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燕 胡艷燕 帥港航



【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品種間初始淀粉含量的測定選取了兩個淀粉含量差異較大的品種,然后再設置變量(不同光照、不同儲存時間)分別對這兩個馬鈴薯品種淀粉含量的測定,以探討不同條件儲藏對馬鈴薯淀粉含量的影響,以了解馬鈴薯淀粉含量受不同條件儲藏的影響程度,最后確定馬鈴薯的選種方向及最佳儲存條件。
【關鍵詞】淀粉含量;品種;光照;儲存時間
一、前言
馬鈴薯日益主糧化的今天,馬鈴薯作為四川涼山地區的主栽品種其質量也更受關注。馬鈴薯是世界第四大主要糧食作物[1],其作為茄科塊莖作物,總產量和栽培面積僅次于玉米、水稻和小麥。與此同時,馬鈴薯還是重要的輕工業原料,其塊莖中所含8%-34%的淀粉[2],具有優良的品質和獨特性能,在此基礎上,以馬鈴薯及其淀粉為原料的加工業也得到蓬勃發展,市場對馬鈴薯特別是淀粉專用型馬鈴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3],不同環境條件對馬鈴薯淀粉的含量和品質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4]。目前,國內馬鈴薯加工業中所占比例最大的就是馬鈴薯淀粉加工業,作為食品加工業甚至是工業用原料,馬鈴薯精淀粉的需求量還會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且對高淀粉馬鈴薯品種的需求將會隨著馬鈴薯淀粉加工業的發展越來越迫切。但在目前生產中,符合需求的高淀粉品種數量較少,特別是淀粉含量和單位面積產量穩定的品種更少。生產上主栽的馬鈴薯品種作為一般加工使用的原料薯,其供應問題嚴重影響淀粉的質量和產量,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馬鈴薯淀粉加工業的健康發展。馬鈴薯的淀粉主要存在于塊莖中,其含量隨產地(也即經緯度變化)、品種及貯存條件和時間的不同而變化,一般在9%-25%之間。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得知,馬鈴薯中含有微量的龍葵素等有毒物質,且其含量在貯存期間會因為受日光照射等方面因素影響而急劇增加,與此同時,淀粉含量隨之受到相應的影響。
二、實驗原理及方法
原理:用高氯酸將馬鈴薯淀粉溶解后,用折光儀測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代入固形物與淀粉含量之間的線性回歸方程,計算后求出淀粉的含量。
方法:折光法,讀折光儀讀數,同時記錄室溫。然后將讀數校正到20℃后,代入公式計算淀粉含量:
馬鈴薯淀粉(%)=(折光值-4.264)/0.2880
三、實驗數據分析
(一)品種間淀粉含量數據分析
本實驗第一步測出青薯9號、中薯2號、米粒、鄂薯5號、壩薯10號5個品種馬鈴薯淀粉含量并記錄(見表1)。通過比較5個品種馬鈴薯淀粉含量(青薯9號18.8%、中薯2號13.7%、米粒17.9%、鄂薯2號15.2%、壩薯10號19.3%)其中中薯2號和壩薯10號淀粉含量差距最大,故選取壩薯10號、中薯2號進行下一步實驗。
(二)壩薯10號及中薯2號采收后隨儲存時間變化的淀粉含量數據分析
表2中數據可看出隨著采收后儲藏時間的增加壩薯10號和中薯2號的淀粉含量都不同程度減少,且壩薯10號淀粉含量減少幅度和淀粉含量減少量(3.7%)相對中薯2號(2.1%)較大。
(三)壩薯10號及中薯2號在不同光照條件下淀粉含量數據分析
經實驗記錄整理數據(表3)看出壩薯10號在100%遮光處理條件下淀粉含量減少量較室內自然光照條件下少1.5%,中薯2號在100%遮光處理條件下淀粉含量減少量較室內自然光照條件下少1.3%,且壩薯10號在100%遮光和室內自然光照條件下淀粉含量減少幅度(5%)較中薯2號在100%遮光和室內自然光照條件下淀粉含量減少幅度(3.4%)大。
三、結果與討論
(一)儲存時間對馬鈴薯淀粉含量的影響
馬鈴薯淀粉含量隨儲存時間的長短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15],試驗表明馬鈴薯淀粉含量會隨儲存時間的增加而降低,且不同品種隨時間變化其淀粉含量減少幅度不同。因此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為了減少馬鈴薯淀粉的損失,應該在馬鈴薯采收后盡早對其作出相應的處理(加工、出售、食用等)。
(二)儲存過程中光照條件對馬鈴薯淀粉含量的影響
選擇同種品種,對比其在相同的儲存時間內不同光照條件下淀粉含量的差異值,試驗結果表明:接受遮光環境處理的馬鈴薯淀粉含量與采收后的初測值差距相對較小,淀粉含量圖減少的走勢較為緩慢,而沒有經過遮光處理的正常光照情況下,馬鈴薯淀粉含量與采收后初測值相對較大,淀粉含量圖減少走勢較陡。因此在馬鈴薯采收后,如果需要暫時儲存,應該注意對其進行遮光處理,減少馬鈴薯淀粉在食用、淀粉加工生產中等的損失。
【參考文獻】
[1] 張琦琦. 馬鈴薯淀粉品質的基因型差異及分離趨勢的研究[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9.
[2] 張勝. 遺傳因素和環境條件對馬鈴薯產量、品質、養分吸收影響的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農業大學,2011.
[3] 徐成勇,楊紹江,陳學才,嚴欣,楊正美. 四川馬鈴薯周年生產季節性專用品種選育策略[J]. 中國種業,2015,02:11-16.
[4] 劉凱. 不同生態條件下馬鈴薯淀粉含量及其品質差異[D].哈爾濱,東北農業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