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聞敏感性是判斷新聞記者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標。對于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而言,要想編輯出更加優質、準確的新聞內容,以此滿足基層群眾的新聞信息需求,就需要不斷增強自身的新聞敏感性。對此,本文著重分析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重要性,剖析當前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新聞敏感性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策略。
關鍵詞: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
中圖分類號:G2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8-0157-02
一、前言
縣級電視臺的工作范圍比較局限,新聞記者可以采訪的信息資源不夠,報道出來的新聞內容也不多,缺乏新意。[1]在這種情況下,基層群眾對縣級電視臺新聞的關注力度比較小,不利于縣級電視臺發展。對此,在實際中,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積極地增強自身新聞敏感性,保證自身可以在有限范圍內,準確、及時地捕捉到具有報道意義的新聞,以此提高縣級電視臺的影響力。
二、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重要性
縣級電視臺是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重要組成環節,也是最為基礎的組成部分。從電視新聞記者自身發展角度來看,提高其新聞敏感性,可以促進電視新聞記者的業務能力提升,也有助于電視臺新聞報道效率提升。[2]所以在縣級電視臺中,必須加強對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培訓。在實際中,增強縣級電視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可以保證新聞記者從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中挖掘到有報道價值的新聞事件,能提升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同時也可以很好地將人民群眾關注的問題反映出來,讓民生問題更好地得到相關部門關注。
三、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新聞敏感性上存在的不足
(一)新聞采集缺乏創新
在新聞采集中,創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創新可以讓新聞在繁雜多樣的新聞報道中脫穎而出。同時,電視臺新聞報道具有時效、真實的特點,這就代表著新聞記者需要真實地將新聞報道出來,不能胡亂編造。這兩點看似矛盾,卻能很好地融合起來,這就對新聞記者本身的敏感性有很高要求。從當前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采集實際看,大多是千篇一律地重復其他地方學到的報道方法,新聞報道缺乏新意,對群眾缺乏吸引力,也讓群眾感覺毫無趣味,從而影響到縣級電視臺新聞的傳播影響力。
(二)新聞報道積極性不高
對于縣級電視臺新聞報道,其內容一般局限在縣級范圍,報道范圍比較狹窄。而縣級電視臺記者在獲取新聞信息時,并不需要到處奔波,只需要了解到新聞發生地點后,駕車趕往即可;加上其新聞采訪、編輯、報道等工作流程都比較固定,久而久之,新聞記者就會喪失工作熱情。在信息時代,基層群眾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廣,與電視相比較,群眾更加喜歡利用智能手機、電腦來獲取相應的新聞信息,這進一步壓縮了縣級電視臺的收視率。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新聞素材采集、編輯新聞稿件等工作中也出現敷衍了事的情況。
(三)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有待加強
對于縣級電視臺,其報道的新聞大多跟基層群眾的日常生活有很大關聯,新聞報道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報道范圍也比較狹窄。這就導致新聞記者在長期的單一、重復工作中喪失工作熱情,工作主動性不強,形成惡性循環。在消極的工作環境中,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也逐漸降低,難以發現好的新聞素材,無法體會到工作成就感,只感覺有很多壓力、束縛,不愿意關注、報道新的社會動態。新聞敏感度直接影響到電視新聞報道質量,也關系到電視臺新聞記者的發展,所以在實際中進一步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尤為關鍵。
四、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新聞敏感性的策略
(一)提升新聞記者的政治覺悟及社會責任感
縣級電視臺承擔著人民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樞紐作用,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更是這一連接樞紐的實際實施者,這就需要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具備良好的政治覺悟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3]在實際中,縣級電視臺要采取培訓教育、激勵制度等措施,提高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政治素養,增強其社會責任感,使得新聞記者可以深度解讀、解釋國家及地方相關政策方針,并將這些政策方針及時傳播給當地的基層群眾,幫助基層群眾更好地了解國家的利民政策。另外,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還需要及時捕捉到基層群眾生活中的新聞事件,立足于法律、道德的立場,持續挖掘新聞內涵,關注新聞事件的輿論導向,并監督相關部門可以很好地解決人民群眾生活中關注的問題。
(二)提高電視臺新聞記者的綜合素養
與國家、省市等級別的電視臺新聞記者相比較,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由于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工作環境、相關設施等存在一定局限性,這也使得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綜合素質相對比較低。[4]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更好地增強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就需要全面提高其綜合素養。電視臺新聞記者不僅僅承擔著媒體上傳下達的作用,還需要對收集到的新聞信息進行分類匯總,但是在信息時代下,每一條信息都存在一定的差別,這也要求新聞記者做到“旁學雜聽”。新聞記者應該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充實自身的知識體系,學會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緊跟時代潮流,以此保證自身對新聞信息的敏感性。同時,新聞記者還應該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要深入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持續提升自身政治文化修養。此外,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還需要積極地鞏固自身專業水平,要注重新聞記者語言組織能力、新聞采編能力、網絡應用能力的增強,并注重法律知識學習,從多個方面提升自身。
(三)深入實踐
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日常工作中,必須做到勤于實踐,只有通過深層次的實踐,才可以更好地挖掘新聞信息價值,才能確保新聞信息的真實性、及時性。同時,新聞記者還需要發揮出新聞在群眾日常生活中的可視性作用,通過相應的圖片、動畫、視頻技巧達到“一切盡在不言中”的目的。[5]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還需要深入政府會議中,要尋找相應的新聞點,針對政府部門的相關工作部署、表揚先進人物、相關工作總結等開展深入的新聞采訪活動。從政府領導深入基層考察工作中,挖掘新聞信息,為基層群眾提供更加及時的新聞信息。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工作中面臨的對象大多是基層人民群眾,所以其必須做到急民所急、想民所想,將人民群眾最迫切的問題反映出來。
(四)提升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敏銳觀察力
就目前而言,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在工作中,大多是通過地方新聞熱線來獲取相關新聞線索,然后再到實地進行新聞采訪。這對新聞記者而言,新聞線索獲取方式非常單一,新聞記者過于依賴新聞熱線,同時也限制了新聞獲取的多樣性,影響到基層電視臺新聞節目的良好發展。[6]對此,在實踐中,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還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敏銳觀察力,要準確地在繁雜的基層事件信息中獲取相應的新聞線索。同時,新聞記者還需要準確地把握基層群眾的新聞需求、興趣愛好,及時發現新聞事件中潛藏的新聞價值,提高新聞質量。此外,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還應該注意,在新聞報道中不能過多地報道國家政策方針,需要貼切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要做到以小見大,以此更好地揭露新聞事件本質。
五、結語
新聞敏感性是衡量電視臺新聞記者綜合素養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實際中,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必須采取各種手段,不斷增強自身新聞敏感性,以此在繁雜的基層生活中,準確地捕捉具有報道價值的新聞事件;并深度挖掘新聞事件,發揮出電視臺輿論導向的作用,引導當地社會輿論,促進當地社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楊靜.淺析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如何增強新聞敏感性[J].明日風尚,2017(12):318.
[2] 徐興學.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6(21):246.
[3] 林萌.如何增強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7(20):204-205.
[4] 吳永奎.淺談縣級電視臺新聞記者的新聞敏感性和創新能力[J].西部廣播電視,2017(24):195.
[5] 左良杰,薛永喜.縣級電視臺記者增強新聞敏感性策略研究[J].中國報業,2017(12):87-88.
[6] 苑志英.論增強縣市級電視臺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173.
作者簡介:王海萍(1980—),女,青海民和人,本科,一級播音員,研究方向:新聞記者采訪寫作業務能力的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