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榮
小學體育教學在小學階段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實現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科目。但是由于部分教師的體育教學理念陳舊,導致小學體育教學的效率不高,學生的體質也處于比較差的狀態。因此,本文筆者就根據自身教學經驗,談下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
小學是學生步入學校的初級階段,同時也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所以在小學階段學生的體育教學就顯得十分重要。但是,現如今由于我們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所以許多教師都會存在“主科”和“副科”的概念,進而變得不重視體育教育。因此,我們應該轉變教師的觀念,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實現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進而提升小學階段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
1 進行科學施教,增加體育教學內容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想實現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就要確定以學生為主的體育教學目標。在過去的體育教學中,我們太過于“模式化”,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十分有限,并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探究。因此,現如今我們就要大膽創新,增加符合學生發展的內容。
首先,我們在教學中就要選擇能夠促進學生發展進步的教學目標。例如,在教學投擲項目時,由于小學生大多力氣小,所以我們就不可上來就使用鉛球這種存在安全隱患的工具,我們可以比賽投擲紙飛機等,先激發學生的興趣,后期在鍛煉學生的腰、臂力量。其次,我們在教學中,有必要融合貼合生活實際的教學內容,這樣才能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進而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體育教學活動中。
2 實施分層教學,提升體育課堂效能
不同的學生個人體質、體育綜合學習能力、整體體育知識儲備情況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能夠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的對學生進行教學,進而幫助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提升與發展。
例如,在學習立定跳遠內容時,體育教師首先可以結合本班級小學生的整體情況和每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合理而精準化的將學生進行學習層次的劃分,如可以分成基礎與提高兩個層次。其次,體育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習層次的小學生設置科學合理的體育學習內容,如對于基礎不過扎實的基礎層學生而言,可設置如下內容,如了解立定跳遠的概念、基本運動過程、具體的步驟組成、每個步驟的規范,而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而言,可以在布置體育學習任務時更具有開放性和拓展性一些,以不斷的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最后,體育教師可以根據體育學習任務的布置情況及學生的基本情況給予他們具有針對性的輔導,不斷的提升課堂教學的精準和針對性,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3 組織課間游戲,形成持續鍛煉習慣
組織課間體育游戲這一教學形式,一方面是讓學生通過體育游戲認識體育運動形式的多樣性,另一方面是讓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習的趣味。學生在參與課間體育游戲的時候,彼此之間可以相互配合,并對自身的身體部位進行專項鍛煉。
例如,在教學游戲類活動課程時,教師可以在課間休息的時候,組織學生進行體育游戲,為學生設置一些有趣的體育游戲形式。就如拔河比賽、過橋袋鼠、轉呼啦圈、跳繩接力賽、心心相印、蒙目拋小球等游戲。這些游戲形式不僅具有趣味性,還能對學生的身體進行鍛煉。尤其有利于對學生的臂力以及跳躍能力進一步提升。教師在組織課間體育游戲時,同樣可以共同參與體育游戲,并將體育游戲對學生身體的鍛煉部位向學生說明,這樣便能在課間游戲中也提高學生的對體育游戲作用的認識。學生在參與不同體育游戲時,可由體育游戲的多樣性及豐富性,意識到其中蘊含的體育運動知識。如此,學生便能改變原本認為體育課程只是自由活動的認識。
4 開展有效評價,促進學生自我提升
教學評價是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環節,也是發現學生問題、促進學生改進的有效途徑,小學體育教師要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作用,積極的重視起課堂的評價環節,并不斷的優化評價的方式和內容,讓高質量的課堂評價全面的助力學生的發展和提升。
例如,在學習了隊列隊形內容后,體育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有效的評價,一方面體育教師要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總評的形式,來對學生在課堂的總體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如學生A自我評價稱其對于齊步走、左右轉等內容有了較好的理解,但是對由跑轉走內容學習的不夠好,還需要進一步的學習。另一方面小學體育教師要優化評價內容,如積極的關注學生在體育課堂的學習過程,更加注重對學生德育素養的培養等等,從而讓高質量的課堂評價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而言之,過去的傳統小學體育教學形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也不能良好的培養學生的體育核心素養。因此,我們作為新時代的體育教師,就要積極的進行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不斷的學習與進修,進而實現小學體育的有效教學。
(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長陽土家族自治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