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軍
摘要:本文有針對性的探討新形勢下創新審計管理模式,實現“一審多果,一果多用,一次審計出多份報告的”審計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審計成果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推動單位審計業務發展,提高審計成果綜合運用水平。
關鍵詞:審計管理模式;審計成果;審計效率;審計質量
審計管理模式是指為實現一定審計目標,由各種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審計的標準形態。審計管理的模式是行政型的管理模式。在行政改革和轉變政府職能中,強調政府職能的服務公共的性質,因而把行政管理認為就是公共管理,行政型審計管理模式也就是公共型審計管理模式。
1.要建立合格的審計管理模式必須必備以下要求
要以客觀實際的審計管理環境為基礎,建立審計管理模式,要從實際出發,依據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條件下,市場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現代經濟管理的要求;
要采用科學方法,建立審計管理模式對客觀審計事物的研究,要采用科學的觀察法、調查法、抽象法、定性法、定量法和分析法等;
要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建立審計管理模式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運用現代科學理論,并依據有關法規;
要抓住事物的本質,建立審計模式要運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審計事物的本質,反映審計事物發展的規律;
要具有規范性,建立審計模式要按照審計模式內容從形態、結構、功能和特征等方面進行規范,抽象為一種標準形態[1]。
2.審計管理模式的建立對于審計工作具有不可或缺的意義
認識審計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使得實際存在的復雜的審計事物,由于采用建立模式的抽象,變得簡單明了,易于理解。
提出審計改革的要求。以審計管理模式的標準形態,對照實際審計管理工作,進行審計改革,以促進審計事業的發展。
指導審計實踐。以審計管理模式的標準形態對照實際審計工作,不斷充實和完善不符合審計管理模式要求的內容,采取相應措施,對現實事物的發展施加影響,以便發揮審計的作用[2]。
3.審計成果是審計機關最終的核心“產品”
審計成果指審計人員在審計實踐中經過實施審計程序,匯總工作成果而形成的審計結論與建議,是審計機構、審計人員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形成的工作結晶。同時它也是審計成效的集中反映,是做好審計工作的重要衡量標準。審計成果運用關系到審計職能是否得到充分發揮,關系到審計價值能否得到充分體現,關系到審計工作關鍵一環的問題。積極探索加大審計成果分析利用制度,對于拓展內部審計的廣度和寬度起著積極的作用。
4.整合審計資源,建立統一實施的審計運行機制,實現“一審多項、一審多果、一果多用”
做好審計前的調研工作。把握每項審計項目特點,有的放矢開展審前準備。扎實推進系統機關之間的溝通銜接,提高審計資源配置效率,明確審計的不同目標、重點和任務。嚴格落實執行審理制度。全面規范審計行為,加強審計現場管理。
強化審計工作上下聯動和橫向協作,發揮整體合力。將預算執行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政策跟蹤審計等主體業務統籌管理,有效發揮融合效應,既打造推動“1+N”審計模式,又實現審計目標全覆蓋。使得多項審計工作緊密聯合,統籌一體,節約了審計資源,提高了工作效率[3]。
搭建審計成果共享平臺。建立完善審計對象庫、審計事項協作平臺,便于對不同類型項目進行統籌融合,加強同一審計事項的分工協作和成果共享,推行實施精細化審計,以分步走的方式滿足審計全覆蓋要求,明晰審計各環節,將預算編制、事中績效管理、事后審計監督全程納入審計過程中,形成全鏈條監督機制,所有款項進出有序、賬目明晰、使用透明[4]。
依托新科技、新技術,創新審計工作方法。深入推進數字化審計工作。依托大數據,建立電子數據定期報送機制,借助信息化手段,創新審計方法。充分發揮數據分析團隊的作用,利用大數據和計算機審計技術,加強數據關聯分析,打造從預算、指標、支付、核算、決算全過程完整數據鏈,有助于提高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且大數據化審計系統使得審計結果可視化,及具可讀性。即呈現出來的結果,顯示的閱讀大數據分析審計報告簡節、明了、易懂[5]。
建立審計成果綜合分析制度,開展成果“再加工”、成果“深加工”,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協調,促使審計成果運用及時落實到位,彰顯審計價值。要從過去只注重發現問題轉到發現問題與推動解決問題并重上來,努力強化提升審計成果意識、審計項目精品意識,使每一名審計人員認識到審計機關履行審計職能、提高審計價值、實現審計目標產生的效果和影響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計成果運用的深度和力度。
參考文獻:
[1]李麗坤.淺議如何提高審計質量促進審計成果運用[J].商業文化(下半月),2012(10):107.
[2]尚煜欣.大數據時代審計創新性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09):178-179.
[3]薛開進. 數字經濟時代下內部審計創新轉型之路[N]. 中華合作時報,2020-09-11(B03).
[4]李小娟,張曉萍.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審計”監督體系創新與發展[J].財政監督,2020(14):79-82.
[5]紀素容.大數據時代審計業務管理模式創新研究[J].納稅,2019,13(30):19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