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霞


【摘要】目的? 探究溫度與時間對尿液分析儀檢測潛血與血尿測定的影響,為提高檢測的準確率尋求指導依據。方法? 調取近一年來我院門診就診患者留取晨尿為研究對象,對其中500例患者進行血尿鏡檢和潛血鏡檢,并取晨尿混懸液鏡檢;另外選擇103例住院患者的血尿作為對比,并將其置于10~22℃、25~30℃條件下,尿液即刻、存放2h后、存放4h后、存放6h后和存放8h后進行檢驗。結果? 紅細胞在室溫4h減少約15.4%,8h減少約57.7%,潛血陽性率則顯著增加,尿液分析儀潛血檢驗的準確率顯著高于尿液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尿液分析儀和顯微鏡下對潛血與血尿的檢驗各有優勢,但尿液分析儀檢測潛血操作方便,敏感性強,能有效彌補鏡檢紅細胞的檢驗結果,提高血尿的檢出率。
【關鍵詞】尿液分析儀;潛血;血尿;測定;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6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0)07-036-03
血尿是臨床上多種疾病的共同病癥,臨床對于血尿的診斷主要是以紅細胞和潛血這兩種指標進行評判,但在大部分的實際操作過程中,由于儀器檢測的敏感性較強,所以經檢測的潛血和血尿鏡檢查的紅細胞數量相差甚遠,且不成正比。其原因在于血尿檢查過程中存放的時間、pH、溫度和比重等都會受到影響。紅細胞一旦受到破壞,鏡檢下觀察到的紅細胞數量就會減少,與潛血結果不一致。我院通過對500例門診患者的血尿鏡檢和潛血進行了檢測和對比,以此證實尿液鏡檢即便是沒有紅細胞,潛血也不一定是陰性,現將結果作如下報道。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調取我院近一年來我院門診就診患者留取晨尿為研究對象,對其中500例患者進行血尿鏡檢和潛血鏡檢,并對其檢驗結果進行分析比較。
1.2使用儀器
采用Mission U500尿液分析儀,采用與分析儀配套的尿液檢測試紙,采用日本OLYMPUS公司生產的顯微鏡。
1.3檢驗方法
1.3.1尿液分析儀檢驗
首先將新鮮混勻的10ml尿液取出放入試管中,將試紙條直接浸泡在所選尿液中1s,然后將試紙條置分析儀上進行檢測,打印檢驗結果。
1.3.2顯微鏡觀察紅細胞
將尿液標本中取出10ml放入試管中,隨后置入離心機中,轉速為1500r/min告訴離心5min,取出試管,選擇試管內的上清液,并保留沉淀0.2ml,將剩余的沉淀充分混勻,從中選擇20μl混懸液置于載玻片上,并加蓋鏡檢,置于高倍鏡下觀察紅細胞的數量和大小,并記錄中細胞在10個視野下的平均個數。
1.3.3影響因素分析
將患者血尿鏡檢與潛血鏡檢,取晨尿混懸液鏡檢,并觀察在10~22℃、25~30℃條件下,尿液即刻、存放2h后、存放4h后、存放6h后和存放8h后潛血陽性率的變化。假陰性:使用尿液分析儀對患者的檢驗并無任何異常,但使用顯微鏡檢驗患者的尿液,則發現異常;假陽性:使用尿液分析儀對患者的檢驗出現異常,但使用顯微鏡檢驗患者的尿液,則發現儀器分析結果有誤。
1.4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全部錄入Excel表格,由專業的統計學工作人員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其中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檢驗;計量資料采取方差檢驗及正態分布檢驗,以(xˉ±s)表示;其中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統計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血尿鏡檢紅細胞與潛血檢驗結果
2.2患者血尿放置時間、溫度與紅細胞破壞程度及潛血檢測結果
紅細胞在10-22℃下存放6-8h,其減少率可達30.7%-57.7%;而在25-30攝氏度下存放4-8h,其減少率可達17.4%-60.8%,應當盡快在4h內于10-22℃存放,提高檢驗的準確率,詳見表2.
3討論
尿常規檢查是臨床上診斷各種疾病的必要檢查之一,尤其是涉及泌尿疾病的診斷時,只有提高診斷率才能及時進行治療,對于其他系統的疾病,尿液檢查也能作出相應的判斷和用藥監護。尿常規作為常規的檢查,但醫護人員在保存標本過程中也會因為不恰當的操作導致結果出現假陽性,造成醫生使患者的疾病誤診。尿液檢查不僅能直接了解患者泌尿系統的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還能反應全身多個臟器的功能情況。使用顯微鏡對患者的尿液標本進行檢查,主要是觀察患者的紅細胞、白細胞和其他信息。而尿液分析儀則是一種自動化的儀器,其操作簡單、快速等優勢也在臨床廣泛應用。但尿液分析儀的使用過程是否精準也會影響患者的結果是否準確,一旦有偏差不僅會引起結果的誤差,同時還會延誤患者的診斷[6]。
Mission U500尿液分析儀采用了反射光的原理進行測定,通過計算機將測得的值轉化為數值,并將其與每一種成分的標準譜進行比較后得到結果。在每個試劑墊發生反應后會顯示出不同的顏色,而顏色的深度則與尿液中成分的濃度則成正比,成分含量越低,則試劑墊的反射光則越強。本次研究中,我們發現,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下對紅細胞與潛血進行觀察,結果提示紅細胞在10-22℃下存放6-8h,其減少率可達
30.7%-57.7%;而在25-30℃下存放4-8h,其減少率可達17.4%-60.8%。實驗證實,尿液存放的時間越長,存放的溫度越高,都會對紅細胞造成沒明顯的影響,紅細胞鏡檢結果明顯減少,而潛血陽性率則顯著增加,所以應當盡快在4h內于10-22℃存放,提高檢驗的準確率。經過對500份檢驗結果的分析,我們發現,尿液分析儀的敏感性更高,操作也更強,能有效彌補顯微鏡下檢驗紅細胞的偏差,但鑒于上述兩種因素存在相互的影響,而兩者之間并無相關性與重復性,所以對于儀器檢查出潛血陽性的,還要進一步做顯微鏡檢,相互補充,提高臨床診斷。
參考文獻
[1]蔡旭君,韋建武,韓瑩等.尿潛血陽性患者2次晨尿中紅細胞形態比較[J].蚌埠醫學院學報,2014,39(2):257-258.
[2]余群秀.血尿與尿潛血之差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4,1(8):1441,1444.
[3]蔡月華,詹桂芬,溫婉顏等.臨床尿液檢驗結果異常的臨床分析[J].當代醫學,2014,11(20):48-48,49.
[4]郭新玲.尿潛血尿液分析儀檢驗法與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法應用效果對比[J].中文信息,2017,6(3):284-284.
[5]錢同勝,劉云,朱進華等.芻議尿中紅細胞形態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8(21):138-139.
[6]劉鳳奎,陳海平.血尿臨床診斷思路[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6,44(2):22-25.
[7]李正凱,吳文博.探討尿液潛血檢驗中尿液分析儀潛血檢驗與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的方法[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6):30-31.
[8]由繼君.尿液分析儀潛血檢驗與顯微鏡紅細胞計數檢驗方法在尿液潛血檢驗中的效果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