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融媒體的快速發展,各媒體工作人員角色的融合是內在需求,所有行業中端的崗位會向行業前端前移。因此,記者與編輯的融合是融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數字化浪潮下,人工智能的發展,崗位的疊加,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用作者的思路改寫文章,從“裁縫”拓展到“設計師”,編輯的記者化或者說作者化是大勢所趨。本文嘗試用缺失元素、抓中心句、核實小標題、查押韻對偶、縮寫凝實、審細節描寫六大技巧審查稿件,優化記者的編輯能力,從而進一步找到編輯與記者的契合點,使編輯與記者不斷融合。
關鍵詞:編輯;記者;融媒體;融合
中圖分類號:G21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7-0135-02
一、引言
隨著融媒體的快速發展,各媒體工作人員角色的融合也不可避免,所有行業中端的崗位會向行業前端前移。用作者的思路改寫文章,從“裁縫”拓展到“設計師”,編輯的記者化或者說作者化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二、記者與編輯融合的意義
記者與編輯融合是融媒體發展的必然結果。融媒體的多平臺促使記者與編輯融合。原先不同的報紙、微信、電視臺進入了同一家融媒體中心,特別是縣一級融媒體分站,它的人員數量有限,既當“前鋒”又當“后衛”是十分普遍的。而微信稿、電視新聞稿、報紙稿的采寫是各不相同的,如果沒有相應的記者角色的磨煉,其編輯往往處理單一化。融媒體的時效性呼喚記者與編輯融合。媒體工作者的工作量是隨著媒體出版的周期變化而變化的。周期越短,工作量越大,時效性越強。月刊雜志比周報時效性強,日報則比周報時效性強,而每天多次微信推送可以兼顧到晚間的新聞信息時效性,但其工作量也很大,需要記者與編輯的融合。
記者與編輯融合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創新是每個行業必須面對的事實,出版行業也是。而編輯是對稿件進行內容加工和優化,現在“黑馬”軟件等對編輯行業是有一定沖擊的,尋求編輯的記者化,也就是尋求編輯的創新化,它是應對人工智能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記者與編輯融合的技巧
記者與編輯融合呼喚編輯立足新聞視角或作者視角,要站在記者的角度或者作者的角度寫文章、改文章。把修改內容從量綱、符號、科學性、政治性、通順性延伸到中心思想、線索、布局、細節描寫上。自己寫文章,只有自己體驗了,從作者的角度看待文章,才能體會“設計師”與“裁縫”是完全不同的,要關注的問題和運用的筆力也是不盡相同的。
記者與編輯融合要求編輯有選題意識,不斷求新求快。通過不斷寫作,編輯向行業前端的記者學習,甚至成為兼職記者,是融合過程中的必經環節。
新聞采寫要求語言精練,內容可信、通達。通過體裁分解,獲得該體裁的要素,例如新聞可以分為六要素,進行要素“隔離”,錘煉新聞感。通過誦讀快速抓住中心句,核實小標題獲得文章脈絡;通過押韻、對偶的手法“精修”文章;通過審查細節描寫,夯實文章“血肉”,從而提高采寫和編輯的質量。
(一)使新聞六要素中一個或多個元素缺失,是體會新聞體裁特性的“試金石”
新聞有6個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搞清新聞體裁的特點是做記者的基本條件。
例如一則新聞:《情牽“老小舊遠”聚焦扶弱助困》[1]
2019年市政府實事項目市民滿意度再創新高。
據了解,2019年上海市政府實事項目共安排了10方面28項,都已經圓滿完成,其中有25項超計劃完成。據測評,2019年度市政府實事項目的市民滿意度總平均分為91.97分,較2018年提高0.95分,再創歷史新高。
測評得分居前的項目分別是:市民健身步道建設、職工“愛心接力站”、愛心暑托班、市民益智健身苑點、智慧健康小屋、托育點建設、消防設施增配改造、綠道建設。
此外,老年日間服務中心、養老床位建設、市民球場建設、停車資源共享利用、醫療急救分站、道路擁堵點改善、公交到站信息預報等項目,因其受益面廣、普惠性強、顯示度高等特點,也受到群眾普遍好評。
誰做了什么,可以簡單直接地表達新聞事件。文中“安排”“已經”“為”“創”“是”“受到”都是動詞,動詞是抓住六要素中事件的法寶,也是貫穿整個新聞的主干。
之后可從動詞的使用延伸到六要素的分別隔離,就是缺失一種要素,看文章成為什么。缺時間,或缺地點,可以成為小說;缺事件,缺人物,則不成為文章,只是文字羅列;缺原因,缺結果,或可成為詩歌。體會元素缺失,是深刻文章體裁的小法寶,用沒有來體會有,讓編輯從記者或作者的角度抓住文章的本質。
(二)中心句的辨別是快速抓住文章脈絡的“助推器”
新聞可以僅僅講新聞發生那一刻的事件,也可以展開。常用的方法是用句和段展開,句句之間以及段段之間關系清晰、連貫。中心句往往出現在段首和段尾,快速找到中心句是把握文章主干、枝葉的小法寶。
例如一則新聞:《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開幕》[2](肩標:昨舉行預備會議通過會議議程等 董云虎講話)
本報訊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昨天舉行預備會議。市政協主席董云虎主持會議并講話。
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議程和日程,表彰了2019年優秀提案。2019年,廣大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市政協各界別、各專門委員會(指導組)積極運用提案履行職能,為加快實施三項新的重大任務,持續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著力建設“五個中心”,助力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為發揮優秀提案示范激勵作用,授予《關于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的建議》等59件提案優秀提案獎。
……
本報訊 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天上午9時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中波990千赫、調頻93.4兆赫,上視新聞綜合頻道和東方網等主要網絡新媒體,屆時將現場轉播大會開幕實況。
第一段“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昨天舉行預備會議”,第二段“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議程和日程,表彰了2019年優秀提案”,最后一段“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天上午9時在上海世博中心開幕”都是各自段的中心句。通過3句中心句和文章題目,迅速把握新聞的主要內容,編輯對文章主旨有整體把握,從而對下一步的編輯加工有總體把握。
(三)押韻和對仗是一則新聞的妙筆,是雅致的“風向標”[3]
新聞類似語言翻譯,或可存在可信、通達、雅致的文風取向。而押韻和對仗是追求雅致的小技巧。
編輯在把握文章體裁和主旨的前提下,在文字上活用“押韻”和“對仗”,是與作者溝通的妙招,也是使文章雅致的妙筆。但是,押韻和對仗不能太多,否則會顯得生搬硬套。
(四)縮寫是記者與編輯融合的“組合拳”,反復雕琢編輯和記者的共同技能
能用一句話講清的盡量不用兩句話,文字的精練、不注水,是記者和編輯統一的目標,也是他們融合的關鍵點,更是相互融合的“組合拳”。
(五)細節描寫是記者編輯融合的關鍵
文章是不是言之有物,主要看細節描寫。溝通選題與中心思想,選題與文章脈絡的是細節描寫,細節描寫是編輯重點審查的對象。
四、結語
記者與編輯的融合是豆與豆萁天然的融合,一位不會自己裁衣的設計師不是一位好的設計師,而裁縫裁剪自己“設計圖紙”則更具“量身定做”感。融媒體向全媒體的改變是大勢所趨,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經濟性壓力的增大,行業能力的融合必不可少。記者與編輯的融合有天然的困難,記者考慮文章的中心思想,而編輯考慮文章的局部優化。通過角色實踐,嘗試記者兼職編輯,或編輯兼職記者,通過缺失元素、抓中心句、核實小標題、查押韻對偶、縮寫凝實、審細節描寫六大技巧審查新聞稿,優化記者的編輯能力,從而進一步找到編輯與記者的契合點,使編輯與記者不斷融合。
參考文獻:
[1] 趙菊玲.情牽“老小舊遠”聚焦扶弱助困[N].新民晚報,2020-01-14(2).
[2] 周淵.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今開幕[N].文匯報,2020-01-26(1).
[3] 張鈺蕓.實體商業多線發展加速“新零售”[N].新民晚報,2020-02-08(2).
作者簡介:顧姚星(1981—),男,上海人,研究生,碩士,編輯職稱,研究方向:新媒體的融合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