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奎
青少年的身體健康發展是重要的,初中階段中長跑的教學呈現枯燥的現象,學生相對應的耐力素質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本文在依據現實的中長跑教學情況,在中長跑訓練中引入內容變換法結合強化A型間歇訓練法,探討其應用價值,為中學中長跑教學提供理論基礎。
初中階段,體育課開足開齊,但學生的耐力素質卻沒有得到改善,不斷出現在長跑猝死事件值得我們思考。在體育教學中對于負荷把握、教學方法的創新上還需下功夫。同一個課程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會產生不同的效果,這也是創新探索體育教學方法的目的之一,目前根據初中生學習壓力大,沒有體育學習的興趣、耐力素質較差等現實問題,筆者認為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選擇有趣的體育教學活動激發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興趣的提高也為接下來的體育教學活動有效的鋪墊,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1 初中階段中長跑教學現狀
中長跑是初中體育教學的必修內容,中長跑的成績反映著學生有氧能力的高低,相關研究表明有氧耐力高低是成年后健康問題的源頭,因此提高學生的中長跑成績應從有氧耐力上入手,在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運用不合理,不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不合理的中長跑教學方法如長距離的重復訓練法,練習內容較為枯燥,學生難以提起興趣,練習時學生會產生害怕抵觸情緒,但從長距離的重復訓練法來看,對于提高學生的中長跑成績會有積極的作用,但不屬于有效的中長跑教學方法,在練習時會導致爆發性的快速肌肉量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因此如何選擇合理的訓練方法手段是中長跑成績提高重要一環。
2 內容變換訓練法結合強化A型間歇訓練法的負荷指標進行訓練的價值
2.1 內容變換訓練法的作用
內容變換訓練法的應用價值在于提高積極性,學習興趣提高有助于情緒的正遷移促使練習由被動像主動轉變;從內容變換訓練法的概念來看,內容變換訓練法是通過對練習內容及條件的變換,提高訓練積極性、趣味性以及應變能力的訓練方法。練習內容的變換可以使不同的身體素質得到系統的訓練和協調的發展,但該訓練方法不足在于沒有給出具體的訓練負荷指標,在訓練過程中無法有效的把握訓練質量。
2.2 結合間歇訓練法強化A型負荷指標的應用價值
間歇訓練法強化A型的負荷指標在40s-90s之間,可以是幾個組合動作的練習,間歇時間不充分,主要采取走或輕跑形式,心率指標也在學生身體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最大心率不超過180次/分,當心率達到120次/分為下周一組練習的開始,練習時間在20分鐘左右符合學校體育課程基本部分的時間安排。符合在有氧耐力訓練中尋求的負荷時間短、內容變換靈活達到培養學生對枯燥項目的體育興趣。在練習動作上安排可以發展學生快速力量的內容比如波比跳等,可以有效在發展有氧耐力的基礎上不損失快速肌肉力量。
3 內容變換訓練法結合強化間歇訓練法在中長跑教學中的運用
基礎階段主要目標是提高肌肉耐力和支撐運動器官的負荷能力,主要任務是適應訓練對身體產生的刺激,彌補身體素質的短板提高運動興趣,為下一階段的耐力素質提高訓練打好基礎;訓練提高階段主要目標是發展一般耐力,主要任務是通過變換以往以跑為主的訓練手段,將多個練習手段進行變換練習,以波比跳,仰臥舉腿欄架跨跳等練習手段為主發展有氧耐力。
在運用內容變化訓練法時,采取走跑交替的直線折返進行,首先根據學生的運動能力確定走與跑的距離,對初一采取40米15s快走60米25s慢跑7次*3組,30米15s快走70米25s慢跑3次*2組,平均心率在150次/分左右,最大心率不超過180次/分,訓練的負荷量為2700米,符合有氧耐力訓練的負荷量安排,負荷指標均按照強化A型間歇訓練法的負荷指標進行,在學生有一定基礎后,合理調整跑與走的距離,也可采取跑、走爬行的組合進行。
通過幾個身體練習內容的組合發展有氧耐力,內容的選擇要有一定的負荷,且動員身體肌肉較多的為宜,選取波比跳、鉆跳欄架、蜘蛛爬行為身體練習內容,練習次數要根據強化A型間歇訓練法負荷指標確定,以保證訓練效果。以初一學生為例,波比跳20s+墊上蜘蛛爬行25s+欄架鉆跳20s ?3次*4組在間歇2分鐘后進行20米10s慢走60米20s慢跑20米10s慢走6次*2組的練習。
4 結語
綜上所述,內容變換訓練法結合間歇訓練法強化A型的負荷指標應用于中長跑教學中是具有實際意義,有助于提高學生中長跑學習興趣,在給定訓練負荷后可發展學生的耐力素質,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內容變換訓練法的運用,激發體育教師創新精神,通過不同條件的變換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通過科學的訓練方法去吸引學生能主動積極的了解與運用體育知識,借此去發展學生的體育意識與身體素質,進而全面的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也為青少年終身體育意識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