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了廣泛征集和篩選之后,改革開放40周年黨中央即將表彰的100位杰出貢獻個人名單出爐,3位與體育相關的人物上榜,分別是許海峰、郎平和姚明。
官方對于這三人的具體評語和個人簡介在此略去,相信每個人在心目中都有一個名單范圍和個體肖像描述。我試圖從另外的維度,來解讀一下三人入選的可能性,那就是他們恰好和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相吻合。
更高:
毫無疑問,姚明代表來個人和職業的高度。在他的帶動下,Nba聯賽成為中國境內最有影響力的職業賽事,而他也成為最有影響力的球員。直到如今,這個聯賽的商業開發和影響力都是國外賽事進入中國市場的經典案例。如今,就任中國籃協主席的姚明,正在沖刺個人的第二個高度:將中國籃球,中國籃球聯賽沖向極致。
更快: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許海峰的影響力,業內成就,事業拓展性都無法和其他人選相比。但許海峰確實生逢其時,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這個農村供銷社員用快如閃電射出的手槍子彈穿透了奧運金牌,也穿透了長期處于體育弱勢群體的中國人的心扉。這個奧運第一金太及時,太迅捷,以至于許海峰的一生,幾乎都受到他的滋養??赡芪磥?,他還要繼續享受這一禮遇。
更強:
從更強的角度來說郎平,或許最為恰當的。因為從運動員,助教到如今的總教練,她幾乎一直活躍在一線,一直供人消費,也幾乎取得了職業教練,職業球員所能想象的所有成就。在她近乎魔幻主義的指揮藝術,為人處世哲學和化腐朽為神奇的人員挖掘背后,是她不安于躺在成就薄上過日子的人生態度。也正因為如此,在官方的判詞中,關于她,關于女排精神的著墨也是最為豐富,最為跌宕起伏的。
盡管改革開放是一個帶有更多官方色彩的評選,和我等吃瓜群眾沒有太多直接的關聯,但三位明星,卻是我們管窺整個體育發展的一面鏡子。一部波瀾壯闊的體育發展史,其實就是這些當年的所謂英雄演進歷史——你會發現,很多關鍵節點都由他們所主宰。而他們所代表的精神,背后所傳遞出的人生態度,卻是當代中國體育的濃縮。比如許海峰第一金-中國射擊隊總教練-輾轉離開射擊等,體現的是傳統的經驗和現代體育的矛盾沖突和演進;比如姚明退役-成為中國職業俱樂部老板-籃球協會主席,都體現了中國體育和世界脫節,銳意改革的樣板。而郎平,從國外到國內,從俱樂部到國家隊,她幾乎因為一己之力拯救了這個團隊,這個行業。在她一次次略顯沙啞的呼喊中,中國女排得以靈動,鮮活的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