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晨
摘 要:作為橋梁施工的關鍵技術之一,高墩施工是維持結構穩定的重要環節,但在實際施工環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得建設效果可能與預期不符,因此要細化其中的技術應用和施工管理內容,結合其對穩定性的具體要求,給出控制施工環境和步驟的具體措施,從而提升結構的穩定程度。本文將從技術與措施兩個方面探討在橋梁高墩施工階段保證穩定性的辦法。
關鍵詞:橋梁高墩施工;穩定性;技術;管控措施
中圖分類號:U445.559 文獻標識碼:A
0 引言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在橋梁建設中應用的技術與工藝更具有經濟和高效的特征,不僅有助于提升結構的穩定程度,還能節約材料,降低成本。但技術的應用效果受到多樣化因素的控制,在橋梁施工過程中,可能因地質環境和難度等方面帶來安全隱患,不符合穩定性的要求,因此為提升橋梁施工的質量,要根據技術的作用原理與流程,平衡現場多種條件,進而切實形成雙效提高的施工氛圍。
1 高墩施工中關乎穩定性的技術
1.1 測量放樣
測量放樣是高墩施工中常用的技術,通過對墩結構中的參數予以測定,形成原始數據,便于在后期根據數據信息合理設定設備參數和所使用的材料結構等。因此要針對其中可能影響結構穩定性的數據信息設置科學的測量方案,首先進行墩柱結構線和中線的測量,在放樣工作結束后評定測定誤差,管控誤差的范圍,要求墩柱四周與中心線間的誤差不超過10 mm。其次,要針對所測量的結果反復核實,結合橋梁墩高等,給出限定數據,避免出現分段澆筑受阻的情況,提升測量放樣的精度。最后,根據重點項目與技術的要求,例如:混凝土澆筑環節,檢查數據信息的準確程度,必要時可二次測定[1]。
1.2 搭設支架
支架搭設過程要針對其受力情況予以計算,分析力的方向和計算大小,所搭設的腳手架要符合結果的指示,能夠滿足負荷和受力的要求,并采用操作驗證的方式,確定所使用的支架結構和其他參數信息與現實要求相符。通過力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在高墩施工中架體結構的立桿底端所承受的壓力最大,因此其剛度和穩定性要切實對應參數要求,提升結構的穩固程度。在具體搭建環節,施工人員要細化承臺腳手架放置于墩柱結構的具體特性,選用雙排碗扣,使其成為支架結構,設定排間距,一般將其管控在0.9 m,同時確定所使用的腳手架能否承受上層結構的作用力,按照技術標準核實剛度、強度和穩定程度。
1.3 模板施工
施工過程要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和計劃開展,選取大塊組合鋼膜作為墩臺身結構,有助于在拆裝環節更為簡化。大塊組合鋼膜具有多種應用優勢,比如不易變形、表面平整、精度高和可循環利用等,在具體安裝環節需要使用輪胎吊和機械設備,因此要保證施工現場環境符合設備作用的空間要求。施工作業中反復檢查模板尺寸,準確定位安裝位置,使得所設計制作的模板結構誤差限定在預設的范圍內,保證制作的科學性[2]。同時,要嚴格控制跑模漏漿問題的發生,按照相關標準管理混凝土澆筑和振搗環節,提升工藝的科學性,使得模板與其他結構間形成牢固的連接效果。
1.4 混凝土施工
混凝土施工效果受到材料質量、操作方式、配合比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運用此項技術的過程中要細致分析影響作用的原理,并根據分析結果設置優化意見。在實際施工環節所需要的水泥材質,要挑選細度達標的沙土,從而提升攪拌的效率,而在實際應用中運用混凝土攪拌機,將所使用的水泥集中翻拌,避免造成稱重方面的影響,分次添加骨料,評定其所含水量。由于在混凝土技術應用過程中,受到施工人員素質以及操作方式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應當強化對其崗前培訓的力度。說明在實際操作環節需要加以注意的事項,明確施工規定,避免發生擅自更改工序的情況,從而保證混凝土攪拌以及澆筑過程的科學化程度。在實際攪拌環節要反復檢查所攪拌的水泥質量,在粘結性符合施工標準的前提下,采取不停攪拌的方式。貫穿于運輸以及前期預制過程所使用的運輸工具,例如泵車等,其所裝載的容量不可超過相關標準,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出現混凝土泄漏或者配合比改變的問題。
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關鍵點在于澆筑采取分次分層澆筑的辦法,遵循分次澆筑成型原則,查看接縫位置的平整度和密實度,進而保證澆筑前后結構外觀保持等同的水平。
2 高墩施工階段的控制措施
2.1 質量控制
在高墩施工的過程中,其質量是評定此次施工成敗的唯一標準,因此要針對不同施工階段設置對應的質量控制方案。在施工前期及所設定的鋼模板要準確符合相關標準中對于剛度和強度的要求,由于其所顯示的參數與模板和墩柱高度相關,因而要評定現階段所給出的圖紙內容是否符合施工質量控制的相關辦法。在具體施工階段尤為注重模板安裝過程,告知施工人員需要著重管控對應的尺寸和參數,其中包括中心距模板四角的距離,兩個模板間的高度差以及保持頂面水平層次的誤差等。在設定預偏量的具體作業內容中,利用先進的技術工藝準確構建有限元模型,反映高墩結構內部溫度分布的基本規律,從而對應不同溫度設定相應的施工高度位移量,運用大數據計算方法說明橋墩在不同施工高度,由于溫度的作用下可能會產生的位移偏差,建立起環境溫度與施工要求之間的關系。同時監理人員開展質量監測工作,要保證所選定的時間具備恒定的特點,即氣溫恒定、時間固定、外界環境影響因素少,從而確保所檢測的混凝土結構或者模板安裝效果等滿足現實作用的具體情況[3]。相關人員應當做好定期復測工作,結合高墩施工質量控制的計劃中所給定的方案,根據結構垂直度、初始材料缺陷等方面的內容展開核定工作,避免出現幾何缺陷的情況,配合應用全過程管理方案,細化混凝土養護和澆筑作業的具體流程,避免出現因操作人員失誤造成結構穩定性不符合科學量化基準的問題,提升對混凝土技術施工管控的力度。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若發現垂度值偏差較大,應當及時停止作業,在給出對應的調整方案后,方可開展下一階段的施工活動。
2.2 技術控制
施工技術管控方面主要指的是翻模施工、混凝土技術的調節過程,由于在翻模中需要以塔吊和垂直運輸平臺開展作業活動,因此要滿足穩固性設計的相關要求,利用架桿支撐三角架的方式形成支撐結構,以此來提升模板下部的穩定性和堅固程度,從而保證橋墩等結構施工的效率和質量。利用提升穩固性的方式,能夠準確應用翻模施工作業施工中,使其具備安全性能,避免在整個過程中因塔吊等大型設備工具損傷現場工作人員的安全[4]。翻模施工節點中,在保證制膜的精準程度后,方可對標準層進行制膜作業,提升節點施工工藝的應用完善程度。運用持續澆筑混凝土的方式,防止吊架相撞的狀況產生,從而使得錨固拉近狀況不能夠影響施工質量和施工人員的安全?;炷翝仓┕ぜ夹g同樣是高墩施工中的重點,而在整個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裂縫的產生,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和技術手段給出結構密實的具體方案。同時形成動態監測制度,由專人復核澆筑位置的密實度,確定在后續的使用中能否出現裂縫等方面的問題。拆除翻模后開展養護工作,需要嚴格按照工序進行按照液壓油路、內模板支撐系統、操作平臺、提升架、支撐桿的順序予以拆除,保證整個工序的科學化程度。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橋梁高墩施工中要細化針對穩定性問題給出的具體意見,做好技術交底和人員培訓工作,抓好翻模、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環節,嚴格管控現場,切實提升建設質量。
參考文獻:
[1]熊衛群,聶曉峰.高速公路橋梁高墩施工技術探析[J].交通世界,2019,26(32):59-61.
[2]楊景麗.高速公路橋梁施工中高墩施工技術應用[J].交通世界,2019,26(15):106-107.
[3]盧遙.高速公路橋梁高墩施工處理關鍵技術分析[J].交通世界,2019,26(28):122-123.
[4]鄭興海.公路橋梁高墩施工階段穩定性分析與施工控制技術[J].交通世界,2017,24(1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