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迎幸 劉本波
【摘要】 目的 探討連續性增強磁共振成像(MRI)直方圖在子宮及卵巢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例健康女性與144例子宮、卵巢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均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進行診斷, 分析其診斷結果。結果 144例子宮及卵巢腫瘤患者中, 54例(58個病灶)子宮肌瘤, 其中39例為良性、15例為惡性;90例卵巢腫瘤, 其中58例良性腫瘤、32例惡性腫瘤;其中21例患者出現2~3種不同位置的腫塊, 4例患者出現雙側卵巢的不同病變。子宮肌瘤患者中, 有64個腫塊的直徑在1.0~2.6 cm, 腫塊直徑>10 cm的患者有4例。子宮肌瘤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信號特征與病理學聯系緊密, 普通型肌瘤信號一般是規則和均勻的, 細胞型和退變型肌瘤的信號不均勻。在17個退變型病灶中, 呈現出高信號, 鈣化病灶呈現出低信號。在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掃描子宮肌瘤中, 普通型呈現出均勻強化, 強化程度略低于正常子宮肌層。細胞型多呈現為中度均勻強化, 退變型肌瘤, 呈現出輕度不均勻強化。良性與惡性卵巢腫瘤腫塊大小分布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與惡性卵巢腫瘤腫塊質地分布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子宮、卵巢腫瘤患者診斷中, 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可以顯示女性生殖系統腫瘤血液動力學特征。良性腫瘤早期強化率低, 惡性腫瘤早期強化率高,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有助于女性生殖系統占位的高效鑒別。
【關鍵詞】 連續性增強磁共振成像直方圖;子宮腫瘤;卵巢腫瘤;女性生殖系統占位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30
女性生殖系統占位主要包括子宮腫塊、附件腫塊、膀胱直腸腫瘤、轉移性腫瘤等, 在女性生殖系統占位中, 子宮癌和卵巢癌是常見的腫瘤病癥。在治療手段和治療流程方式上, 要根據患者病情的差異性及個人體質綜合考量, 病情不同的疾病預后也有所不同。因此, 主治醫生在制定手術計劃和治療方案時應當對患者癌變部位及腫瘤的詳細情況有所了解, 以優化決策。子宮和附件的腫瘤類型非常多, 如果僅采用婦科檢查和細胞學檢查, 在腫瘤的定位中存在片面性, 因此影像學檢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用超聲可以發現腫瘤, 但是在腫瘤分期中作用不明顯。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在女性生殖系統腫瘤診斷中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 其不會產生放射性損傷, 是理想的檢查方式之一[1]。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對女性生殖系統的占位情況進行診斷, 主要是采用旋回波序列的方式, 從而獲取可靠的圖像。隨著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的改進, 自旋回波成像的效率在提升, 圖像的質量在不斷提升。本次研究采用了大量樣本, 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分析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在子宮及卵巢腫瘤中的定位診斷、鑒別診斷和腫瘤分期診斷等方面的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44例子宮及卵巢腫瘤患者, 患者年齡最小12歲, 最大56歲, 平均年齡40歲;54例子宮肌瘤, 其中39例為良性病變、15例為惡性病變;90例卵巢腫瘤, 其中58例良性病變、
32例惡性病變;其中21例患者出現2~3種不同位置的腫塊, 4例患者出現雙側卵巢的不同病變。具體臨床病癥包括月經不調、月經血流量大、白帶異常、下腹墜痛、腹部腫塊、陰道不規則出血等。另選取20例健康女性, 年齡最小13歲, 最大66歲, 平均年齡39歲;在診斷中無產生任何癥狀, 在隨訪工作中, 無一例女性生殖系統腫瘤發生。
1. 2 方法
1. 2. 1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檢查 患者均行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檢查。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檢查采用西門子1.5T超導磁共振系統, 共由4個腹部相控陣表面線圈和脊柱相控陣表面線圈構成。讓患者采取仰臥位, 掃描患者盆腔, 收集生殖系統詳細資料, 確保患者檢查前禁食, 檢查2 h前飲水500 ml, 使膀胱處于充盈的狀態。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進行檢查。掃描方位一矢狀面和橫斷面為主, 必要時還要掃描冠狀面。
1. 2. 2 病理學檢查 將手術中切除的組織制作成標本進行檢查, 將10%甲醛固定后, 將切片包埋, 然后采用蘇木素-伊紅染色, 在顯微鏡下觀察[2]。
1. 3 觀察指標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分析采用雙盲法進行, 選擇2名醫師在未獲悉患者相關臨床資料的情況下, 進行檢查, 對影像進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1. 3. 1 正常女性的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表現 按照掃描序列進行分析, 對子宮、膀胱和直腸的辨別能力進行分析, 結果分成3級, Ⅰ級:顯示不清, 為1分;Ⅱ級:能夠顯示, 為2分;3級:清楚辨別各個解剖結構, 為3分。分別對橫斷面、矢狀面和冠狀面進行掃描, 從而分析子宮和卵巢的辨別能力, 結果分成3級, Ⅰ級:顯示不清, 為1分;Ⅱ級:能夠顯示, 為2分;IⅡ級為:辨別清楚, 為3分[3]。
1. 3. 2 子宮及卵巢腫瘤患者的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分析
分析子宮和卵巢腫塊的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表現, 并結合病理學結果進行分析。對腫塊測量的信號強度進行分析。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20例正常女性生殖系統的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分析
正常女性的子宮的影像略高于腹壁肌肉的軟組織信號, 子宮內膜結合帶不能顯示, 在盆腔內組織的襯托中, 使得子宮與周圍的組織界限非常清晰。子宮顯示, 分為高信號的子宮內膜、低信號的子宮內膜和中等信號的子宮肌層。在檢查過程中, 子宮內部的情況信號因為脂肪抑制, 情況明顯。子宮向下延續為子宮頸, 表現為中等信號。子宮頸中央呈現出高信號, 黏膜層呈現出低信號。而相對于少女子宮的檢查來說, 結合帶的觀察不夠明顯, 信號的判定界限也較為模糊, 絕經后的老年子宮則由于出現萎縮, 整體體積縮小, 子宮內膜較薄。正常輸卵管結構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很難展示, 可以看清楚卵泡結構。
2. 2 144例子宮及卵巢腫瘤女性生殖系統的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分析
2. 2. 1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表現和病理結果對照 144例
子宮及卵巢腫瘤患者中, 54例(58個病灶)子宮肌瘤, 其中39例為良性、15例為惡性;90例卵巢腫瘤, 其中58例良性腫瘤、32例惡性腫瘤;其中21例患者出現2~3種不同位置的腫塊, 4例患者出現雙側卵巢的不同病變。子宮肌瘤患者中, 有64個腫塊的直徑在1.0~2.6 cm, 腫塊直徑>10 cm的患者有4例。
2. 2. 2 不同病理類型子宮肌瘤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信號特征 子宮肌瘤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信號特征與病理學聯系緊密, 普通型肌瘤信號一般是規則和均勻的, 細胞型和退變型肌瘤的信號不均勻。在17個退變型病灶中, 呈現出高信號, 鈣化病灶呈現出低信號。在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掃描子宮肌瘤中, 普通型呈現出均勻強化, 強化程度略低于正常子宮肌層。細胞型多呈現為中度均勻強化, 退變型肌瘤, 呈現出輕度不均勻強化。見表1。
2. 2. 3 良性和惡性卵巢腫瘤腫塊大小情況比較 良性與惡性卵巢腫瘤腫塊大小分布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4 良性與惡性卵巢腫瘤腫塊質地分布情況比較 良性與惡性卵巢腫瘤腫塊質地分布情況比較,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3. 1 正常女性生殖系統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表現和不同序列顯示能力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具有無放射損傷、組織分辨率高等優勢, 可以在任意層面和方位進行掃描, 而且不受呼吸和腸蠕動的影響, 在女性生殖系統腫塊檢測中效果明顯。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可以在前期診斷中, 通過對患者子宮內部結構及病變情況進行詳細了解, 對于各個層級差異的判斷有所協調。子宮內膜的厚度與月經周期規律呈反比關系, 用臨床術語來說, 月經是子宮內膜脫落形成的宮腔分泌物。每個人的子宮內膜厚度情況有所不同, 所以前期的診斷會影響到患者后續治療過程中遇到的意外情況, 有效減少手術風險。相關研究表明87%~95%的育齡女性可以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觀察到卵巢, 可以清晰的看到卵巢的結構[4, 5]。近年來,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發展非常迅速, 在盆腔的診斷中, 可以采用矢狀面和橫斷面診斷結合的方式。
3. 2 子宮、卵巢腫瘤患者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表現和診斷價值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在診斷病變部位中, 不僅僅可以結合病變的部位、大小和數目, 也能結合患者病灶部位的具體情況優化治療方案, 根據掃描結果分析組織結構的變化情況, 所以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可以分析不同腫瘤的性質。在子宮腫塊診斷中, 可以采用等低信號和低信號的方式, 信號特征非常顯著, 非常容易診斷。當肌瘤出現高信號時, 可能是腫瘤變性, 在病理學中可以定義為細胞間質水腫和囊性變等。在病灶的周邊出現高信號帶, 病理學上可以認定為淋巴管、小靜脈擴張或水腫。子宮內膜癌侵犯宮頸者的淋巴路和血路出現擴散, 會出現淋巴結轉移[6]。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可以很好的展現周邊的浸潤情況, 分析患者淋巴結的轉移情況, 以明確患者病情進展。在文獻報道中,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在腫瘤分期診斷中的精確度高達82%~92%, 對子宮內膜癌侵犯肌層深度診斷的精確率高達90%以上。在卵巢腫瘤的診斷中, 在對組織來源鑒別的基礎上, 還能及時區分是良性腫瘤還是惡性腫瘤。良性的卵巢腫塊一般不會看到實質性的病變, 通常屬于囊性病變, 囊腫的信號與囊內的物質成分相關。良性腫瘤的體積較小, 不會出現明顯增厚。卵巢純腫瘤一般類似于圓形, 而且比較薄, 邊緣清晰。黃體囊腫的卵泡壁非常厚, 而且容易出血。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病變廣泛﹑形態多樣, 侵潤性強, 可形成廣泛、嚴重的粘連, 容易受內分泌刺激影響, 出現不同程度的出血。惡性腫瘤一般是實質性腫瘤, 容易出血和壞死。
綜上所述, 在子宮、卵巢腫瘤患者診斷中, 采用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可以顯示女性生殖系統腫瘤血液動力學特征。良性腫瘤早期強化率低, 惡性腫瘤早期強化率高, 連續性增強MRI直方圖有助于女性生殖系統占位的高效鑒別。
參考文獻
[1] 劉賢權, 陳磊, 郭國梅. CT與MRI聯合檢查在婦科盆腔腫瘤中的診斷價值分析. 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 2017, 1(17):68-69.
[2] 李紹東, 高晶晶, 胡春峰, 等. PET/MRI融合圖像診斷婦科惡性腫瘤盆腔復發.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6, 32(10):1555-1559.
[3] Queiroz MA, Kubik-Huch RA, Hauser, N, et al. PET/MRI和PET/CT在進展期婦科腫瘤中的應用:初步經驗和方法比較. 國際醫學放射學雜志, 2015, 38(5):500-501.
[4] 羅洪云, 劉長華. CT聯合MRI技術應用于婦科盆腔腫瘤診斷的臨床價值.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5, 26(14):3219-3220.
[5] 王漢杰, 沈愛軍, 段書峰. 婦科惡性腫瘤術后盆腔淋巴囊腫的CT、MRI診斷. 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6, 23(8):1272-1275.
[6] 張仙海, 高明勇, 周新韓, 等. MRI診斷婦科盆腔惡性腫瘤放療后的放射性腸炎. 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2, 28(9):1695-1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