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新媒體的影響力日漸增強,沖擊著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主流媒體的發展。新媒介時代下新型主流媒體要提升輿論引導力,就應該明確自身發展方向,提高媒體公信力,真正提高市場中主流媒體的地位。本文分析新媒介時代下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受到的挑戰,就如何提高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給出相關措施,為新型主流媒體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方案。
關鍵詞:新媒介時代;新型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9-0153-02
在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媒體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各種新媒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使得新聞媒體呈現多方面、多層次的發展趨勢。傳統的信息傳播方法受到挑戰,新媒體在媒介中占據重要地位,并且影響不斷擴大,越來越顯示出其獨特性。為了應對當前新媒介的沖擊,提高輿論引導力,主流媒體應該擺正態度、創新發展。
一、關于新型主流媒體的基本認知
(一)幾個基本概念
民意就是人們自己的意愿,人們通過自己的認識對社會、相關部門表達自己的想法。民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1]
輿論就是針對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現象表達的意見、態度等。
媒體指交流傳播信息(包括事實和對事實的看法)的工具,包括傳統媒體如報紙、刊物、電視、電臺,和新媒體如網站、其他社交媒體。社交媒體指人們用來分享意見、見解、經驗和觀點的工具和平臺,包括網站、微博、微信、博客、論壇、播客等。
新聞媒體是指從事新聞傳播活動的組織機構及其新聞傳播載體(新聞媒介)。在我國,新聞媒體是指經過國家新聞主管部門審批,有新聞傳播資質的單位,包括報社、電視臺、電臺及新聞門戶網站。從業人員必須經過新聞主管部門的統一組織培訓,考試合格后由國家新聞主管部門核發加蓋鋼印的從業資格證,每年要年審發簽。商業網站、其他非主流新聞媒體的媒體人員不具有新聞從業資質,不得從事新聞采訪和編發時政新聞。
主流新聞媒體指黨政機關主辦的面向大眾的新聞媒體。換言之,非黨政官方主辦的(行業或小眾的)媒體不是主流媒體,商業門戶網站即使在發一些新聞性的信息也不是主流新聞媒體。
新型主流媒體指傳統主流媒體(主要指各級黨報和黨臺)轉型升級、發展新媒體、實現媒體融合而形成的融媒體集群。
(二)新型主流媒體的作用
新型主流媒體就是新時代的主流媒體表現形式,具有主動性、權威性、交互性等特征,它創新了傳播方式,重塑了主流媒體的傳播價值,對于社會的良性發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在思想輿論多樣化發展、存在群體利益沖突的轉型時期,新型主流媒體的健康發展,能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價值取向、輿論導向、工作方向,特別是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意識形態主動權,鞏固主流輿論陣地,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二、新媒介時代新型主流媒體受到的挑戰
(一)缺乏實時性,影響主流媒體發揮引導力
主流媒體在發展過程中,受傳統體制、規則、慣性和自我滿足感的影響,主動性不強,競爭意識弱化,新聞的實時性有所欠缺,往往沒有在第一時間發聲(報道信息),或者在第一時間發布的內容沒有體現出明確性,導致回應不及時,輿論引導乏力。這種缺位現象會引起人們的不滿。
而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因其便捷、簡單,對人們沒有特殊要求,所以網絡媒體往往不受限制,通過推送通知的方法,就可以將新聞信息在第一時間告知人們,進而引起人們的討論,影響輿論,左右民意。
自媒體的發展更是影響著輿論格局。在新的時代,人們上網更加容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在網上自由發言。[3]自媒體越來越多,導致輿論生態發生巨大變化,輿論的發生機制和傳播途徑也和以往有所不同。當一件事情發生時,人們就會立即將這件事的始末以及自己的看法發布到自媒體上,使得輿論傳播方式發生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我國的輿論格局。
(二)信息多樣,影響主流媒體的引導力
在新媒介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方法越來越多,使得信息較為復雜,而對信息的分類開始模糊。新媒介自身具有的傳播能力,使得整個社會都被各種信息圍繞,最終導致人們無法有效辨別其中哪些信息是正確的、哪些信息是錯誤的。獵奇心理、逆反心理和仇富仇官心態導致一些不準確的甚至錯誤的因素往往更容易影響人們的思想,給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建設帶來非常大的負能量。主流媒體在這一過程中由于人員素養不足、經驗欠缺、機制不健全等,可能也會受到不準確甚至錯誤因素的影響,無法實時正確地辨識并加以正確引導,這種錯位現象影響了主流媒體發揮引導力。
三、提升新型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的策略
(一)明確政治立場
在新時代,主流媒體要提升輿論引導力,就必須有明確的政治立場。我國社會主義新聞事業的主要工作內容就是踐行馬克思主義價值觀,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將正確的導向融入新聞宣傳工作,積極主動地為人民服務。[4]
當前我國處于經濟高速發展階段,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國際交流增多,價值觀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人們的思想開始獨立,對事務的看法和對輿論的反應各不相同。不同的思想相互影響,導致輿論變得非常復雜。正確、積極的輿論能夠推動社會發展,錯誤、消極的輿論會影響社會發展。主流媒體要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積極地發揮作用,利用正確的輿論來引導公眾。
在這一過程中,主流媒體必須有大局觀,既要從宏觀層面進行觀照,又要從微觀層面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要將人們的生活作為關注點,積極主動地融入人民群眾的生活,收集信息,做好相應的服務。[5]在發布新聞時,要尊重傳播規律,順應新媒體的發展,強調服務性、互動性,做出能夠使人們關注、滿意的報道,更好地提升主流媒體公信力,正確引導群眾形成正確的共識。
相比新媒體特別是非主流的社交媒體、自媒體,歷史積淀形成的良好信譽是主流媒體的發展優勢,在新媒介時代下,應該得到更好的保持。對于一些新聞,不具備新聞采訪資質的非主流的社交媒體、自媒體難以進行深入調查、還原事件過程、解疑釋惑,而主流媒體有機會進行深入采訪,能夠提升新聞的公信力。[6]新型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品牌優勢,恪守職業道德,遵循職業操守,擔負社會責任,杜絕虛假報道、有償新聞、新聞敲詐,確保信息來源真實可靠,報道準確、客觀、公正,把握好平衡,以此來樹立媒體的公信力,這也是其發展的根本。
(二)堅持專業立本
主流媒體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是網絡媒體無法達到的。深度報道、專題報道等都是主流媒體的特色工作內容。新型主流媒體應堅持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提高人員專業素養,利用專業人才集聚的優勢,建立更加完善的響應機制,來保證做好對重大事件的及時報道。在深入了解社會問題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研究,客觀、全面地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究原因,正確定性,總結經驗,或者提供應對措施,確保能夠安撫群眾,正確引導輿論發展方向。
(三)追求融合創新
在新媒介時代下,新型主流媒體應該堅持新的發展理念,創新理念、內容、題材、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特別是加快構建信息技術體系,建設更加完善的傳播網絡。要充分利用好網絡工具,融合媒介平臺,正確引導,發揮好新型主流媒體的優勢,[7]增強針對性、有效性,使新型主流媒體更貼近人們的生活,獲得人們的喜歡,更好地發揮輿論引導力。
四、結語
在新媒介時代下,新型主流媒體要牢記“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順應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發展的趨勢,創新驅動發展,以大眾樂于接受的方式進行融合傳播,發揮影響力,產生公信力,實現引導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
參考文獻:
[1] 李長德.輿論引導工作的現實困境及對策思考[J].傳媒論壇,2020,3(04):169.
[2] 江大偉.完善堅持正確導向的輿論引導工作機制[J].思想教育研究,2020(01):25-29.
[3] 胡昭陽,曹瑞琪.新傳播革命背景下社交媒體的輿論引導格局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2):30-31.
[4] 陳怡榮.主流媒體輿論監督引導力淺析[J].記者搖籃,2020(01):26-27.
[5] 王浩云,施東穎.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地方主流媒體輿論引導路徑探究——以蘭州廣播電視臺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6(01):99-104.
[6] 范肖楊.網絡時代提升主流媒體輿論引導力對策研究[J].今傳媒,2020,28(01):42-45.
[7] 趙艷.新媒介時代新型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力提升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12):224.
作者簡介:張波(1963—),男,重慶涪陵人,本科,主任編輯,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巴渝都市報社黨委書記、社長、總編輯,研究方向:媒體融合與新型主流媒體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