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浩 王惠敏
社會持續發展進步對高校大學生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養概念的提出與應用對深化大學教學改革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基于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特點與意義進行高校體育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
1.1 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特點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高校立德樹人的培養目標,將核心素養培養當成人才建設的重點內容,所謂核心素養就是指適應個體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是指通過體育學科的教育和學習,幫助學生掌握和具備終身體育鍛煉所必需的關于運動能力、認知、行為及體育情感與品德等素養,體育教學不但是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教育,而且是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一個環節。從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概念及現階段體育教學實踐分析來看,其具備以下三個特點:一是運動能力與認知,這是體育學科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二是健康行為與知識,關注健康是全社會共同的話題,開展體育教學必然需要從人的健康發展出發;三是體育情感與品德,體育運動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力量,核心素養教學就是將這些精神與品德發揚光大。
1.2 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意義
首先,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培養學生個人興趣,符合當前個性化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對學生開展核心素養的培育工作,幫助他們掌握體育運動相關知識與技能,對體育精神與體育道德等有充分的了解,其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得到較大提升,尤其是在信息多元化時代,體育學科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開始呈現越來越緊密的特點,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得到進一步強化。
其次,發展體育學科核心素養有利于開發學生潛能,幫助其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人的潛能是無限的,學生的體育潛能也具有較大可開發的空間,通過體育教師的引領與學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的實踐幫助他們深刻認識到終身體育鍛煉對個人長期發展的重要性,進而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全面適應時代的發展。
2 高校體育教學中大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策略
2.1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大學體育教師教育水平
大學體育教師是開展核心素養教育的關鍵人物,持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大學體育教師教育水平是確保核心素養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的基礎環節。一是高校體育教師要注重自身業務水平的提升,持續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保持關注并在自身教學實踐中進行探索實驗,形成具有自身特色滿足學生發展的教學方式,為全面開展大學體育核心素養教學打下基礎。二是高校在人才引進與繼續教育上要持續加強,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高素質、高能力的大學體育教師來充實現有教師隊伍,對在校教師持續開展繼續教育培養工作,鼓勵大學體育教師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指導下開展各項教學創新活動。三是改進和完善現有的高校體育教師評價機制,從核心素養教育理念的基本要求出發,改革評價內容和方式,改進獎懲機制,激發教師投身教學改革的活力。
2.2 創新體育教學方式,激發大學生體育興趣
基于核心素養的大學體育教學面向的群體是充滿活力和朝氣的大學生,激發大學生體育興趣是關鍵,必須要創新體育教學方式。一是根據大學生的興趣點來適時調整體育教學的內容與方式,比如當前較為火爆的健身項目、瑜伽等完全可以納入大學體育教學活動當中,而且運動之間多是相通的,健身不僅能夠塑造形體也能夠全面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其開展其他體育運動也具有較好的促進作用。二是轉變傳統大學體育教學中的“面授”方式,畢竟有限的課堂時間里教師所能夠講解的知識與技能非常有限,且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完全可以利用現代技術手段來開設網上課堂,如利用公眾號、微博、抖音等時下大學生群體使用較多的社交媒體來開展一些體育理論知識教學或技巧教學,既能面向大學生又可以面向社會大眾開展健康體育知識普及活動。
2.3 關注學生身心健康,開展多元化教學
大學教育必須要兼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身心健康發展是大學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之一,而核心素養教育理念下的多元化教學已成為必然選擇,開展大學體育多元化教學是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途徑之一。一是結合人文歷史、心理學等學科開展對體育項目的起源、發展教育,幫助大學生全面了解和認識體育運動蘊含的精神和力量,在鍛煉他們身體素質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心理與人格。二是大學體育教學可以結合自然科學學科開展一些有關科學運動探索實驗活動,如研究運動與力的關系、運動與能量消耗的關系等,通過科學實驗數據為開展健康體育運動提供直觀的數據參考,全面保障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3 結語
核心素養的提出與發展對大學體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必須要全面認識到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及意義,在此基礎上從自身教學水平提升、創新教學方式來開展大學體育多元化教學工作,全面培養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品格和能力。
(作者單位:西安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