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鑫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結構化技能教學方式對提高體育教學品質意義重大。基于新課程理念要求,需要高中體育教師通過精選訓練方法、固定訓練時間、培養骨干力量等方法有效實施結構化技能教學方式。
筆者認為,所謂結構化技能教學并不只是引導學生進行身體訓練,還包括意志品質培養,所以,現代高中體育教學需要借助科學的體育訓練方式,讓學生接觸更全面的學習內容,獲得更好的學習環境,這是目前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結構化技能教學方式的根本指導方針。下面,筆者將對此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證。
1 精選訓練方法,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
多種多樣的體育比賽不僅可以活躍教學氣氛,還能鍛煉學生的體育精神。精選訓練方法,就能夠把奧林匹克精神滲透到每一位學生的心中,使其收獲更好的體育學習體驗。總的來說,體育訓練方法共包括合作教學、目標激勵兩種。
合作教學:對高中生來說,團結合作是非常重要的思想品質,會對其學習方式的優化產生非常深刻而積極的影響。體育課堂常規和課堂教學組織措施中,教師應當開展多樣化的合作教學形式,比如籃球教學中的“三人半場比賽”,足球比賽、雙人跳繩比賽、500米接力跑比賽等等,這些合作教學形式要求學生之間必須團結互助,而在合作完成體育項目的過程中,大家相互幫助,共享歡樂,體育運動興趣自然也就越來越強。
目標激勵:體育鍛煉中難免磕磕碰碰,這很正常,雖然從小部分的高中生的反應來看,他們懼怕有困難的體育項目,經常還沒有做就開始打退堂鼓,但是如果教師可以在體育課堂常規和課堂教學組織措施中適度應用目標激勵,比如某學生一分鐘投籃命中率在50%,那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適當增加難度,即命中率提升到60%,學生努努力就能達成目標,自然就會產生非常強烈的成就感,體育運動興趣也會提升。
2 固定訓練時間,強化學生的運動素養
新課程理念要求下,“人本教學”理念已經成為了主流的教學理念之一。以學生為本,就是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愛上體育運動,這樣他們才能養成自主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即使在課余時間也能保持教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首先,對于難度較大、運動量較大的運動項目,有的學生身體素質高,自然有的學生身體素質就差,結合體育課堂組織教法,教師應當認識到不同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也有所不同,不能采取同樣的標準和方式,否則會降低學生的運動興趣,甚至產生運動損傷,所以教師要按照學生的運動水平固定其訓練時間,比如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根據各位同學運動水平的高低,從強到弱依次設定投籃命中率目標——一分鐘投進10個球、一分鐘投進7個球,一分鐘投進5個球。而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各位同學設定固定的訓練時間,即身體素質越好,投籃命中率目標越高,則訓練時間則延長15-20分鐘。
其次,對于難度較小、運動量較小的運動項目,教師就不必刻意考慮學生的身體素質,比如“廣播操”教學,任何一名學生都能完整標準的做完所有動作,不存在較大的運動風險。但教師也應該明白,學生不可能用幾節課就把“廣播操”中所有的動作要領全部掌握,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采用“課內+課外”的方式固定訓練時間,比如把每天的課間操時間同“廣播操”訓練相結合,以常規化訓練的方式引導學生不斷重復記憶“廣播操”的動作要領。
3 培養骨干力量,鍛煉學生的個性品質
高中生的運動能力有強有弱,培養骨干力量,繼而讓骨干學生帶領其他同學做運動,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比如在“跳繩”教學中,有的學生跳繩水平很高,教師就可以把他們挑選出來任命組長,帶領其他同學進行集體跳繩,可以是兩人、三人跳繩甚至是多人以上跳繩活動。因為多人參與,所以每個學生都有參加機會,而且多人跳繩的難度要比單人跳繩的難度更大,如此就能更好的發揮骨干學生的領導力和指導作用,增強其他學生的運動能力。
再比如教師組織短跑比賽,和集體跳繩活動不一樣,短跑比賽重在培養學生的爆發力。教師可以組織200米三人接力賽,讓骨干學生帶領其他兩名同學參加比賽,這個過程中,骨干學生相當于隊長,可以對其他兩人進行技術指導,通過他們的“微調”,就能讓比賽顯得更加緊張、有序,實現訓練效果的最大化。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施結構化技能教學方式是新課程理念思想指導下高中體育教學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措施。作為高中體育教師,應采取科學的教學理念和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積極實施結構化技能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運動技能和品質。以上的分析論證雖然只是筆者的個人建議,但是仍然希望能夠為各位高中體育教師提供有效的教學幫助。
(作者單位:銀川三沙源上游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