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斌





摘 要:隨著物質需求得以滿足的條件下,人們對精神方面的需求愈加濃烈,對美學的認知程度也在不斷提高。攝影作為一種美學活動、一種滿足人對美的訴求的藝術化行為已成社會潮流,關于攝影的構圖技法、取景原則、色彩理論等技術也得到了廣泛關注與深入研究,并形成了相應的理論體系。攝影構圖中的元素、色彩、布局和結構等決定了最終畫面的新鮮度、感染力、呈現效果和敘述產達能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影響攝影結果的諸要素,并闡釋了與攝影構圖及拍攝技巧等有關的“章法”或“布局”。
關鍵詞:攝影;構圖技巧;要素分析;點線面;美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J419.9 文獻標識碼:A
照片畫面的構圖或規劃與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取景法則、重彩中的“三遠”技法等相似,均是關于取景、構景的依據,目的是突出主體、吸引視線、傳達情感、烘托氣氛等[1]。攝影畫面構成元素主要以近景、中景、遠景,或可抽象為“點、線、面”的“人、景、物”為主,其畫面主體和陪體相伴而生,如以景襯物、以景襯人等。而色彩、色調、光線、線條等元素則是影響畫面效果、豐富畫面內容、增強畫面語言的重要因素,使攝影構圖法則與色彩、光線、線條等各種客觀因素相融合,成為是否能夠創造一幅優秀攝影作品的關鍵[2]。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攝影師需要不斷明晰攝影構圖技法,充分協調各元素之間的關系,在保證拍攝的科學性的同時,也賦予作品以藝術性和觀賞性。
攝影范疇中的構圖,從廣義上講,是運用相機鏡頭作為取景工具,以相機的成像為依托來組構畫面、傳達圖像信息的手段或行為,是攝影者將三維時空中的具象元素縮移模擬至虛構二維平面的過程,是借助“點、線、面、形、體、光、影、色”來表達攝影者想要傳達的情感和思維的過程[3]。只有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各種構圖法則、取景等技巧,才能更準確地讓背景烘托主題,使畫面既不雜亂又不單調,主次分明,形式統一,通過構圖準確地傳達攝影師的所想所思。攝影是創造性的藝術化行為活動,如果攝影構圖只局限于取景和構景理論,不加選擇、不加主次,棄簡就繁的堆疊,畫面則會拘囿、死板,失去藝術創作的靈魂。
1 常見攝影構圖的法則
攝影構圖講究平衡、勻稱,多樣而統一、鮮明而簡練,繁簡得當、主次分明。攝影中常見的構圖形式、法則有黃金分割法、對稱與均衡法、“留白”、S型曲線構圖、九宮格構圖、十字型構圖、對角線構圖、三角形構圖等,這些構圖形式集藝術性、和諧性于一身,既具有極強的審美價值,又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與趨向[4]。
1.1 黃金分割法
黃金分割起源于公元前6世紀畢達哥拉斯學派,經由歐多克索斯(Eudoxus) 歐幾里得(Euclid)、帕喬利(Pacioli)等數學家的演繹與總結,最終成為公認的、蘊藏著豐富的美學價值的“神圣分割”。這一“神圣比例”于建筑藝術、攝影藝術、繪畫藝術等范疇中被廣泛運用,成為了其“最理想的構圖比例”。在攝影藝術中,黃金分割法亦被演進出如“三分法則”等多種原則,其均以避免絕對對稱式構圖、避免場景空洞泛味為目的(見圖1)。
1.2 對稱與均衡法
在攝影中,對稱平衡、但不囿于絕對對稱的攝影構圖法則給人一種視覺上及心理層面的平衡和穩定、寧靜與和諧,可使客觀物象的布局具有整體性、協調性和秩序美、動態美,既活潑又不失穩重、多變又不失協調、豐富又不繁復[5]。畫面中的大小、色彩、位置等因素均對“畫面穩定性”產生浸染。此外,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整個客觀世界均處于對稱與平衡、協調與共生之中,攝影構圖中對“對稱與均衡”法(見圖2)的需要亦是對自然規律的反應,是契合自然審美趨向的。對稱構圖即將畫面依“上、下、左、右”四個維度分成數量不等、面積相近的域,并將客觀物象“自然、安定、均勻、協調”的分布于域中,使各客觀物象相互呼應,以此達到穩定、莊嚴、沉靜之感[6]。
1.3 曲線構圖法
曲線構圖法(見圖3)多以S形曲線為參照,曲線構圖是使畫面富于動感、優雅、流暢的主要法則。關于曲線的作用認知與實踐,在設計藝術范疇中已較為成熟、完備,上可追溯到現代設計的萌芽、新藝術運動時期,下可尋跡現當代的行為藝術、裝置藝術中。曲線構圖不僅具有增添畫面的動感、氣魄和能量的特質,更具有導引視線、視野的功用,當閱者置身在曲線構圖畫面中,其觀看軌跡不禁會跟隨畫面曲線的流動而走[7]。
2 線條、色彩、影調對構圖的影響
2.1 線條對構圖的影響
線條不僅具有“引導、導視”的作用,也可增強畫面的美感、情感色彩、空間透視感,使畫面有深度、有活力。沒有線條,就沒有構圖,“線”有多重形態,除去“橫、豎、曲、直”外,還可分為“粗、細、虛、實”等,不同的線條形態塑造不同的畫面效果[8]。“線”的有序排列、登高自卑、層層堆疊、重三迭四會產生富有規律性的“節奏”“韻律”,如三角線條、圓形線條、放射線條、曲線線條構圖等,三角線式構圖、水平與垂直線式構圖,均是使畫面產生“安定、穩重、平衡”的重要成分,圓形與放射線條式構圖賦予畫面以引導性,使畫面有明確中心點或趣味點,這種構圖法則常見于拍攝旋轉樓梯(見圖4),給畫面以不確定性、深邃感與未來感[9]。
2.2 色彩與影調對構圖的影響
色彩與影調是最具感染力的視覺語言,是能引起人之情感變化、彰顯人之性格等的要素之一。色彩體系劃分為有彩色系和無彩色系兩大類,有彩色系中以“紅、黃、藍”為三原色,有“色相、純度、明度”三類基本特性,影調分為“亮色調、暗色調和中間色調”三類本原色調。在攝影構圖中,色彩與影調擴充了構圖元素的維度,不同的“色相、純度、明度”及影調決定了客觀物象于畫圖中的主次關系,不同色系所引發的“動、靜、輕、重、伸縮”之感是突出或稀釋主題、渲染氣氛、營造攝影風格的途徑,強對比色彩賦予了畫面剛烈的視覺效果,擴張了主體物的沖擊力,弱對比色彩則給畫面安靜、平和、開闊、清爽的感觸[10](見圖5)。綜上,色彩與影調均是強化情緒、增進攝影作品情感的重要手段。
3 結語
攝影是一種美學活動、能夠滿足人對美的訴求,是娛樂休閑和記錄生活的主要方式,決定了攝影構圖的重要意義。色彩與影調、多種構圖法等構圖要素是塑造畫面視覺美、動態美的重要基質,對增強整幅畫面的氛圍及感染力有重要作用,也對作品本身所蘊藏的信息進行有效的傳達起到了基礎性作用,是決定攝影作品情感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劉大林.淺析攝影構圖的技巧[J].科技傳播,2019,11(24):136-137.
[2]段陽.攝影構圖美學芻議[J].戲劇之家,2018(35):127-128.
[3]劉灝.淺析攝影藝術創作中的情感表達[J].藝術科技,2018,31(11):171,241.
[4]林琳.構圖在攝影創作中的運用[J].藝術科技,2018,31(08):174-176.
[5]王雪晶.淺談攝影構圖[J].辦公自動化,2018,23(04):39-40,34.
[6]曾偉中.點、線、面在攝影構圖中的功用[J].藝海,2017(09):103-105.
[7]吳剛.試論攝影構圖形式美的表現形式[J].電視指南,2017(14):192.
[8]劉力,王文江.藝術攝影中的攝影技術[J].藝海,2017(07):114-115.
[9]孟慶悅.試論攝影的構圖要素與技巧[J].中國民族博覽,2017(06):178-179.
[10]曹婷婷.淺談攝影構圖的技巧[J].西部皮革,2016,38(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