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晗
摘要:在幼兒園開展有效的科學活動能夠一定程度上增強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提高幼兒的觀察力。幼兒園需注重培養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熱情,讓幼兒真正理解科學活動生活化的意義。幼兒園教師需在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過程中貼近幼兒生活,不斷走進幼兒生活,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本篇將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并提出有效解決辦法。
關鍵詞: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策略
引言: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經濟的飛速增長,我國越來越重視人才的培養。這就要求從幼兒時期培養孩子的科學探索意識,把科學活動融入幼兒教育中。目前,我國幼兒園已經開始重視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開展,但是在此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我國在不斷探索幼兒科學活動生活化開展策略的同時培養幼兒成為新時代的棟梁,培養幼兒細致觀察生活的能力,在生活中參透科學。
一、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存在的問題
(一)混淆生活中的科學與生活技能
絕大多數幼兒園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科學活動生活化的展開活動時會把生活中的科學活動和生活技能混淆,經常把對幼兒生活技能的培訓當作是科學活動生活化,并沒有真正突顯出科學活動的意義,容易導致孩子對生活化科學活動理解偏差。幼兒園是幼兒開始接觸生活化科學活動的階段,這一時期幼兒對新接觸的事物存在慣性的先入為主觀念,如果幼兒園教師在開始培養幼兒科學認知的階段對幼兒進行了錯誤的引導,那么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就很難糾正科學活動和生活技能的不同。幼兒園教師要明確,幼兒自己動手穿衣、吃飯等等,是生活技能,而非生活化科學。因此,教師需明確二者的概念。
(二)過于形式化的科學活動生活化
幼兒園的孩子剛剛開始接觸科學,對所接觸事物的認識能力有限,因此,才要提倡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從而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科學的含義,從小種下科學的種子。然而,很多幼兒園在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時過于形式化,形式主義不應該、也不能出現在現階段幼兒成長的過程中,幼兒無法理解這樣有難度的科學活動生活化,不能達到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的目的,還會影響幼兒的健康成長。例如,教師給予孩子固定的話題讓他們進行討論和思考,這樣一方面局限了幼兒的思維,一方面使部分學生無法融入活動。
(三)科學活動生活化的內容偏離幼兒生活
從小讓幼兒樹立科學意識是幼兒園階段開展科學生活化的最終目的,在此過程中培養幼兒發現科學的能力,從而積極主動的探索科學。但是,很多幼兒園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過程中忽視了幼兒的認知程度和幼兒的生活環境所接觸到的事物,選擇的內容很大程度上超出了幼兒的理解范圍,反而會增加幼兒的理解難度。
(四)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重要性
幼兒處于成長的萌芽階段,對事物的認知是微乎其微,因此,在此時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可以在幼兒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從小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為幼兒在以后的各種學科都打下一定基礎。第二,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可以讓小朋友接觸更多的社會現象,對生活中的科學有更好的認識,能夠激發幼兒探索未知世界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發現科學的興趣;第三,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是讓孩子親歷親為,自己動手,既能夠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鍛煉孩子的思考能力;第四,剛進入幼兒園的孩子只會進行簡單的語言表達,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過程中應用一些簡單的語言表達活動,能夠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第五,在培養幼兒對科學認知的過程中能夠激發小朋友對科學、對大自然的熱愛,也能夠培養小朋友愛護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二、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的措施
(一)生活化的科學活動
科學存在于生活,并與生活息息相關,無論是在校園內還是街道旁都能夠探究到一些科學知識。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首先要以幼兒為主體,從幼兒在生活環境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事物入手,從而將科學知識慢慢滲透進幼兒園孩子的生活中。這就需要幼兒園教師與幼兒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更多的了解幼兒在家中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等,了解幼兒每天接觸最多的事物是什么,同時從心理學的方面入手,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氣。對于幼兒有了更多的了解,更容易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例如:很多家庭都會養一些小動物或者各式各樣的花,教師在開展科學活動時就可以為幼兒設立一個類似的活動區,供孩子們在科學活動時使用。如讓小朋友觀察小狗的時候可以提出問題:小狗有幾條腿,它的尾巴朝向哪,讓幼兒從各個角度取觀察,并說出自己觀察到的。
(二)生活化的科學內容
幼兒園教師在進行科學活動生活化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科學內容生活化,要將科學活動的內容貼近幼兒的生活,要是幼兒能夠接觸的、理解的。幼兒是充滿好奇心的,因此,幼兒園的科學活動并不需要像正式的科學課程那樣一板一眼、循規蹈矩,因為這樣不能為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對科學知識的理解提供便利,還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幼兒園教師要對科學活動的概念有明確的認知,在平時對幼兒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可以多觀察、多尋找能夠用于小朋友科學活動的內容,也可以將科學活動的內容融入平時的音樂、繪畫等教學中,更容易激發孩子在科學活動中的興趣。例如:夏天的早晨天亮的特別早,教師可以把這一現象作為科學活動的內容問小朋友:冬天八點的天空和夏天八點的天空有什么不同呢?小朋友就會產生疑惑,此時教師可以讓孩子一邊觀察天空一邊講解晝夜交替的規律。教師還可以讓孩子們動手畫出自己心中的太陽,加深孩子對科學知識的認知。
(三)貼近生活的科學選材
幼兒園的科學活動大多數都是靠幼兒動手操作的,俗話說眼過千遍不如手一遍,因此,幼兒親自動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操作過程中的選材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在選購幼兒使用的材料時都會小心挑選,購進適合幼兒用的專門的道具,但是教師無法關照的每一個孩子,只能大量進購,雖然幼兒使用的材料是相同的,但是不利于在生活中取探究科學。因為,幼兒園階段的孩子思維是十分有限的,還無法達到舉一反三的程度,也很難聯想到與之有關的其它,因此,幼兒園教師只能盡最大可能從幼兒的生活中發現材料,從而更好地激發幼兒對于科學活動的興趣。例如:給小朋友講解凹凸鏡時,不要直接把凹凸鏡發給小朋友,而是讓小朋友拿起身邊類似凹凸鏡的物品去觀察。例如,小朋友拿勺子的正反面就會發現兩面是不一樣的自己,就會產生疑問,此時教師再對凹凸鏡進行講解,讓小朋友們能更好地掌握凹凸鏡的原理。在生活的過程總處處充滿科學,因此,教師也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善于利用生活用品去滲透科學知識,從而更好地激發幼兒觀察生活的能力。
結語
幼兒園階段的小朋友剛剛開始接觸科學,此時培養他們的科學意識是十分有必要的。在幼兒園開展科學活動生活化一定要始終與小朋友的生活緊密相連,堅持以小朋友為主體,更好地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孩子對科學活動的興趣,在幼兒的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更好地培養幼兒發現科學、探索科學的興趣和意識,使他們在生活中能夠有更細心觀察和思考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郝兆霞.幼兒園生活化科學活動的探索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21):182-183.
[2]吳美玲.開展生活化的幼兒園活動區游戲的有效策略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9(03):18-19.
[3]楊亞博.淺論幼兒園科學活動生活化[J].學理論,2015(05):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