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對運動校園跑步類手機APP在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中的使用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將校園跑推廣至體育課程中,對推進學生體質鍛煉、建造良好的體育文化氛圍、高校信息化建設有積極意義。
目前移動學習資源發展涉及到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尤其是在高校,移動學習應用以及開發研究變得極其普遍。在這種大背景下信息化教學,微課,慕課等都對移動資源進行了充分的應用。
移動學習環境大背景下,通過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滿足學習、娛樂和生活等方面的需要,這個應用程序簡稱APP(外語全稱:Application)。“運動世界校園跑”軟件就是在互聯網與智能手機高速發展的今天,針對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各高校積極尋求學生鍛煉方式的解決方法背景下產生的。目的在于鼓勵高校學生注重自身各項體能指標, 利用碎片的時間奔跑在校園,讓運動更便捷地走進學生的日常生活。不用體育老師和輔導員的監督,利用數據來說話,客觀性很強。
基于此,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訪談法,分析了學生及教師的使用情況及反饋,對校園跑的推廣意義及存在問題進行了探討。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運動世界校園跑APP在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體育課程中的應用及意義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法
在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中以“運動類APP”“學校體育”“體育課程”為關鍵詞, 查閱相關資料,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1.2.1 調查法
本文以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學生中的三個學院:醫藥學院、制藥學院、信息工程學院的200名17、18、19級學生為調查對象,進行了網絡問卷調查。
1.2.3 訪談法
通過對學生及相關教師訪談,對校園跑的應用實施利弊、存在問題進行調查,為本文提供依據
1.2.4 數理統計法
將通過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錄入計算機,利用計算機WPS中Excel2000對回收的有效問卷進行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體育課程組成
校園跑APP在2017-2018第二學期開始在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體育課程中進行應用。
體育課程組成上,每個學期由于體質健康測試的進行都會有一定的變化,以2019-2020年第一學期為例:
平時成績占30%,具體內容為點名、課堂表現等。
校園跑占30%,具體內容為女生110公里,男生150公里
期末考試占40%,具體內容為所選專項老師進行考核。
2.2 校園跑細則
“校園跑”APP是利用手機GPS感應預設在校園內的點位和相應的跑步規則,學生從手機上下載學生端。從第1周開始到期末結束,連貫性打卡。具體細則如下:每日計入成績上限為3.0公里;每日跑步計入成績最低要求為男生2.0公里,女生1.5公里。即低于這個成績就算作廢。
單次跑步配速范圍必須在2’10”---10’00”分鐘/公里
3 學生對校園跑APP的使用反饋
3.1 對校園跑APP的使用態度
通過對197名學生的調查問卷進行整理,發現33名學生認為與成績掛鉤非常合理,占到17%,68名學生認為合理,占總數的35%;47名同學態度認為一般,占總數的24%;29名認為不合理,占總數的15%;還有20名同學認為非常不合理。占總數的10%。
因此在學生對校園跑APP與體育成績掛鉤的合理性反饋上我們認為大部分同學是認可校園跑與體育成績掛鉤的。
3.2 校園跑對體質健康的提高作用
通過校園跑的一段時間運行,回收數據反饋:35名學生認為對健康提高的作用很大,占到總數的18%;70名學生認為對健康提高的作用較大,占到總數的36%;
42名學生認為對健康提高的作用一般,占到總數的21%;29名學生認為對健康提高的作用較小,占到總數的15%;21名學生認為對健康提高的無作用,占到總數的10%;
通過數據我們認為大部分同學認為通過校園跑對體質健康的提高是有作用的,是認可校園跑的。
4 教師對校園跑APP的使用反饋
4.1 可行性
手機的普適性和攜帶便捷性可以引導學生利用工具進行隨時隨地的鍛煉,對校園體育文化氛圍具有推動作用。使用運動校園跑APP可以激發學生鍛煉的興趣和動機,培養學生鍛煉的科學性、主動性, 避免鍛煉的限制性,對學生鍛煉習慣的形成有積極影響。
4.1.1 讓學生主動走到室外
“校園跑”規定每天2公里慢跑,或與同學或與好友或與情侶結伴而行,邊跑邊聊天,跑出了健康,聊出了感情,同時還打破大學生足不出舍,整日打魔獸玩手游看韓劇的普遍尷尬現象。“校園跑”讓宅在宿舍的大學生走出宿舍,走下網絡,走向操場,讓想運動的學生堅持運動,讓不想運動的學生被迫運動而后轉變為自主運動;改變了校園風尚標, 形成良好的運動氛圍,還可以利用“校園跑”的約跑功能約上校友、同學和舍友一起參與到運動中來。
4.1.2 校園跑”改變了校園面貌
校園里隨處可見奔跑著的學生, 全校動員一起跑步是多么青春靚麗的景象。“校園跑”還治愈了當代大學生嘴高身懶的壞毛病。“校園跑”能強身健體,幫大學生減輕學習壓力。以前不上課一天都不會出宿舍,吃飯叫外賣,買東西上淘寶,宅在宿舍里吃著垃圾食品看泡沫劇, 渾渾噩噩的一天就過去了, 而現在一到晚上就提醒自己該換上運動鞋出去放放風跑一跑了,“校園跑”無論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都是一個很好的放松途徑, 并且大學生還可以依據手機在校園里定位,自由選擇跑步路線欣賞校園建筑和校園風景。
4.1.3 推進信息化建設
對學生鍛煉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對推進學校體育課程的革新及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具有積極影響。體育老師不用監督,而在校園能隨時隨地看見在跑步的學生。另外能通過校園跑APP對可以對課堂進行點名,對教師課堂上的把控有積極作用。對體育課程的信息化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4.2 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4.2.1 安全隱患
運動校園跑APP是通過手機記錄學生跑步數據的,學生在跑步全程都需拿著手機跑, 容易摔壞手機及摔倒,運動校園跑APP在校園的主干道和校園熱鬧地段設置一些必經點和選經點,而來往車輛及行人的穿梭,都容易對專心跑步的學生造成極大危險,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學生一般會選擇在晚上跑步, 可能會因燈光太暗或定位點太偏僻而存在極大安全隱患。
4.2.3 忽略運動本身的樂趣
學生可能會覺得比較乏味無趣,會讓學生無法體會到跑步的樂趣,只是為了拿到學分或者提到成績而跑步,忽略了跑步本身的樂趣。
4.2.4 “校園跑”運動項目過于單一
學校開展“校園跑”只規定跑步一個項目,不能滿足大學生運動健身對各種運動項目的需要。“校園跑”對時間和路線等規定過于細致會限制學生自主鍛煉的時間和空間。對于年滿18周歲的成年人,學校和教師應該相信大學生具備一定的自我約束力和運動能力,學校只需為大學生營造一種自由寬松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且不可讓學生為了分數而跑步,更不能讓其產生為了達到成績合格而厭倦跑步甚至考試作弊的行為。
4.4.5 對學生造成心理負擔
跑步里程數與體育課成績掛鉤并且限定每天、每學期的完成量,可能會對部分學生造成心理負擔。
4.4.6 作弊完成任務
部分學生可能對通過各種平臺來買分進行作弊,這樣就失去了校園跑的意義。
(作者單位:河南應用技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