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中圖分類號】R44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525(2020)05-000-01
臨床微生物檢驗是醫院檢驗科工作的重要內容,其在微生物感染預防、疾病診療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在實際檢驗中,建立快速的初步診斷對于微生物檢查及后期傳染性疾病預防和普通疾病治療具有深刻影響?,F就臨床微生物檢驗建立快速的初步診斷路徑展開分析。
1 建立快速的初步診斷的作用
微生物種類千姿百態,其包含了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物質。作為一大類生物群體,微生物的個體微小,然而與人體關系緊密。近年來,因微生物感染的事件逐漸增多,醫院對于臨床微生物檢驗和對院內感染預防的重視程度也在不斷增強。在微生物檢驗試驗中,建立快速的初步診斷對于整個感染預防和疾病治療具有積極意義。眾所周知,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較快,就大腸桿菌而言,其在12.5~20min內就能繁殖一次,當患者因一些有害微生物發生感染時,若不能及時進行診斷,則會導致微生物大量繁殖,繼而使得患者感染狀況加重。而建立快速的初步診斷通道,能迅速準確的發現微生物感染的部位、感染病原菌及感染程度,這能為微生物感染預防和疾病靶向治療提供有效指導,降低微生物感染的威脅。
2 臨床微生物檢驗中建立快速初步診斷通道的方式
2.1加強樣本采集管理
樣本采集是臨床微生物檢驗的基礎,在樣本采集中,應結合患者的個體特征和癥狀表現,差異化得進行樣本采集。在微生物檢驗樣本采集中,痰培養標本、血培養標準、尿液標本、糞便標本、生殖道標本是較為常見的幾種標本采集類型。
2.1.1痰標本采集
痰液中含有大量的病菌性微生物,當患者有咳嗽、咳痰、咳血和呼吸困難等疾病時,需進行痰標本采集,然后開展微生物檢驗。采集過程中,需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采集前,應采用淡鹽水漱口,然后用力深咳嗽,準確留取痰液。該過程中,應盡可能地要求患者晨起留痰,同時避免將口水誤作為痰液。對于取痰困難的患者,采用霧化吸入手段留取痰液。當患者為幼兒,且痰液較少時,先用壓舌板壓住舌頭,刺激患兒咳嗽,然后用咽拭子將咳出的分泌物取出。留取的標本放入無菌容器,然后在20min以內送往檢驗室進行檢查。
2.1.2血液標本采集
當患者為肺部微生物感染時,將近20%~25%的患者可能會發生菌血癥,對此應采集血液作為檢測標本。從微生物檢查過程來看,在敗血癥、膿血癥等患者治療中,均可使用血液作為檢測標本。血液采集前,應避免使用抗生素治療,同時應選擇不同的部位進行血液采集,采集次數不超過兩次。此外,如果患者在血液采集前已經使用了抗生素,對此,應注重培養的有效管理,即所選擇的培養菌應具備一定的抗生素綜合能力。在采血量管理中,不同年齡段的人群,其采血量也有差異。成人采血量應控制在5~15ml,而兒童、嬰兒采血量應分別控制在3~5ml和1~2ml[1]。采血過程中,應避免發生血液污染,同時應做好患者皮膚消毒管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有發熱和寒戰問題時,應在發熱最高峰和寒戰到來之前完成血液采集。
2.1.3尿液及糞便標本采集
就尿液標本采集而言,其在膀胱和腎臟感染患者診療中的應用較為廣泛。尿液采集要求包括:首先,選取早晨第一尿的中段尿,若為白天取尿,尿液在膀胱停留時間需保持在6~8h。其次,取尿液標本前,減少飲水量,確保尿液盡快濃縮。取尿前,采用碘伏或肥皂水清洗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頭。同時,若患者存在尿路感染時,最好使用膀胱穿刺取尿方法,最后,尿液送檢堅持無菌操作,需保證在1h內送往微生物實驗進行檢查。
糞便標本在消化道感染檢查中具有突出作用。標本采集方法為:待患者自然排便后,取含有含膿血或粘液的糞便送往檢查,糞便標本不能及時送往檢查時,應通過保護劑或培養基進行保存。
2.1.4生殖道標本采集
男性生殖道感染標本采集前,應先將陰莖清洗干凈,然后采用碘伏進行消毒處理,雖有在無菌棉拭子的幫助下,收集標本進行檢查。對于成年女性而言,應取宮頸標本,即在擴陰器的幫助下,借助無菌棉拭子收集陰道表層分泌物,然后收集炎癥部位分泌物,然后送往微生物實驗室進行檢查。
2.2送檢過程管理
針對完成采集的微生物標本,應在規定內送往微生物實驗室進行檢查。在微生物標本送檢過程中,應建立快速送檢通道,同時為避免溫度、季節等因素對對微生物標本的影響,還應注重保溫桶的有效使用。這樣能避免微生物標本在送檢過程中發生損壞,確保初步診斷的效率和準確率。
2.3涂片處理
在微生物快速初步診斷中,原始標本涂片處理是極為關鍵的一步。這能為痰液、尿道和傷口標本采集質量的判別提供有效依據。具體而言,當標本涂片中出現了大量鱗狀上皮細胞,或者存在少量的膿細胞,這表明采集的標本質量不達標,不能作為微生物檢測標本的依據。當涂片質量合格后,可通過涂片來尋找膿細胞中出現較多的細菌,并依據機體吞噬細胞的作用機制,對主要病原菌進行查找,該過程中,被膿細胞包圍或吞噬的細菌是極為主要病原菌,可將其作為重要依據,實現微生物檢驗過程的管理和質量優化[2]。
2.4加強微生物檢驗報告管理
當完成微生物檢驗后,要形成初步的診斷結果,還需要注重檢驗報告的有效歸納和總結。就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工作人員而言,其應對檢驗出的細菌進行分級和限時報告管理。一方面,在初次報告中,應在2h之內就原始標本鏡檢結果進行準確報告,另一方面,在預報管理中,應在報告微生物標本初步培養結果的基礎上,報告標本藥敏實驗的結果。此外,應就系統鑒定結果和細菌純化后藥敏結果進行統籌管理,并于三天內形成完整的報告單,然后供相關科室進行疾病診斷和感染性疾病預防。
總而言之,微生物檢驗在感染性疾病預防和診療中發揮著重要,在實際檢驗中,構建快速的初步診斷結果,能有效避免檢驗標本受到污染,提升檢查結果的效率性和準確性?;诖?,微生物檢驗科工作人員應從樣本采集、運送、涂片處理、檢驗和報告生成等方面進行系統管理,這樣才能提升微生物檢驗的實際價值,為感染性疾病預防和診療提供有效指導。
參考文獻:
[1]榮譽.臨床微生物檢驗標本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9,30(5):808-810.
[2]秦秀杰,李廷軍,董彥金.不同臨床標本微生物檢驗的陽性率比較[J].中國基層醫藥,2019,26(23):2864-2867.
作者單位:四川省內江市市中區人民醫院,四川內江? 64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