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優秀的話劇演員而言,關鍵在于精準把握劇中人物并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話劇演員,對節奏的把握尤為重要。本文從實際角度出發,對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運用進行詳細的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演員;話劇表演;節奏運用
中圖分類號:J8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106-02
話劇是一種較為綜合的藝術,通過導演、編劇、演員、服化道、燈光的結合綜合呈現。每個環節都有其節奏的體現,在這個過程中演員是節奏體現的主體,最終用話劇演員的表演來講述,用語言、行動的節奏和音樂、燈光節奏的輔助配合等,將所要表達的文化、故事和思想傳達給觀眾。因此話劇表演中的節奏是每一位話劇表演工作者都要仔細思考和努力實踐鍛煉的表演技能。
一、表演創作中節奏運用的具體內容分析
首先是言語。言語的節奏,一般以話劇演員語言快慢、強弱程度、語氣和重音等來表現。語言是演員體現身份、情緒、訴求、內部活動等的一種路徑。言語行動節奏感相對而言較為細致,且擁有情境感染力,可以有力地揭示作品劇情變化態勢,也會將人物遭遇完美呈現出來,揭示出人和人、人和環境等之間的關系。例如改編作品《偽裝者》三兄弟吵架戲,言語節奏一定要把握得恰如其分,這樣的語言節奏會將人物性格和當時的規定情境、人物心理以及人物關系體現得淋漓盡致。
其次是肢體語言。話劇演員肢體語言囊括坐、站、行3個基本點,每個細微舉動都有可能影響表演節奏控制。外部形體形成了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來展現人物性格,這一切都是為表演創作服務。演員在表演時,手勢、眼神、呼吸的節奏是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體現,都可傳達人物內容,不同的節奏所表達的內容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節奏控制是表演創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行動是戲劇表演創作節奏最為重要的一個表現,指向性特點和目的性特點尤為突出。行動主要是指在特定環境下某一人物的外在表現,是規定情境、人物關系等各類因素綜合后產生的結果。因此通過對肢體語言節奏的合理運用,可以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最后是心理行動。心理行動其實是一種隱性要素。心理節奏即戲劇人物內心情感變化,外部行動之變化是由心理行動的變化決定的。話劇表演其實就是“體驗——體現”的過程,優秀的話劇演員塑造鮮活的人物,都要精準地把握人物的心理,外部肢體行動變化都和心理節奏變化撇不開關系。因此掌握好心理節奏從而帶動肢體行動,由內至外把控節奏,對塑造鮮活的劇中人物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就心理行動節奏把握來說,對演員的表演要求很高,其通常都是在深刻體會人物背景、人物關系之后,才能準確把握和良好表達。
二、話劇表演過程中影響節奏的要素
話劇藝術的綜合性較強,從最開始的劇本創作到作品導演以及舞臺美術等,都決定了演員在表演創作中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這些都是難以規避的。而演員是話劇藝術的重要構成要素,在話劇創作思想和導演意圖以及演員自身情感訴求中,把握好節奏顯得尤為關鍵,要做到把握準確,首先就要對客觀影響有透徹的認知。
從演員自身角度而言,分析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的節奏,首先就要求演員自身的素質較高,其次就是掌握影響創作的諸多客觀因素,此類客觀因素部分是先于演員之前就固有的,演員在認識角色之前,相關因素就已存在,成為了約束框架,話劇演員在進行作品表演時一定要嚴格根據既定情境來創作角色。然而有很多影響因素是存在于表演創作中的,各因素相互影響且又相互促進。演員只有了解話劇表演創作中影響節奏的各種要素,才能更好地深入角色去表演,掌握好舞臺節奏。
(一)作品風格
時代不同,作品所傳達的思想和主題自然不同,其表達風格和表達方式通常都會受到話劇導演和話劇編劇的影響,演員在進行二度創作時,自身素質差異及對劇本理解程度不同,情感表達也就各異,這就會造成表演創作中節奏不同。也就是說,不同的人詮釋同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特的表達方式,每位話劇演員都會結合具體規定情境和對劇中人物性格和關系的理解,進行二度創作,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角色,最后形成表演節奏差異。為了在舞臺上準確把握人物、傳遞情感,就要求話劇演員自身一定要有專業素質,才能通過把握節奏變化,實現作品風格的統一。
(二)導演的作用
話劇導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會對話劇表演創作節奏展現產生極大影響。導演是整個話劇作品呈現過程中幕后的引領者,對話劇整體風格、表達方式、演員舞臺表現和話劇美術創作等工作起到整體把控的作用。話劇導演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構思,通過演員在舞臺上的表現傳遞給觀眾,是掌控全局的操縱者。
根據導演中心制,話劇演員通常都會根據導演的創作意圖和審美觀念去表演和創作角色,演員表演的節奏展現需要滿足導演對整體節奏把控的需求。話劇演員若徹底脫離幕后操縱者,單靠獨立發揮,很容易脫離軌道。導演是站在全局思考的,也是話劇的首批觀眾,可以從全局出發,客觀地評判演員有哪些地方不到位,然后針對性給予引導,用這樣的方法調整好演員的節奏以及演員與整體作品節奏的結合。話劇演員必須尊重導演的要求和指令,但是不能做“傀儡”,一定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導演的要求相結合,調整和完善自身創作節奏,這樣才能創作出有靈魂的作品。
(三)規定情境的限制
很多特定時期的話劇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和主題較為固定,因此話劇演員需要在特定的規定情境中表演和創作。原有規定情境是話劇演員表演創作前要著重考慮的,一般囊括劇本反映的社會背景、故事情節、時代特征、人物關系及劇情走向等要點。話劇演員進行表演創作時,燈光、音效、道具和服裝以及舞臺美術等,都是制約其角色創作及節奏的重要因素。為了真實還原故事場景,演員要認真服從特定情境制約,人物角色性格和外貌以及時代關系都不能混淆。在特定的情境下,演員自身的節奏融入整個作品的節奏,才能更好地呈現出劇情發展脈絡,保證劇中人物不失去劇本規定的特點。
三、演員角色創作中節奏表現方法
(一)整體節奏感的把控
在教學中改編話劇創作階段,要引導學生把握整體節奏感,節奏才能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想要成為優秀的話劇演員,需要重視對整體節奏感的把控,了解全劇節奏和自身節奏的關系,使每個動作、每句話都合理于劇情的發展。整體節奏感把握需要技巧,演員拿到劇本要做好案頭工作,進行詳細的人物分析,掌握角色行動線索和劇情發展走向,然后和導演一同商榷有關表演細節,不斷從排練中體驗把握整體節奏。因此,話劇演員要不斷增強自己的舞臺表演節奏感,同時把握整體節奏。[1]
(二)人物性格特征帶動演出節奏
話劇作品中人物性格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大多源于生活環境,經歷長時間發展慢慢形成。而一場完美的演出,往往體現為演員對劇中人物的塑造能夠帶領觀眾真實感受整個情節、人物內心。話劇表演中,對人物形象的塑造,其實也是表演創作的過程,這要由演員舞臺表現來詮釋。現在很多話劇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要靠演員人物性格變化、人物舞臺行動等來表現,在此基礎上加上節奏的帶動,才能更好地體現人物性格、人物關系和情節的跌宕起伏,且話劇人物行動方式憑借演員節奏的展現而延續,因此話劇演員要有對演出節奏進行合理把控的能力。
四、結語
演員在整個作品創作中的節奏表現,是向觀眾呈現作品人物形象、揭露劇情走向、展現自身表演素質的重要渠道,也直接影響戲劇呈現的效果,只有真正掌握了節奏運用的基本內容和相關影響因素,才能針對性地把控節奏。話劇演員要全面有效地控制表演節奏,根據藝術發展規律為整個作品添加動力,展現出鮮活的生命力,有力地展現自己對舞臺節奏的把控,才能帶來完美的演出。[2]
參考文獻:
[1] 賈毅寧.演員話劇表演創作中節奏感的訓練與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4):114.
[2] 王曉玲,丁鈺杭.論特殊形體訓練方法對話劇演員表演能力的提升作用[J].藝術品鑒,2019(20):92-93.
作者簡介:梁紅瑞(1990—),女,山西太原人,研究生,碩士,表演教師,研究方向:戲劇與影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