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 李寧 李文娜 管紀原
摘要:在科學技術和教育理念不斷發展的環境下,學習方式的改變、各種開放資源的發展及數字新媒體的變遷,都使傳統教學發生了巨大變革。本文從汽車智能技術專業核心課程《汽車電氣系統檢修》入手,運用信息化交互學習系統,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的學習模式。
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學方式;信息化;線上線下混合
1? 互聯網+時代背景
在科學技術和教育理念不斷發展的環境下,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身教”已經發生了改變,優化和整合信息化教學是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手段之一。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更接地氣地與學生交流,如何更具時代感地“潤物細無聲”呢?
今天的學生發生了變化,他們從小接觸、使用數字化產品,體驗到了數字化環境帶來的種種便利,稱得上是數字化時代的“原住民”。同時,他們的學習特征也發生了改變:
社交化學習:跟大咖學,在非正式場合學習動力和效率更明顯;
碎片學習:花零散的時間學習;
拿來主義:學習的價值越來越靠是否解決了問題而衡量。
傳統的 “粉筆+黑板+書”的課堂模式已經悄悄發生了變化,如今的課堂更多朝著多媒體、移動課堂發展。作為一線教師,一定要正視這個現實,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在課堂中要想辦法提高手機的“使用率”,占用學生的手機。
信息化教學方式只是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個性化、自由化的學習條件,盡管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但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會改變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都要以學生為主體,而教師作為引導者。
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學生的學習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學生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對資源進行選擇性、個性化學習;同時,學生所學的知識不再只是一味的“碎片化”,而是通過互聯網和智能終端,構建自己的“學習生態系統”,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交互學習系統,形成線上學習線下互動的混合學習模式。
2? 《汽車電氣系統檢修》課程目前存在問題
《汽車電氣系統檢修》課程是汽車智能技術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主要介紹汽車電源系統、起動系統、電子點火系統、汽車照明與信號系統等系統的組成、結構原理,典型車系電路圖分析,系統常見故障診斷與排除方法等,培養學生對汽車電氣系統各部分結構、原理的認知及故障診斷分析能力。
課程建設初期,團隊成員走訪了汽車制造、研發、維修等企業,對單位用人需求進行調查,結合教學效果反饋,發現了存在的問題:
①教學內容部分陳舊,和目前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新技術、新知識脫軌;
②信息化水平不夠,課堂資源匱乏,不能實現個性化學習;
③學生對于汽車電氣系統一些電氣設備的結構和原理理解不透,基礎不扎實。
在此背景下,我們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設《汽車電氣系統檢修》線上課程,是在提供知識學習新途徑的同時,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使學生獲得更多的專業信息資源,實現資源共享,提升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執行力,適應學生成長特點的需要。
3? 線上課程制作思路及過程
課程組教師從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出發,結合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的發展,以促進學生就業為導向,以培養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目的,合理地組織教學內容,力求使學生熟悉汽車電氣系統的線路,熟悉汽車電氣系統的工作原理,培養學生分析汽車電路的能力,對汽車電氣系統故障診斷與排除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探索汽車電氣領域的新知識、新工藝和新檢修方法。課程內容同樣適用于從事汽車制造與裝配、汽車維修、汽車售后、新能源汽車等相關方面的社會學習者。
高效課堂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學情,掌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及時反饋”,這是信息化背景下很容易做到的,具體做法如下:
①結合企業的崗位需求及人才培養方案,“汽車電氣系統檢修慕課建設”課程組團隊正式成立,團隊教師針對學生的聽課效果、老師的授課方式等問題進行調研,掌握學生的學情;
②團隊成員統計調查問卷,結合現有的課程標準,創新教學模式,重新梳理了課程結構,列出課程大綱,將汽車電氣系統的知識碎片化,確定了一期31個知識點與技能點,突破傳統課程內容形態和內容的縱向組織結構;
③團隊成員完成了編輯腳本-制作PPT-錄制視頻-視頻剪輯等一系列工作,共制作31個微視頻,每個微視頻10min左右,包括課程主要知識點與技能點、小結、習題測試等;
④課程在智慧樹平臺正式上線。
依托平臺開展學生中心、能力本位、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教做一體的項目教學,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和課內課外聯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學習者可自主觀看平臺視頻資源,提前進行課程預習、課后通過平臺及時溝通交流。在提供知識學習新途徑的同時,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適應學生成長特點的需要。課堂教學中注重采用適當的信息化手段,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采用問卷星分析學生的學情;采用雨課堂、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采用微課仿真軟件、動畫等將抽象的電路直觀化等,創新教學模式,改變了傳統的教學理念,加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推動課堂整體教學改革。
建立多元化學習評價體系,采用線上和線下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加入反思性評價,引導學生主動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和主要的學習環節,不斷審視自己的學習狀況,反思個體的學習行為和結果,養成自律的習慣,促進自主發展。
考核辦法采用線上學習考試80%+線下互動20%,線上部分主要由平時成績(由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行為兩部分組成)+章測試成績+期末考試成績組成,線下部分主要是學生與老師的見面會中的互動、出勤率及提問等。
4? 課程運行情況
本課程在智慧樹平臺上線,自運行以來,已完成5期招生,使用課程的學校有廣州珠江職業技術學院、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吉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等13家高職院校,共有近2000人完成學習。
本課程采用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習過程中教學效果的跟蹤評價及反饋。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產生數據的統計結果進行大數據分析,對教學效果、課程設計等指標進行考核;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完成情況的統計,分析出具體課程設計是否合理,學生是否容易接受等,從而對課程進行優化,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學情報告,教師可以看到選課的學校總數、班級、人數等學情信息,掌握學習者的基本情況,通過學習進度、學習行為、在線討論、在線視頻觀看情況等多個角度詳細的了解課程的運行狀況。通過學生的交流互動和在線視頻觀看數據,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學習習慣。教師根據數據,分析現象產生的原因,適當調整課程體系及知識樹的結構,并在課堂教學中注意教學方法的應用。
當學生登錄APP或電腦訪問學習之后,教師可以時時采集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數據,并基于這些數據,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分析。對于學生而言,由原來單一的結果性評價轉變為對過程進行評價,更適合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這些都是數字化學習帶來本質的區別。
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化資源,采用線上交流和線下溝通互補的教學組織方式,實現課程教學的功能拓展。
5? 所獲得榮譽及下一步計劃
《汽車電氣系統檢修》課程獲吉林省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入選機械行指委公布的第一批職業院校制造類相關專業在線課程教學資源。
5.1 持續更新計劃
①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不斷更新教學資源,補充知識點、技能點,補充實踐內容。五年內達到基本資源覆蓋課程的所有知識點和崗位技能點,拓展資源體現行業的發展前沿技術和最新成果;
②積極開展案例式、混合式等多種教學模式的學習,通過線上線下討論等方式促進師生間、學生間資源共享、問題交流與寫作學習;
③繼續探索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的多元化考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實現自主性學習、個性化學習和過程性學習;
④完善學習者學習效果的跟蹤評價,全面跟蹤和掌握每個學習者的個性特點、學習行為,改進教學質量。
5.2 面向高職院校和社會的教學應用計劃
①計劃今后五年在包括智慧樹在內的更多平臺向高職院校開展教學應用,累計選課達5000人;
②計劃今后五年繼續向社會開設4期課程,爭取累計選課人數達2000人。
5.3 提供教學服務設想
①計劃今后五年面向全省汽車類專業教師,開展1期的業務培訓;
②進一步加強團隊的教學服務能力建設和服務意識培養,不斷提升本課程的教學服務水平。
信息化技術與課堂的有效結合,才會產生高效課堂,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離不開新技術、新媒體的驅動,但并不等同于簡單的互聯網。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導下,將信息技術變為自覺學習、自主探索的工具。
不是只有進入課堂才是學習,只有教師講的才是知識,只有考分才說明能力,要全面、正確地理解知識和學習,理解教育信息化。我們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結合師資與教學資源,選擇合理的最優的信息化教學方法,將枯燥的知識變得有樂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質量也才能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薛芳.信息化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實踐性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7(5):29-30.
[2]郝彩琴.信息化教學模式下高職課堂考核與評價體系建立的探索[J].輕工科技,2018(2):143-144.
[3]李莉.高職院校“互聯網+”時代信息化教學模式探討[J].山西建筑,2017(3):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