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安學 夏清泉
摘 要:傳統媒體在深入推動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短視頻的發展,以期提高輿論力、引導力、傳播力和影響力。目前,傳統媒體新聞短視頻存在比較明顯的“單打獨斗”的情況:推動短視頻創作的恒心不足;制作欠缺精細化,品牌意識不強;跨媒體合作難有進展;缺乏議價話語權。究其原因,有內外多種因素交織,在部門間、內部各平臺間、各媒體交流中都存在亟須解決的“鴻溝”。傳統媒體發展新媒體的當務之急是整合媒體資源,實現傳播效益最大化。
關鍵詞:傳統媒體;新聞短視頻;整合發展;媒介融合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0)06-0116-02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項目的資助成果,項目編號:GD13CXW02
在經歷了“草莽式”成長與飛速發展后,短視頻的廣泛使用引起了廣泛關注。一方面,一開始就以搞笑、消遣娛樂為噱頭的短視頻,雖然在網絡空間凈化治理中得到了改進,但娛樂搞笑仍是短視頻最為重要的內容之一,其中不乏低俗甚至色情內容;另一方面,在新媒體領域,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傳統媒體要在短視頻發展中更有作為,社會各界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如何推進考驗傳統媒體融合的成色,電視、紙媒等傳統媒體如何優勢互補的問題亟須解決。
優秀的新聞短視頻兼具新聞性與必要的剪輯、編排技巧,傳統報紙、電視若能打通壁壘、深度合作,權威新聞資訊占領各類新媒體平臺的力度必將大大增加。
一、傳統媒體發展短視頻內憂外患、勢單力薄
“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短視頻的出現也使得新聞報道方式有了更多可能,并給媒體融合發展帶來益處?!盵1]從新聞網站起步,到微博、微信、客戶端,再到近兩年向微視頻發展,傳統媒體不斷適應信息傳播從純文字到文字、圖片、音視頻綜合傳播的變化,不斷適應從單向投放到社群傳播的演變。
當前,傳統媒體新聞短視頻發展迅猛。清博大數據官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2月,抖音短視頻所有賬號中,綜合排名前30位的賬號里,有12個傳統媒體賬號,來自北京、上海、廣州的媒體賬號只有5個,其他7個賬號都是地方媒體,如綜合排名第一、擁有1343萬“粉絲”的新聞快車是山西晉城《太行日報》開設的。[2]這從側面說明,區域性傳統媒體也可以在短視頻領域奮發有為,一躍成為有全國影響力的新媒體。
擁有大量原創內容創作者的傳統媒體,在新媒體傳播嚴格遵循《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許可證》的今天,越來越具有內容競爭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聚合,所以傳統媒體新聞短視頻發展存在以下明顯缺陷:
(一)短視頻發布無規律,缺乏戰略規劃
很多傳統媒體倉促上陣、推進短視頻業務,存在“總編輯熱,記者冷”“新媒體部門熱,采編部門冷”等問題,報紙記者不會拍攝、不善于拍攝、不愿拍攝的問題突出,電視臺記者擅長做大新聞、大專題,看不上幾十秒的短視頻,不屑于制作短視頻,導致傳統媒體短視頻素材數量得不到保障,一些媒體僅在發生熱點事件時才推送短視頻,不能持續推出,提供不了持久的閱讀體驗,用戶體驗差。與內容分發平臺一日動輒幾千條視頻相比,單個傳統媒體的短視頻賬號顯得“微不足道”。為了增加數量,一些傳統媒體的短視頻大量引用網傳內容,存在失實、侵權等風險。
(二)品牌意識薄弱,內容粗糙
短視頻看似簡單,其實需要周密的策劃和精品內容的打造,需要整合多種資源來發揮合力。很多媒體人錯誤地認為短視頻門檻低,記者拿個普通智能手機就能實現從普通記者到全能記者的轉變,一些記者缺乏基本的視頻拍攝培訓,拍攝的畫面粗糙,后方制作團隊放松要求,影響整體觀感。同時,除《新京報》的“我們視頻”等視頻開頭有LOGO展示外,目前國內很多傳統媒體的短視頻品牌意識不強。
(三)跨媒體合作難有進展
同一個省市、同級媒體里既有紙媒也有廣播電視,紙媒擅長在標題、字句上精挑細琢,電視臺精于畫面、聲樂的巧妙搭配,兩種媒體若能共用資源,就能各取所長,使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領域更有作為。比如對省委全會、省領導調研等政務的報道,黨報的新媒體報道沒有電視臺播出的視頻(更不用說二次剪輯傳播),電視臺的新媒體沒有黨報的詳細文字報道。這種格局難以滿足網友對多種信息的需求,不利于更廣泛地傳播黨的聲音。區域內主管部門相同媒體也難以融合,足見融合之難,更別說跨地域進行資訊內容整合。
(四)缺乏議價話語權,淪為內容提供商
以是否以內容制作為主導,可將短視頻企業分為分發平臺型、內容主導型:分發平臺型包括微信朋友圈、QQ空間、微博、今日頭條、秒拍、美拍、快手、小咖秀等,而內容主導型包括二更這樣的平臺型和其他媒體型等。[3]《人民日報》等媒體已經有意識地在自有網站、APP上重點推送新聞短視頻,培養閱讀習慣,但由于各媒體均“自立門戶”,所以無法與分發平臺抗衡。以《浙江日報》的浙視頻為例,浙視頻在其自有媒體渠道的播放量占到30%,其余70%點擊量全部來自騰訊視頻、秒拍以及微博轉發。[4]傳統媒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發展短視頻,基本上是給商業分發平臺“打工”,收取微乎其微的流量分成,缺乏起碼的議價能力。
二、傳統媒體“單打獨斗”的主要表現形式
傳統媒體在推進新聞短視頻中存在的現實困境和發展難題,有各種原因,與傳統媒體“單打獨斗”密不可分,更大力度的媒體融合任重道遠。
(一)媒體內部新媒體人“單打獨斗”
面對互聯網技術的巨大投入、互聯網企業的高薪酬吸引,傳統媒體難以研發出互聯網新產品新技術,也難以吸引優秀新媒體人才。傳統媒體在新媒體領域找不到盈利模式,缺乏原生動力。一些媒體最關心的仍然是要聞版面的安排、新聞聯播類節目的采編。新聞短視頻的發展需要多部門多領域采編工作者的支持,如果短視頻部門難以調動更多人參與,制作出來的短視頻就會十分有限,好不容易“催”來的短視頻卻難以滿足刊播需要。凡此種種,導致媒體內部新媒體工作者“曲高和寡”,短視頻工作難以開展。
(二)媒體內部各部門“單打獨斗”
一些媒體急于在新媒體領域有所作為,發動所有部門全員投入新媒體,由于缺乏統籌協調,百花齊放變成相互競爭、各自為政,本來就缺乏新媒體人才的傳統媒體里,新媒體人才被“稀釋”,雖然偶爾有“爆款”產品出現,但與巨大的投入相比,顯得得不償失。以微信公眾號為例,廣東某媒體各部門開設賬號超過了100個,分流了媒體主號的“粉絲”,削減了在新媒體領域的整體影響力。
(三)媒體內部各平臺“單打獨斗”
“眉毛胡子一把抓”,最終會造成重點和難點不分,看似熱鬧的多媒體,其實每個傳播效果和傳播力度均不夠,最終難以形成較強的傳播力和輿論引導力。很多媒體除了擁有新聞網站和多個微博、微信公眾號,還擁有新聞客戶端,各平臺、新媒體賬號往往分屬不同的部門,特別是省級以上媒體的新媒體賬號、平臺較多(有的傳媒集團APP一度超10個),不斷增設新媒體部門以加強管理。各平臺信息不共享,多部門、多平臺重復采訪并不鮮見,增加了短視頻制作成本,稀釋了流量。由于各平臺人力調配不一,多平臺即使共享視頻資源,也存在更新時間前后不一、內容南轅北轍等問題,影響閱讀體驗。
(四)同主管部門媒體“單打獨斗”
相對于內容分發平臺,傳統媒體的新媒體產品由于各自為政、勢單力薄,形成不了合力,既難以實現較好的傳播效果,也保障不了自身權益,需要媒體跨地域跨行業整合交流,最起碼同屬一個主管部門的同城媒體,應該在內容上實現優勢互補。電視臺的優質拍攝設備,是短視頻質量的重要保證。
三、傳統媒體短視頻整合發展的路徑
專業新聞短視頻的策劃、組織、執行、編輯等方面,都要投入更多的建設成本,特別是對紙媒來講,制作視頻是一項強度很高的技術活,只有善于整合資源,才能促進短視頻影響力提升。
(一)內部強化移動優先發展,加強移動端資源整合
在績效考核中,要更加充分地調動采編工作者制作新聞短視頻的積極性。短視頻與傳統媒體內容在運營方式、播出方式、產出形式等方面全然不同,傳統媒體機構必須從組織架構、思維模式更新以及人才建設等方面順應短視頻的發展。比如《新京報》等媒體取消新媒體部,以此強調媒體各部門均為新媒體部門,這種做法就值得借鑒,與此同時應該更加強調對自身新媒體平臺的建設與扶持,強化參編人員的視頻意識。一個媒體的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應該只有一個,各平臺的新媒體賬號應該整合,集中力量辦好媒體主號,重要短視頻等內容首先在主號上推送。
(二)外部強化跨區域強強聯手,加大融合力度
報紙與電視發展新聞短視頻各有優劣,應該整合資源對外傳播,可考慮3種形式:一是同部門管理的報紙、廣播電視采編部門合并,新聞資源徹底整合,實現文字、圖片、音視頻的完全整合。同一件事情、同一條新聞短視頻,可能視頻來自電視臺,圖片與文字來自報社,這種整合實現了內容的壟斷性,能實現短視頻內容的更大價值變現。二是注資成立新媒體公司,共享報紙、電視臺短視頻發展資源,按照約定比例享受分成或者按比例支付使用費用。三是電視臺實時提供視頻資源,供其他傳統媒體使用,按件收取使用費用。不管是哪種形式,都能使網友閱讀的新聞資訊更加完整豐富。
(三)媒體間聯合自建傳播平臺,提升短視頻議價能力
短視頻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但人們觀看短視頻的渠道不是傳統媒體,而是抖音、快手等內容分發平臺,傳統媒體雖然生產了大量短視頻,但基本上只是分發平臺的“打工仔”。發展新媒體受制于人的問題,需要傳統媒體齊心協力解決,可嘗試區域內整合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視頻賬號,形成傳播強音,這可以強化區域“門戶”概念,增強用戶黏性,也能對外提升競爭能力與議價能力。
四、結語
經過早期粗放式發展后,短視頻的管理必將不斷完善,讀者的品位也將不斷提高,通過視頻獲得信息、資訊將成為更多人的習慣。傳統媒體必須更好地整合內部資源,理順各種關系,全力打通各環節,促進短視頻數量增加、質量提升,同時應該推進跨區域、跨行業媒體合作,特別是同城報紙、電視的深度融合,互相借力、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 露鋒.短視頻作為新聞傳播新方式的發展前景[J].新聞知識,2016(07):40.
[2] 清博.抖音號2020年2月榜單[DB/OL].清博大數據官網,http://www.gsdata.cn/rank/douyin?post_time=20200201_ 20200229&type=month,2020-03-16.
[3] 郭全中.風口下的短視頻行業研究[J].傳媒評論,2016(10):24.
[4] 陳波,張雷.移動互聯背景下手機媒體對新聞傳播的影響——以浙視頻為例[J].電視研究,2017(10):23.
作者簡介:尹安學(1977—),男,湖北竹溪人,研究生,碩士,高級記者職稱,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網絡安全。
夏清泉(1976—),男,湖南武岡人,研究生,碩士,副教授,廣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副院長,研究方向:影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