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前夕,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國。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各級媒體如何傳遞抗疫正能量?如何為黨和政府分憂?如何提供立體的資訊,及時回應民眾關切?又如何生產出鮮活的“精神食糧”,讓民眾“宅家抗疫”的日子足夠充實?對此,不少媒體都在嘗試突破:融媒體讓新聞報道變得鮮活又立體,數據新聞解答了人們的困惑,云錄制打破了傳統空間的局限性……以上種種,讓我們看到了當下媒體發展的更多可能性,也為未來媒體的創新與變革提供了一個新思路。
摘 要: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從武漢到湖北再到整個中國,到處都在緊張的防控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地方新聞網站應發揮網絡輿論引領優勢,發揮黨網的主流價值,為黨和政府分憂,也及時回應民眾關切,為疫情防控工作盡到本身職責。本文重點以福建官方新聞門戶東南網的實踐為例,進行總結分析提煉,是對新聞機構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報道的一次探討,可供相關機構和讀者研究參考。
關鍵詞:新冠肺炎疫情;地方新聞網站;融媒
中圖分類號:G210.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004-03
一、守正:充分發揮新聞網站的自身優勢
在自媒體泛濫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新聞網站也被一些人視為傳統媒體,之所以被劃為“傳統”,更多是因為人們閱讀習慣的變化,很多人獲悉信息的途徑不只是報紙、電視和電腦,更多轉向了手機。但有一個事實是PC閱讀的視覺沖擊、瀏覽舒適度依然高于掌端閱讀,而且還有很多人會在工作間歇利用PC進行新聞閱讀。因此,新聞網站不能一味跟風,把所有氣力都用在自己并不具優勢的移動端上,而是要先守好自己的陣地,充分發揮新聞網站的優勢,做好PC上的新聞傳播。
(一)快說事實,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新聞唯快不破,新聞網站依然可以為網友提供最快、最新鮮的新聞資訊。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很多層級政府都指定衛健機構的官方網站第一時間發布當地的最新疫情動態通報。
對福建人來說,他們最想關注的疫情信息有哪些?全國的數據、福建的數據、湖北的數據都少不了。東南網的PC編輯每天緊盯國家衛健委、福建衛健委、湖北衛健委的官方網站,第一時間轉載發布最新通報。福建的數據幾乎做到了“秒轉”的速度,極大地滿足了網友的求知欲望。同時,新媒體編輯也同步將最新動態發布到東南網的微信公眾號、微博和今日頭條等社交賬號上。
確診病例的行動軌跡、數據的清零、最新的藥物研究發現、政府最新通告、學校開學信息、交通管制信息……只要是百姓迫切關注的,東南網的采編團隊都第一時間采集編發,提供給網友。因為及時回應關切,東南網的報道《快訊!17日零時起至疫情防控工作結束,全國收費公路免收車輛通行費!》等大批文章閱讀量均超過了10萬。
(二)條分縷析,建立專題,提供最全資訊
網絡媒體的優勢在于其“海納百川”。2020年1月21日,為了給網友提供比較全面的最新資訊,東南網在發布了一定數量關于疫情的權威稿件后,迅速推出了新聞專欄。此時,全國開設專欄報道的新聞網站屈指可數,東南網走在了前列。
1月23日10點起,武漢全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進入前所未有的封城狀態。此時,在獲取更加全面的各方信息之后,東南網推出了專題《全力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并在東南網首頁重點位置突出呈現。專題以滾動播報的形式,大版面聚焦疫情防控最新動態,大力宣傳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傳遞科學防護知識,營造全社會共同抗擊疫情的氛圍。截至3月中旬,抗疫專題發稿超過13000篇,平均每天刊發疫情相關稿件200多篇。
在這場戰“疫”中,全國就是一盤棋。福建積極響應國家部署,對口支援湖北宜昌,這也是福建戰“疫”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月11日,福建省對口支援湖北宜昌的前方指揮部和首批醫療隊成員共158人在福州集結出發。為了記錄福建馳援宜昌的場景,東南網第一時間聯合三峽宜昌網共同制作推出了《福建醫療隊支援宜昌共同抗“疫”》網絡專題,并在東南網首頁重點位置體現。東南網采編團隊與三峽宜昌網采編團隊聯動報道,聚焦一線,展現了福建支援宜昌醫療隊醫護人員在戰“疫”一線的良好精神風貌和無私奉獻精神。[1]截至3月中旬,兩家媒體已共同采編發相關稿件200余條。
在疫情得到相對有效控制的情況下,東南網按照工作部署,于2月12日推出了《防疫復工并舉?安全有序兼備——復工復產?福建在行動!》報道專題,專題開設了“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致敬戰‘疫’中的平凡英雄”“防疫物資生產忙”等欄目,聚焦福建省復工復產重要政策資訊和一線故事。該專題目前發稿已超過1500多條。
二、創新:“掌上開花”,有效延伸傳播觸角
專題是地方新聞網站在戰“疫”報道中基于自身平臺的一種優勢方法。此外,在目前的融媒體傳播格局下,地方新聞網站也需要爭取移動端上的讀者關注,使自身的產品傳播更廣,也在移動平臺上發揮網絡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價值。在此次戰“疫”報道中,東南網群策群力,組織精干力量,充分展示了“十八般武藝”,策劃制作了諸多適宜移動端傳播的產品。
(一)使報道更立體:開發疫情動態數據平臺
2020年2月初,全國各地確診病例數據不容樂觀,網民內心都很焦灼。為了使福建各縣市區更直觀了解所在地區的被感染人員情況,加強防護,東南網于2月 4日重磅推出了《福建新冠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可直接查詢福建省各縣區的確診、疑似、死亡及治愈人數,還可就全省或所在地市的疫情數據形成直觀的圖表,并在微信朋友圈廣泛傳播,方便福建網友及時查詢。
《福建新冠肺炎疫情實時動態》有別于騰訊、網易等平臺,服務福建本土特色更加明顯。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疫情控制情況的變化,東南網又在疫情地圖的基礎上推出了疫情趨勢圖,使網友除了能了解疫情數據,也可以看到近半個月的疫情變化趨勢。
疫情防控中,福建不斷派出醫療隊伍支援湖北,先后輸送12批次總計1393名醫護人員。福建的各行各業也不斷涌現出抗疫先進典型,有的甚至為之付出了生命,例如工作過度疲勞、誘發腦溢血死亡的寧德市福安溪尾鎮副鎮長雷木成,超負荷工作而倒下的村醫、三明市大田縣屏山鄉芹陽村村民陳榮侯。為了更好地向這些英雄表達敬意,銘記他們的付出,東南網精心策劃推出了《福建戰“疫”群英匯》,將他們的名字和事跡一一銘刻,同時開辟留言區,供網友留言點贊,并推薦他們身邊的英雄。
(二)使形式更鮮活:推出系列主題海報、圖解和H5
在本次的戰“疫”報道中,筆者關注到,海報宣傳是一大特色和亮點,不管是央媒還是地方媒體,讀者的關注在哪,媒體的觸角就要延伸到哪。由于疫情防控需要,在長時間內,多數國民的時間被手機占用,其中微信花費了他們不少的精力。而單張海報很適宜在朋友圈傳播,基于此,東南網在本次報道中,對海報的運用尤為充分,并在朋友圈迅速收割了一波粉絲。
在這場全國的疫情戰中,福建元素的貢獻尤為明顯,醫療專家鐘南山乃廈門人,舉世矚目,但他的福建情緣不一定為人所知。武漢的雷神山、火神山兩座醫院的迅速建立投入使用,離不開“福建制造”的貢獻,比如長樂民企金強集團與時間賽跑,3天交付武漢火神山醫院房屋地板,首善曹德旺先后捐款1.4億元。2月5日起,東南網策劃推出了“點贊福建力量”系列海報,首期《鐘南山》迅速刷爆朋友圈,此后連續推出《福建援湖北醫療隊》《廈門航空》等共12期。
醫生是戰“疫”中的英雄,同時物業人員、快遞小哥、物流人員、社區人員、公交車司機、清潔工等堅守一線、維護社會正常運轉的其他行業工作人員也是英雄。東南網策劃推出了《致敬戰“疫”中的平凡英雄系列》系列海報,連續推出《醫療工作者》《志愿者》《基層干部》等共18期。
為了使新聞得到更為及時有效的傳播,戰“疫”中,東南網還制作了大量的新聞海報,例如《英雄歸來》《別樣“三八節”致敬最美的她》《福建首批支援湖北勇士全員再戰金銀潭》《數讀福建復工》《剛剛,341名云南籍務工人員抵榕》等共30多期。
此外,東南網還制作了《@節后返閩工作的你,這份防護攻略請收好!》《全球疫情速覽 中國:攜手戰疫》《因地因時因業因企施策 福建出臺21條措施有序有力有效復工復產》《邏輯關系圖告訴你,為啥宅家也是做貢獻》等圖解新聞,幫助網友更好地讀懂新聞。
H5在本次戰“疫”報道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運用。1月26日,東南網推出了H5《防控疫情!這個春節, 我承諾》,倡議大家不串門、不聚會、不外出;2月1日,推出了H5《抗謠“防疫戰”,福建在行動》,號召大家不傳謠、不信謠、不恐慌;2月3日,推出了H5《福建援鄂醫療隊戰“疫”一周記》,記錄第一支派往湖北的醫療隊在第一周的日常,為他們鼓勁加油;2月13日,推出了H5《蜜桔之約》,為福建對口支援的宜昌加油,為福建派往宜昌支援的醫療隊加油;3月18日,推出了H5《英雄歸來》,歡迎第一批從湖北撤回的醫療隊員。
(三)使生產更智能:AI虛擬主播解放人力
在戰“疫”報道中,東南網推出了人工智能虛擬主播小晴,利用人工智能主播省力、新穎、快速、智能的優點,制作了元宵祝福視頻、福建醫療物資播報等系列短視頻。由AI虛擬主播制作的短視頻,以逼真的形象、自然的聲音、精準的口型受到了網友的喜愛。其中,《福建春季開學時間預計推遲到2月16日之后》全網瀏覽量超1300萬,《嬰幼兒戴口罩應預防窒息》全網瀏覽量超487萬,短視頻大多瀏覽量超10萬。[2]
同時,東南網與全國主流媒體進行疫情防控相關直播,與《經濟日報》、人民網、人民視頻、央視頻、環球網等70余家主流媒體成功聯動直播。
(四)使服務更貼心:搭建疫情防控公益服務平臺
媒體作為信息中介,牽線搭橋是其特有的功能,也是彰顯社會責任感的一個重要體現。在本次戰“疫”中,東南網積極牽線京東、易聯眾、科大訊飛等科技企業,打造了多功能公益服務平臺——福建疫情防控公益服務平臺,并于2月14日正式上線,PC和移動端均可瀏覽操作。平臺設有福建疫情滾動播報、公告通知、辟謠舉報、福建疫情實時地圖、新冠肺炎小區查詢、新冠肺炎癥狀自查、發熱線上義診、應急物資信息發布、AI主播等服務功能。該平臺不斷嫁接到福建的省直機關、地市、縣、鄉鎮的微信公眾號內,服務各層級網友。
受疫情影響,福建一些地方交通運輸不便、客商減少,導致不少農產品滯銷,農戶出現銷售困難。東南網主動發揮媒體優勢,打通資源壁壘,核實發布信息,對接電商平臺,協助農產品滯銷的各地農戶對接平臺消費者,在首頁開辟了《戰“疫”有我,助農在行動》專題頁面,攜手樸樸、淘寶、拼多多等,在《福建疫情防控公益服務平臺》上向全社會征集滯銷農產品信息,協助農產品滯銷的各地農戶對接平臺消費者,展現媒體擔當。[3]
(五)使聲音更清晰:持續滾動辟謠以穩民心
針對網絡出現的謠言,東南網及時向權威部門核實跟進,澄清不實傳言,消除不必要的恐慌情緒。東南網從1月22日起,推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實時權威辟謠,不信謠不傳謠!》特別報道,持續滾動更新。實時更新了《某影城現在還開門,還滿座?造謠者被抓》《飛機灑消毒藥水 這個謠言信不得!》《暫時別吃魚肉?這些傳言不能信!》等辟謠稿件數百條,積極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堅定打贏疫情防控戰的信心。
三、特色:立足海外分站,做足僑胞宣傳
在本次抗疫宣傳中,東南網考慮到福建的海外僑胞眾多,積極發揮東南網的海外落地優勢,發動東南網海外分站的力量和通訊員隊伍,開設了《共同抗擊疫情,海外僑胞在行動》網絡專題,發布原創圖文報道和抖音視頻,對世界各國僑社僑胞支援抗擊疫情捐款捐物的事跡進行了宣傳,表達了海內外同胞在共同抗擊疫情過程中的所想所盼,弘揚了海外僑社的正能量。此外,各海外分站還積極聯系所在國僑社、僑領,鼓勵各國僑社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學習,鼓勵更多僑胞參與到支援戰“疫”的過程中來。
在諸多報道中,東南網全球獨家報道旅日閩籍僑胞劉丹蕻(原田優美),義助“鉆石公主”號的祖國同胞回國的善舉備受矚目。“鉆石公主”號突發疫情后,祖國時刻記掛著郵輪上的同胞,從“鉆石公主”號停泊的橫濱港到東京羽田機場,有相當一段陸上距離,香港特區政府和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積極尋找大巴接送港澳同胞。2月15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參贊兼總領事詹孔朝找到閩籍僑胞劉丹蕻,請求協助。
疫情面前,劉丹蕻不是沒有顧慮,因為在接下來的櫻花季,公司的大巴很早就被旅行社預約滿了,如果參與這次接送,對今后經營的影響難以預料。因此,一開始劉丹蕻想找其他大巴公司,但隨著疫情發展,一家家公司都退縮了。另一邊,香港特區政府尋找大巴也遇到了困難,多個日本巴士公司都拒絕接送。
時間就是生命,為了同胞,劉丹蕻毅然接下此次任務。2月19日至22日,劉丹蕻率領她的團隊,連續奮戰4個晝夜,圓滿完成了護送同胞的任務。劉丹蕻的事跡經東南網獨家報道后,在社會各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她的勇敢行動向世人展示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中華傳統美德。
這場抗疫戰成為了全球共同面臨的一次挑戰。3月2日,東南網推出了《全球抗疫進行時》專題,聚焦全球疫情最新進展,通過圖文突出了中國在努力防控本國疫情的同時,第一時間支援世界其他國家,呼吁全球合力共抗疫情,展示了中國的大國擔當與責任。截至3月18日,共發稿3000余條。
四、結語
在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道中,地方新聞網站應該承擔起黨網應有的責任,在網上輿論引領中發揮重要作用,為黨分憂、為民解愁,及時準確采編有效信息,滿足網民的知情權,消除他們的焦慮和恐慌。在目前的傳播格局下,不論是哪種形態的媒體,都必須有融媒體傳播思維。地方新聞網站除了要做好PC端的宣傳,還必須在移動端延伸自己的觸角,要善于制作海報、圖解、H5、短視頻等產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等社交媒體平臺,把產品送到更多讀者手中。區別于自媒體的信息泛濫,在關鍵時刻,官方新聞網站要站出來權威發聲,及時澄清不實信息,使網絡空間更加晴朗。
參考文獻:
[1] 蔡秀明,鄧波.抗“疫”宣傳 東南網打好聯合戰[N].福建日報,2020-02-18(8).
[2] 蔡秀明,余琳艷,郭勝達,江茗茗.同舟共濟戰疫情 東南網這樣做[N].福建日報,2020-02-11(8).
[3] 林先昌.疫情之下 媒體電商聯動公益助農[DB/OL].東南網(原創報道欄目),2020-03-17.
作者簡介:王祥楠(1983—),男,福建泉州人,在職研究生,編輯職稱,研究方向:網絡新聞傳播,應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