉,從而不斷提高手部肌肉的靈活能力,為幼兒自己吃飯、洗漱、穿衣打下良好基礎。教師可以通過進行角色扮演的形式吸引幼兒參與活動,例如,讓幼兒扮演爸爸媽媽進行各種家務活動,教師通過為幼兒創立相應的情景來提高幼兒的參與度,使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到活動當中,提升幼兒的自理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幻燈片展示或者是照片的形式為幼兒進行提示,例如,在幼兒練習穿衣服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幼兒為布娃娃穿衣服進行練習,在墻上粘貼照片,使幼兒能夠在娛樂中進行學習。
(三)在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
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重視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教授幼兒基本的生活技能,并不斷為幼兒提供條件進行練習,使幼兒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掌握生活技能。例如,教師可以每天安排小值日生,幫助教師在吃飯之前將餐具進行擺放,幼兒園小班的同學通常會對這種活動產生充分的興趣。針對幼兒經常出現的挑食現象,教師可以告訴幼兒均衡飲食會有什么樣的好處,哪些飯菜會比較有營養,小孩子應該怎么樣吃飯,長此以往的對幼兒進行教育會改善幼兒挑食的情況,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幼兒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失誤,教師一定要保持充分的耐心,時常對幼兒進行鼓勵,重視幼兒的積極性,使幼兒在活動中不斷感受到成功的愉悅,才能讓幼兒真正地投入到生活技能的學習中。教師要給幼兒充分的空間,相信幼兒的能力,適當對幼兒進行放手,讓幼兒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結束語:
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并不是簡單的幾節課就能完成的,教師要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不斷為幼兒提供鍛煉的機會,結合幼兒模仿能力較強等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做到言傳身教。教師不能只注重在幼兒園的教育,也要聯系家庭、社會等對幼兒產生影響的環境,始終保持自理能力教育的一致性才能夠使幼兒學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只有各方面同時進行教育,才能夠真正地對幼兒自理能力進行培養,為幼兒日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林霞.幼兒園小班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1):21.
[2]王艷偉.如何培養幼兒園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J].中國農村教育,2019(27):45-46.
[3]德機卓瑪. 幼兒園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C].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途徑研究”研討會論文集.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