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流行文化、社會熱點新聞和現有詞匯的詞義轉換構成了網絡流行語的三大來源。網絡流行語的翻譯工作極具必要性,在把握住網絡流行語語言特色的基礎上,其可譯性同樣毋庸置疑。在網絡流行語的翻譯中,宜遵循簡單通俗原則和經濟準確原則。
關鍵詞:網絡流行語;來源;可譯性;翻譯原則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030-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浙江省教育廳2014年科研項目“‘中國英語’視角下網絡流行語的翻譯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90550242014;浙江外國語學院2013年校級科研項目“‘中國英語’視角下網絡流行語的可譯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090500162012
一、引言
流行語是指在一定時期內被一定社會群體頻繁使用并廣泛傳播的語言。而隨著近年來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流行語也開始進入人們的生活并被廣泛使用。網絡流行語主要指在網絡上流行并被賦予特殊文化內涵的話語形式,主要以詞匯和短語的形式出現,也會有一些短小精悍的句子。網絡流行語可因文化發展而形成,可因交流需要而產生,可因社會熱點而出現,反映出一定時期內的社會變化和大眾心理,是一定時期內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及人們心理活動等因素的綜合產物。[1]
二、數據來源和研究問題
本研究選取了2008—2019共12年總計120條由《咬文嚼字》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嘗試分析這些網絡流行語的來源和語言特點,從而探討網絡流行語的可譯性和翻譯策略。
三、網絡流行語的來源分析
通過統計與分析這120條年度十大網絡流行語,筆者發現網絡流行語雖然來源較為廣泛,但也并非全無規律可循,其中流行文化、社會熱點新聞事件和原有表達的詞義轉換是最主要的三大來源。
(一)源于流行文化
來源于流行文化的網絡流行語大約占總語料的22%。而這其中又可根據流行文化的不同形式細分為影視劇、綜藝節目、小說漫畫等。
第一類網絡流行語來源于熱播的影視劇。例如,2019年度網絡熱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是電影《流浪地球》中的一句臺詞,后來被作為交通安全宣傳用語使用,且被網友爭相模仿,由此仿造出更多類似句式,使其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
第二類網絡流行語來源于熱播的娛樂節目。例如,2009年熱詞“不差錢”由趙本山在春節聯歡晚會上的一則小品而被大眾熟知;2017年的“freestyle”則源于當年大熱的一檔說唱綜藝《中國有嘻哈》,指即興、隨性的發揮。
第三類網絡流行語來源于暢銷小說、漫畫等。例如,“蟻族”即出自青年學者廉思主編的《蟻族——大學畢業生聚居村實錄》一書;“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則來自微博上的一組同名漫畫。
(二)源于社會熱點新聞
來源于時政新聞與社會新聞事件的網絡流行語占到語料總數的21%。這部分主要指由于一些重大的時事新聞報道或一些影響甚廣的社會新聞事件而被大眾認識并廣泛使用的表達。例如,2019年的年度熱詞“不忘初心”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指不忘記最初的心愿;“打虎拍蠅”是由中央在反腐工作中提出的,反映了黨在反腐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和政策措施,由于既形象又深刻,因而得到了大眾的一致認可;2009年的“躲貓貓”源自當年發生在云南晉寧看守所企圖隱瞞的一起“獄霸”欺凌致死事件,現在多用于指不讓人了解真相、企圖暗箱操作隱瞞事實。
(三)現有詞匯的詞義轉換
網絡流行語采用漢語中的現有詞匯,只是詞義發生了轉換,這大約占語料總數的20%。這部分網絡流行語具體指的是那些詞語和表達原本僅存在于漢語的表達中,現在只是通過詞性的轉變、詞義的擴展等方式使現有詞義發生了變化。例如,“高富帥”一詞原為漢語中3個普通且獨立的單音節詞,通過日本動漫和國內青春偶像劇的傳播,現已成為一個由這3個形容詞并列構成的準固定詞組,用以指那些同時具備優越的身高、長相和經濟條件的男性。再如“帝”一詞,原用以指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而現在則轉換為指在某些領域成就大或造詣高的人。
以上3種構成了網絡流行語將近2/3的主要來源。除此之外,還有外來詞或其對應中文表達、其他領域的專業詞匯、通過縮略的形式構成的詞匯、諧音詞、方言等等。
四、網絡流行語翻譯的必要性
縱觀近十年網絡流行語的變化趨勢發現,網絡流行語具有極強的時效性,每隔一段時間都有大量新的流行語出現,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新詞補充進流行語詞匯表中;但同時也有大量流行語在曾經的熱度消退后就逐漸退出了舞臺,甚至慢慢消失。正是因為這樣,網絡流行語是否有翻譯價值就成了一個有爭議的話題。
然而,從分析網絡流行語的來源可以發現,流行文化和社會熱點新聞構成了網絡流行語的主要來源。而無論是流行文化還是熱點新聞,反映的都是當下我國社會的熱點話題、熱門事件以及最受大眾歡迎的文化形態。西方社會和西方媒體可以通過這些網絡流行語來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文化和社會發展變化。而我們也正好可以利用這一機會,將網絡流行語作為對外宣傳的重要內容,做好網絡流行語的翻譯可以為西方國家和民眾了解中國打開一扇窗戶、架起一座橋梁,介紹我國豐富的文化以及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促進國與國之間的文化交流。而網絡流行語的翻譯研究更能夠促進中外民間交流,可以更精準地把握時代脈搏,及時順應語言的日新月異。[2]因此,網絡流行語翻譯研究的必要性毋庸置疑。
五、網絡流行語的可譯性及翻譯策略
網絡流行語具有極強的語言特色,如網絡流行語中有許多表達打破了漢語傳統的構詞原則,出現了“英語單詞+漢字”“漢字+符號”“漢字+字母”等一些極具創新性的新詞;近些年的網絡流行語中還出現了不少借助圖形和表情包的視覺化表達,以及借助諧音等形式的聽覺化表達,這些都使流行語的使用具有追新求異、言簡意賅、生動形象等效果。這些突出的語言特色成了網絡流行語的鮮明特點,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給網絡流行語的翻譯帶來了難度。
然而,只要譯者緊緊抓住網絡流行語的語言特色,網絡流行語的可譯性同樣是毋庸置疑的。
(一)簡單和通俗原則
網絡流行語翻譯的首要原則為簡單、通俗。隨著網絡使用者準入門檻的降低,網民在地域、文化、年齡、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呈現出極大的差異,這一現象在源語言文化和目標語言文化中都同樣存在。因此,在網絡流行語翻譯過程中,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使譯文被廣大不同年齡階段、具有不同教育背景的、不同理解能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普通網民接受。因此,譯者應盡量避免選用生僻詞或較長較復雜的詞。例如,在翻譯“土豪”一詞時,“ nouveau riche”一詞與“土豪”的內涵意義還是比較吻合的,但是考慮到該詞源自法語,對于部分網民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網民來說,接受度偏低,且不容易記憶,因此筆者推斷這一譯法不利于該詞的接受與傳播,因此還是建議改用更為通俗易懂的短語“new rich”來替代。
(二)經濟和準確原則
“準確性和經濟性”是英國著名翻譯理論家紐馬克提出的翻譯兩大主要目標,[3]而這同樣是網絡流行語翻譯中的重要原則。簡短、易記是網絡流行語最突出的語言特點,正是基于這一特點,網絡流行語才得以在短時間內迅速而廣泛的傳播與使用。在網絡流行語翻譯過程中,這一特點同樣需要保留,以期達到更好的傳播與交流效果。例如,將“光盤”翻譯為“eat it up”,將“悲催”譯為“sad”,就是遵循了這一原則。
六、結語
做好網絡流行語的翻譯工作對于中國現代流行文化的對外傳播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靈活而恰當的翻譯策略,有助于西方社會通過網絡流行語這一窗口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社會與文化,更有助于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 丁一.網絡流行語的構成形式及翻譯方法[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03):81-83.
[2] 初良龍,楊菲.流行語的分類與翻譯原則[J].中國科技翻譯,2017(02):50-53.
[3] 余義勇.漢語流行語的翻譯策略[J].中國科技翻譯,2010(04):44-46.
作者簡介:譚玉梅(1980—),女,浙江桐鄉人,研究生,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專門用途英語,中國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