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瓊
摘 要:隨著互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進入了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相結合為特點的融媒體時代。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有必要探討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問題。本文首先論述了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內涵及其作用,然后對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素養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目前存在的問題,如高校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大學生網絡認知能力較差等,最后提出了構建出完善的高校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等有針對性的建議,期待能夠為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實踐提供可以借鑒的參考。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9052(2020)06-0100-02
隨著互連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特別是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溝通交流與獲取信息的方式及渠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融媒體時代的特點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之間優勢互補、相互融合。雖然在融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更為便利地獲取學習資源和新聞信息,但是海量的互聯網信息中的負面信息也會對大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導致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生扭曲,以致影響其日后的工作和學習。因此,高校要深入探討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教育。
一、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概念
所謂的網絡素養,是指人們對互聯網工具的使用能力及對網絡信息的辨識能力。因此,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指的就是引導大學生在了解互聯網知識的基礎上形成正確使用網絡的態度和有效利用網絡的能力,它是一種為個人發展而服務的修養教育[1]。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一是大學生網絡道德素養的培養與提高;二是大學生網絡安全與法制思想的培養與提高;三是大學生網絡信息鑒別能力的培養與提高;四是大學生網絡軟硬件操作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二、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作用
(一)提升大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如果大學生網絡素養水平得到了提高,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一,如果大學生的互聯網軟硬件操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就能夠在BBS、微博、微信及QQ群等溝通平臺上交流發表意見、展示自我,同時也能夠通過交流方的回應對自我有一個更為清晰地認識。
第二,大學生的互聯網絡認知能力得到了提升,不僅能夠使他們在網絡信息瀏覽過程中自動屏蔽掉不良信息,還能夠增強他們對現實生活中一些問題的理解與認知,從而更好地將不良信息對他們身心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三,如果大學生通過網絡素養教育能夠達到較高的網絡道德水平,就能夠在網絡虛擬的世界里遵守規則、虛心接受其他人的意見和建議,從而促進自我人格的不斷完善。
(二)加快大學生社會化的進程
大學生個體的社會化不僅能夠促進自身的完善和發展,還能夠推動整個經濟社會的完善和發展[2]。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為特點的融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大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增長見識、開拓視野,因此他們也成為了網絡使用的主流群體。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和途徑,這是網絡的積極作用。基于此,開展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利用網絡的優勢和對大學生的吸引力,鼓勵其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和功能實現自身的社會化進程,從而為大學生角色的社會化轉變打下基礎。
(三)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大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到豐富的信息和學習資源,實現彼此間自由平等的交流和自身個性的發展。可以說,自由虛擬的網絡環境為大學生提供了實現自身理想信念多元化發展的可能。不過由于互聯網上信息良莠不齊,也就使得其對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開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法律道德意識、網絡安全意識以及熟練運用互聯網進行信息搜索與交流的能力,使他們能夠正確對待網絡信息,形成正確的三觀,從而真正實現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
三、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現狀分析
(一)高校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視度不夠
融媒體時代網絡交流的一大特點就是虛擬化,這是融媒體的虛擬特性所決定的。在網絡虛擬的世界里,大學生一方面能夠不受現實的束縛,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放飛自我,另一方面也因為能夠不受現實的束縛而淡漠了自身的責任與道德意識。這種網絡交流虛擬化對大學生的影響,給高校大學生網絡道德建設提出了不小的挑戰,但就目前來講,我國高校顯然還沒有對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要性有足夠地認識。
第一,大學階段課程設置上并沒有專門設立網絡道德教育,對大學生進行相應的教育,僅有少數高校在思想道德修養課程中會稍有涉及。
第二,多數高校網絡素養教育的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很多教師對于網絡的熟悉程度遠不及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很難真正去了解大學生的網絡行為從而針對性地進行網絡素養教育。
第三,高校在師資結構上存在著不合理的現象。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網絡操作能力差,而精通網絡操作的教師則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經驗不足。由此看來,高校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重視度不夠,必然會導致其教育的缺失,造成大學生網絡道德意識的淡漠。
(二)大學生網絡認知能力較差
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理論,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自身生理與心理發展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一方面內心迫切渴盼得到社會上其他人的認可并融入社會生活,另一方面他們由于思想不夠成熟、自我管理能力較弱而容易受到外界的誘惑。大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面對虛擬網絡的時候,無法很好地分清現實世界與網絡世界之間的區別,容易迷失在互聯網信息的海洋之中,對不良信息缺乏辨識能力,從而產生價值觀的扭曲,進而做出一些極端的、破壞社會公序良俗的事情。例如,一些大學生在微信朋友圈或是其他的網絡平臺上惡意詆毀或辱罵他人,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憤懣不滿肆意發泄到網絡上,并沒有意識到他的這種行為已經觸碰到法律底線。
(三)大學生網絡素養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位
家庭教育是伴隨著大學生整個成長過程的重要教育。從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中,就可以看到其家庭教育的效果和程度。在融媒體時代下,傳統的家庭教育環境已經得到了極大改變,網絡的發展使得父母對子女的影響力進一步削弱,取而代之是各種網絡媒體上信息的影響。在家庭環境中,大學生與父母的交流逐漸減少,他們更傾向于網上沖浪,并且很多家長由于自身的原因對網絡也缺乏基本的認知,很難通過網絡平臺與大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也就無法及時地了解并回應其想法和需求。甚至有些家長僅是看到了網上信息的負面影響,就將網絡視作是洪水猛獸,從心底反感網絡,沒有辦法緊跟時代的步伐前進,由此也就造成了大學生網絡素養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與缺位。
四、融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有效路徑
(一)構建出完善的高校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體系
第一,高校應當結合本學校的課程設置實際情況,建立一套切實可行的、能夠促進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的教育教學課程體系。
第二,高校可以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與網絡素養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來促進網絡素養教育的發展。比如教師在上思想政治教育課時,可以將社會公德內容和網絡道德的內容相聯系。
第三,高校還可以不定期組織開展具有本校特色的網絡素養教育實踐活動。例如高校圖書館可以舉辦有關網絡素養教育的專題講座,幫助大學生了解網絡道德內容以及網上信息查詢、文獻檢索等方面的知識。
第四,高校還應當深刻意識到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提高所具有的促進作用。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下,將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納入到大學生網絡素養體系構建中來。
(二)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
大學生網絡素養的提高離不開自身網絡認知能力的提升,因此需要不斷培養他們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使大學生在面對紛繁錯雜的網絡信息時不會盲目跟風,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更好地承擔起自身的網絡社會責任與義務[3]。
第一,應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網絡觀念,使他們既看到網絡給學習生活帶來的便利,又看清網絡的負面影響,從而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明確上網的目的,提高自我學習的能力。
第二,應引導大學生提高網絡法律道德素養,將網絡道德觀念真正內化為信念、外化為行為,自覺維護網絡的秩序。
(三)強化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輔助作用
在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中,家庭教育應當被視為重要的輔助教育。這是因為父母作為子女最親近的人,自身的網絡素養對子女起著重要的教育和引導作用。作為大學生的家長,首先應當掌握一定的網絡知識和操作技能,這是對大學生子女進行網絡素養教育的基礎。其次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人生閱歷和經驗以及對社會法律道德的認知和理解指導大學生如何鑒別網上的不良信息。
另外,作為大學生的家長,為了更好地強化網絡素養教育的輔助作用,還需要積極營造出良好的家庭氛圍,要意識到良好家庭氛圍對大學生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作用,要注重言傳身教,及時關注大學生的情感變化和需求,防止他們因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而迷失在網絡中。
五、結語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大學生既能夠通過互聯網絡獲取到所需要的知識信息展現自我,又時刻面臨著網絡不良信息的侵擾易于在網絡中迷失自己。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具有提升其自我教育能力、加快其社會化進程和促進其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融媒體時代要構建出完善的高校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體系、培養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意識和能力、強化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輔助作用,通過這些有效路徑全面促進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官麗鳳.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研究——以廣西高校為例[D].廣西師范學院碩士論文,2013.
[2]袁德棟.新媒體時代下大學生網絡素養教育研究[J].河北水利電力學院學報,2018(2):84-86.
[3]梁崢,劉喜玲,吳佳,等.大學生網絡素養提升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15):104-105.
(責任編輯:李凌峰)