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羽
摘 要:文科物理學習使學生開拓視野,豐富知識儲備;文科物理側重物理學與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強調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文科物理教學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關鍵字:文科物理;科學素養;能力
遼寧地區,普通高中課改前,文科學生須完成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必修2及選修1-1的課程,新一輪課改后,高考不選考物理的“新文科”學生,也需要完成6個必修學分的學習。很多學生對物理學科興趣不大,或是學習過程中屢受挫折,棄理從文之后,會覺得物理是一門無足輕重的學科,只要完成了學業水平考試,就可以永遠擺脫它。其實不然,物理科學與我們的生活和社會息息相關,物理思維也有助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物理教師對待文科物理教學不能敷衍了事,更不能對學生放任自流,因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本教育。
1、文科物理學習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物理科普知識,開拓學生視野,豐富知識儲備。
例如,在電源和電流一節課的學習中,有關于電池種類的認識,在日常生活中,各種電器與我們密不可分,電池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常用的手機電池、充電寶等等,認識這些電池各個參數,包括電動勢、電壓、電流、容量等,是生活的基本常識與基本技能,包括給電池充電時,要看好充電器的輸出電壓電流與電池是否匹配,以免損壞電器甚至發生事故;選擇充電寶時,明確電池的能量或容量是否符合乘飛機攜帶標準。
再如,沒學習過高中物理的很多人不知道電磁爐的原理,以為跟普通的電爐一樣,是電阻絲發熱再傳熱給鍋體以加熱食物,至于為什么電磁爐只能用平底鐵鍋便不得而知了。經過電磁感應這一章節知識的學習,哪怕文科教學僅僅讓學生簡要了解電磁感應的原理,即閉合導體回路內磁通量變化會產生感應電流,也會讓學生恍然大悟,揭開了電磁爐神秘的面紗,教材中還介紹了電磁爐的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更對學生做到了知識的普及。
還有在電磁波一章的學習中,學生會學習到微波爐用到了電磁波中的無線電微波加熱食物,只是能量并不大的電磁輻射,跟X射線產生的電離輻射有著很大的區別,經過學習之后,學生不會再談輻射而色變,也會甄別“微波爐的輻射會致癌”這樣的謠言。
以上這些都是高中物理課堂的科普知識,是作為高中生應知應會的知識,這體現了高中物理學習的作用,更體現了物理知識與生活聯系得多么緊密。
2、文科物理側重物理學與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結合,強調物理學對人類文明的影響,體現科學、技術、生活、社會之間的緊密聯系。
科學是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在《物理選修1-1》的教材中,大量的篇幅敘述了以物理學理論和相關技術為先導的三次技術革命,及其對社會進步的巨大作用。例如,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電力技術廣泛應用,從法拉第電磁感應現象的發現,到西門子發電機的問世,大量廉價電能的使用又促進了新型電器的研制,工業用電、生活用電得到發展發展,交變電流、變壓器、高壓輸電、電網供電等技術迅速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改變了人類社會。
再如,麥克斯韋預言了電磁波的存在,并通過赫茲的電火花實驗得以證明,馬可尼成功地將電磁波理論技術應用于跨越海峽的無線電通訊,再到后來無線電話試驗成功和其他無線電技術如雨后春筍般地相繼問世,它們使整個世界的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科學是歷史進步的杠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教師要利用這些素材,使學生感受到物理學對人類歷史發展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生活的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功勞。
3、物理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提高終其身學習的能力,為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奠定基礎。
文科物理教學中除十分重要的公式和簡單計算外,規避了深奧的數學公式和繁瑣的計算,這樣容易使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把學生從繁難的計算中解放出來,使其體會到物理簡潔之美,使其更注重物理方法和思維。
文科物理也必須做實驗,也要適當安排探究式學習的內容,使學生手腦都得到這方面的訓練。例如電場、磁場這些概念及其抽象,實驗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有關電磁感應、電磁波的實驗又十分有趣,能夠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探索精神。
物理學基于觀察與實驗,建構物理模型,應用數學等工具,通過科學推理和論證,形成了系統的研究方法和理論體系。科學家在物理知識的探索中,采用了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觀察實驗法、科學假設法、類比推理法等等。這些方法潛移默化地貫穿在物理學習中,學生不僅學習了知識,更被這些科學的方法影響,以此提高自身科學素養,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
[2]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1-1(人教版)
[4]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1-1教師教學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