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燕
摘 要: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是高中生物教育中最為基本的內容,其中知識教學是手段,人才培育是目標,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從此出發,就如何加強高中生物教育中的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包括夯實知識基礎、訓練科學思維、發展探究能力、培養社會責任等.
關鍵詞:知識教學;人才培育;高中生物
生物課程作為高中教育的重要課程,肩負著非常重要的育人目標,一方面,生物課程承擔著繁重的知識教學的任務,需要向學生講解、傳授生物知識,讓學生對生物學科的主要內容有基本的了解,另一方面,生物課程也承擔著育人的目標,以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為培養目標.
一、高中生物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的關系
生物課程是高中素質教育的一部分,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則是生物課程教育教學中最為核心的內容.知識教學指教師以教材為依托,以教學大綱為參考,針對學生的學習現狀以及課程教育的實際需要,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其主要目的是向學生講解生物知識,初步形成學生的知識體系.而人才培育則從社會人才需求的角度出發,將課程教育與人才培養有機的融合起來,借助課程知識來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是課程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兩項內容,二者相輔相成,首先,知識教學是人才培育的手段,具有基礎性的作用,而人才培育則是知識教學的目標,具有引導性的作用.
二、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思考深度不夠
有一些高中學生只是對表面的東西產生興趣,主要是在對事物進行觀察或在進行實驗時產生很高的興趣,但是并不會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去思考,也不會在進行實驗時開動腦筋,更不會注意異常現象的發生.例如,當對高中生物適應的普遍性(保護顏色、預警顏色模仿)進行學習的時候,很多學生都好奇和感興趣掛圖生物適應的現象,但是往往他們不能規劃總結出這些掛圖中的具體概念,更不能通過掛圖中對應的概念來對一些事例的適應情況進行判斷.
2.注意力轉移遲緩
高中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課程的時候經常會被要求進行注意力的轉移,例如在進行高中生物遺傳基本規律的學習時,就會讓學生們迅速思考有絲分裂等相關的知識.雖然有一些學生能夠迅速聯想到這些知識,但是還是有一些學生的注意力轉移能力就不是很快,對遺傳的基本規律的本質無法徹底認識和全面掌握,導致模糊的概念的形成,更不用說實際應用.
3.思維能力不強
在高中,大多數高中學生的思維都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還需要得到特定具體形象的支撐.他們的具體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在學習高中生物理論知識的時候,是比較片面的,有一些學生的思維還處在定向中,在進行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能靈活使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識.
三、高中生物加強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的方法
1.夯實知識基礎
對任何課程教學而言,知識教學都是最為基礎的內容,知識教學是否能夠取得實效,對后面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因此,高中生物教育必須將夯實知識基礎作為基本內容,強化學生對教材知識的吸收、認知與理解.就以“細胞學說”的教學為例,細胞學說建立的科學史是本章教學的重點內容,細胞學說是很多科學家在觀察動植物細胞中而形成的,揭示細胞統一性以及生物體結構統一性的學說,教師要構建細胞學說的建立流程,讓學生從歷史性的角度出發,把握細胞學說的發展.
2.訓練科學思維
生物學科是自然科學的分支,生物研究也是當前科學研究的熱點,乃至有“二十一世紀是生物工程世紀”的說法.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科學思維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從科學的角度看待生物知識,既能深化學生知識的理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以“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教學為例,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分析與探究中獲得科學思維的發展,比如動物園是否能夠構成生態系統?哪些動植物屬于生產者?又如在“基因在染色體上”的教學中,讓學生用類比推理的方法推測基因和染色體間的關系,訓練學生類比思想,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
3.發展探究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更要重視學生探究能力的發展與提升.探究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內容,探究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對人才培育目標的實現有著重要影響.對此,教師可以借助問題假設、研究驗證、成果分析來發展學生的探究能力.簡單來說,便是先讓學生提出問題假設,然后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對問題假設進行分析與驗證,最后觀察分析結果是否與預期結果相符合,總結其原因.比如假設原生質膜相當于半透膜、假設細胞壁相當于原生質層,又如假設原生質層與細胞壁都相當于半透膜,這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發展與提升均有著重要的作用.探究能力的發展多以任務教學的形式開展,教師可以借助任務教學法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生長素的生理作用”中,圍繞生物曲線分析、莖背地性和根向地性的原因解釋來設置學習任務.
4.培養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人才培育的主要內容之一.生物學源于生活,是從生物的角度對生活現象的總結與歸納,同樣,生物學在生活中有著巨大的應用價值,比如農業生產、生物制藥等,都離不開生物學的理論知識.高中生物中的社會責任,本質上就是讓學生利用生物造福社會,促進社會發展的責任,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將社會責任融入到課程知識點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與應用能力.以“生物的變異與應用”教學為例,本單元知識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很高的應用價值,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有效支撐.
知識教學與人才培育作為高中生物課程的重點內容,二者具有密切的關系.教師需要從二者的統一性出發,發揮好知識教學在人才培育中的作用,提升課程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文紅.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加強對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3,17(4):65-66.
[2]鄧鶴兵.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5(6):33.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